这是第一次真正的危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5年6月中旬开始,中国股市从高峰跌入低谷。随后,政府部门使出了史无前例的强力救市“组合拳”,A股又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修复”。
  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重问题:除了金融机构毫无顾忌地为市场加杠杆,而投资者也无限制地追求暴利之外,金融监管的漠然和不力也是股市巨震的重要因素。
  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当市场出现风险征兆、遇到重大危机时,“政府之手”究竟以何种方式介入,不仅能使关系短期稳定,更将影响中国金融改革的走向。
  因此,分析此次危机的政策因素以及后期救市手段的运用,对未来中国证券市场新的制度构建,特别是IPO注册制的推进将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中国证券理论研究的开拓者、证监会前发审委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

要重塑资本市场的监管理念


  《南风窗》:现在回过头看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
  吴晓求:这轮震荡应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危机。在此之前,即使2007年、2008年股指从6000多点跌到1000多点,都谈不上危机。因为那个时候市场的规模比较小,股权分置改革刚刚完成,市值不过十几万亿,也没有杠杆,而且下跌的速度非常缓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整个社会和实体经济的影响都是有限的。
  这次危机是在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归结为五个方面,首先是估值泡沫化,特别是创业板、中小板最突出,创业板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差不多接近200倍。这样一个建立在过高杠杆基础上的估值显而易见不可能持续下去。
  第二是过度的杠杆化或者杠杆的暴利化,场外各种形态的配资、场内的两融、股权质押都叠加在一起形成很高的市场杠杆率;第三是监管的淡漠和不敏感,一些部门被“改革牛”、“国家牛”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迷惑,牛不牛是由市场、公司价值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不是人为地去造一个“牛市”;第四就是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太差,很多年轻人、新的投资者认为股市就是ATM机,早上一来,晚上把钱取走,完全忽视了风险;第五就是一些主流媒体的误导,说什么4000点仅仅是“国家牛”的开始,这是完全没有逻辑基础的。这些因素综合,最终形成了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其中,监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没有及时地随着市场指数的变化、风险的增大,动态地调整一些工具、制度和杠杆,反而变本加厉地共同来吹大泡沫。这次下跌首先是市场本身出了问题,其次是监管没有跟上,这两条是至关重要的。
  《南风窗》:监管部门对此也缺乏思想准备,至少没有想到结果会这么惨烈,未来应该如何重塑监管呢?
  吴晓求:我认为,监管首先是缺乏一个平衡概念,主观色彩太浓。要让它涨,就单方面使用工具,要让它跌,也是单方面使用工具,不尊重市场的内在规则。所以,我们要重塑监管的理念,不要以为市场一定跟着监管走,不要以为监管部门的意志可以控制一切,而是应该按照市场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机制,利用市场化的工具,保证正常运行。指数或价格也许在一个短期内会偏离所谓的特定目标,但那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不要过度寄希望于市场会跟着人们的主观意志走。政府应该离市场远一点,让市场发挥自身的作用。只在发生违规违法行为的时候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查处。
  《南风窗》:政府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和公安这样的强力手段救市,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外界也有质疑,认为以这样的方式紧急救市存在合法性的问题。
  吴晓求:政府远离市场并不是任由市场脱缰,一旦出现重大危机或者出现了明显泡沫化的时候,政府可以间接手段去影响市场,防止大面积风险的出现。比如,可以适当提高利率,或者不断降低杠杆率。
  风险在哪里?举个例子,指数高了,可以抵押的资产的风险也就变大了,那么风险的折扣率显而易見就要大幅度降低。资产10块钱的时候可以抵押8块钱出来,但涨到30块钱的时候,不能再用8折抵押24块钱了,可能就得降到4折。杠杆率随着风险增大是要调整的,这样才能够防止市场脆弱性的出现,让市场有一个缓冲和预警。
  但调整的过程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从10块钱到30块钱什么动作都没有,不闻不管,一到30块钱监管部门就出严厉的手段,这是不行的。
  从国家层面来看,为了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去救是未可厚非的,但是用什么手段去救,这要认真思考。做任何事情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不能损害市场健康的基础。比如,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固然避免了经济增长的断崖式下降,但带来的成本却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资本市场的救市也一样。

从“总量救市”到“结构性救市”


  《南风窗》:7月份以来,股市出现了上千家公司以模糊理由纷纷停牌,等到7月9日大盘开始好转又火速复牌的罕见现象,这是对市场精神的破坏吗?如何看待这次救市的时间和策略选择?
  吴晓求: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次救市是不得已,但不得已之中,也存在方法过猛的问题。有一些办法违背了市场的基本精神,比如大面积随意停牌和莫名其妙的复牌,编造停牌的理由,这都是严重违规违法的行为,破坏了投资者的预期。特别是国际投资者,他们会看不懂这个市场。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手段不可以用。
  这次救市有一些方法是很好的,但也有欠缺。7月7日之前,采取的是“总量救市”的办法。主要是救指数,资金集中去买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这些蓝筹股,它们的市场份额比较大。结果是指数可能翻红,但仍然有大面积跌停的股票。这就有点像和期指打仗,在期指上打仗不是不可以,期指不是主战场。
  早期从5000多点跌到4000多点,虽然下跌得快了一点,我认为这是正常的。高额配资的人损害了市场,如果他们还在市场,破坏率太大。有时候,大幅度波动在客观上能起到清理队伍的作用,把那些追求高杠杆的人、有暴利想法的人清理出去。在这期间,我不认为应该救市。场外的1∶3、1∶5甚至更高的杠杆配资只能出去,这些人不出去,市场会出大问题。到了4000点以下,场内1∶2的配资消失了也正常。但再往下走,就会有问题。   融资分三个层级,第三个层级就是股权质押融资,大股东拿股权质押,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一个常见的行为。如果触及了这类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就会给股市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等到第三层次出现风险,那就谁也救不了,因为市值太大了,应该在此前救市。
  所以说,当时采取总量救市的办法是低效率的,问题的关键不是跟期指斗争,而是要稳定市场,不要波及第三个层次的风险即可。
  之后,救市方法有所改变。我们从“总量救市”过渡到了“结构性救市”。放弃了中石油、中石化这些蓝筹,开始针对小股票救市。7月8日我就说了,我们出现的是结构性金融危机,不是总量危机,所以要用结构性手段,对那些跌了七八个甚至十多个跌停板的小股票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因为那个时候靠市场力量恢复已经不可能了。
  在我看来,市场有一个基本的交易规则,维护基本的交易规则、维护基本的契约精神也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基础元素。总结来说,这次救市从“总量救市”变成“结构性救市”我是赞成的,但具体手段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南风窗》:救市方向的调整是基于什么样的市场变化?你认为早期把救市的侧重点放在股指期货上的原因是什么?
  吴晓求:从6月7日前后到7月7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市场有一种喧嚣、误导和猜测。情绪太多,“阴谋论”也出来了。明显就是估值高了,而维护高估值只会带来更大的危机。交易量也明显增大了,最高的时候交易量一天接近2.5万亿元,在差不多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资本市场交易的换手率都超过3%。
  美国市场每天的换手率只有0.2%~0.25%,我们的市场最高峰的时候只有美国40%的市值,但是换手率却超过它10倍。你能说这个市场是正常的吗?
  所以,首先是市场本身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且,不应该把股指期货产生危机的作用夸大了。如果我是一个投资客,在那个时候也会做空,因为市场已经明显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判断,做多必死无疑。所谓做空,其实就是让价格回到理性状态。做空不是有意跟誰过不去。我们要把正常的做空和唱衰中国区分开来,不要把它过度地政治化。

虚高概念股是震荡的重要因素


  《南风窗》:从这次震荡是不是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特别是管理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上还缺乏经验。你认为未来市场监管的重点是什么?
  吴晓求:这次危机对于中国金融来说也许是个好事,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开放,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在即将开放的前夜,有一场大的演习,虽然成本有点高,但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金融市场的风险,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
  当然,我们不希望未来出现这么大的事情,这就需要从制度层面全方位的完善。最重要的是确立资本市场的基本理念,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遵从市场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精神。不要臆断、猜测、情绪化。同时还需要学习美国、英国成熟资本市场怎么应对危机。就是说,今天的救市手段,不要影响未来的信心。维护一个全球投资者都有信心的市场,这比什么都重要。
  当务之急是股市的控制杠杆。中国市场的杠杆率非常高,特别是2013年以后,已经大幅度超过全球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这加大了泡沫化和脆弱性。涨的时候很快,下跌的时候是雪崩一样的速度,因为杠杆越高,强制平仓的概率越大。
  对场外的杠杆,必须从技术和制度层面,把场外的口子通通切断,不能使场外配资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普遍现象。借钱炒股是私人的事,但是批量的场外融资迅速进入市场就有问题了。场内的配资也要规范,场内配资按道理也不可以超过1∶1。
  还有就是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特别是信息披露问题。这一轮上涨过快、下跌过快和概念股有不小的关系。比如,某家企业只是收购一个网站,就摇身变成“互联网金融”,马上就有七八个涨停,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规范上市公司的这种并购重组行为,加大对它信息披露的监管。在这方面,证监会要有敏感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统统都是假的,证监会为什么不去核查,对它停牌?出现七八个涨停,这是什么概念,这个公司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吗?
人的贪婪与恐惧、梦想与现实,在股市中演绎的淋漓尽致。每个股民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尤其在这个颓狂的6月和难以捉摸的7月。

  很多新股发行竟出现了20个涨停板,从发行价3块多钱涨到了70多块,这种现象会使存量股票的价格跟着它走,最后只能被打回原形。那么,对新股发行制度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对发行后莫名其妙的无限制上涨,监管部门是否应该警觉和监管?

应加快注册制和退市制度建设


  《南风窗》:IPO注册制改革提出已经近两年了,为何一拖再拖,难点是什么?暂缓,会不会使短期内二级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突出?
  吴晓求:注册制的改革是不能扭转的,证监会的发审核准制维持不了多久,效力也差。股票新发要交给市场去做,交给中介机构,出了事它们负全部责任,必须把责权匹配起来。
  推行注册制的主要条件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法律体系也有了,市场也成熟了。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市场各方面对信息披露的理解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少的人有意地去搞虚假的信息披露,至少明目张胆的人还是减少了很多。投资银行、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以及执行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还是在提高,投资者对这些机构的识别能力也在增强。
  现在,推进的难点在于《证券法》的修改问题,目前,它的修改本身存在很多争议。包括注册制执行会不会使供求失衡,怎么处罚违规违法行为,集团诉讼怎么引入、从业人员能不能买股票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细化。所以,推行注册制还需要不断消除现行法律上的约束和障碍。
  其次,市场对注册制的认识还没有到位,很多人认为注册制改革后,这个市场就没有约束了,什么企业都可以注册,注册了就可以上市。不是说注册制执行后,上市的企业就无限多了,一定要有一个相配套的退市机制。
  《南风窗》: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曾痛斥A股市场“炒新、炒小、炒差”,这轮暴涨暴跌中,很多公司都由ST改组,在牛市中融到不少钱,暴跌后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损失严重。退市制度常态化之后,炒作垃圾股的投资理念得到斧正吗?
  吴晓求:退市机制和退市标准最近几年也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但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因为快到退市的时候,上市公司背后的地方政府、大股东通常会想办法。不能说想办法是错的,有人愿意收购它,有人把优质资产注进去,那也未尝不可,但实际情况不全是这样。
  有些企业没有任何业绩起色,还能苟延残喘,这样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其实规则已经很严了,连续几年亏损、资产是负的、交易价格低于面值等都在退市的标准里,但真正的退市上市公司就是没几家。注册制要让市场形成吐陈纳新的良性机制,因此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必然是未来A股制度构建的重点之一。
其他文献
正因为"美国衰落论"兴起,令美国更加恐惧不安,美国对中国的试探性挑衅遂告不断。近年来,中国方面最流行的套语是"新型大国关系"。只要提到中美关系,官方及智库就祭出这个套语。但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确切内容却没有更明确的定义。而由最近的事态,我们担心中美的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可能面临新的变化与挑战。在国际现行的秩序里,对于国与国的关系,仍不脱
《革命寻思录》  林贤治 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版  革命本是一个天文学词汇。自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里将革命与奴役对立起来区分后,革命成了一个从此耀眼的政治术语,成了1789年让路易十六胆战 的巴士底狱“叛乱”的另一种、新鲜的解读。  革命究竟是什么?革命缘自何处,流向哪里?革命能给民众带来哪样的改变和实际?革命给了社会和世界怎样的新秩序?这种充满“激情的政治”,这种异于反抗
根据5月15日闭幕的越共中央十一届五中全会的一项决定,越共组成了由中央总书记任主任并由中央政治局直接领导的中央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舆论称,这是越共新一届中央上任以来向腐败宣战的重大举措。反过来看,也说明越南的反腐败工作任务艰巨。早在1994年,越共七届中央委员会届中代表大会就将腐败列为越南面临的“经济滞后、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贪污腐败、和平演变”这“四大危机”之一。遗憾的是,18年过去了,越南依旧频
是什么在推动道德进步?如果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当代对话中分享他第一个提出、现在仍在困扰我的这个问题会怎样?在我看来,他会有许多新问题—包括我们在哲学讨论中日益增加的心理学方法。  柏拉图可能会来到引领全球的技术枢纽:谷歌公司加利福尼亚州总部。在那里,他可能会与软件工程师讨论诸如道德问题是否能通过众包解决之类的话题。他可能会喜欢信息云这个想法(因为它是如此抽象,如此柏拉图风格),并发现:谷歌是一个了
近一个月来,不仅华北、长三角地区时常笼罩在一片浓重的雾霾之中,而且中部、西部地区也遭受“霾伏”,“雾霾中国”已经成为今日不可回避的发展之痛。汽车尾气、冬季燃煤、气候原因等固然也是加速雾霾形成的导火索,但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污染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雾霾的出现也从反面印证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至少达到了19世纪工业之都“雾都伦敦”的状态。不过,人们不愿意追问,为何21世纪的国际化大都市会漂浮着19世纪
引子  为什么要写广州?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作为记录者的我出生在广州,长大在广州,工作在广州,它也是《南风窗》的总部所在。对于记录一个城市的变迁来说,耳濡目染,也占据各种便利因素。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急遽变迁的、据说在40年时间里走完了西方现代化进程400年路程的当代中国里面,广州作为一个案例,具有特别的观察意义。  这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以商贾繁华著称的城市,曾因为特殊的口岸地位,
“茶党”(TEA PARTY)原本指美国共和党内近几年自发兴起的一股非主流保守势力,现在也被用来指称欧洲本土同样非主流、且有着草根气息的右翼政党。比如英国的独立党(UKIP),相比主流的保守党、自民党和工党,知道的人不多,也从未在英国下院拥有一席之地,但却在地方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逐渐做大,尤其是在去年英国中期选举中表现抢镜,俨然英国第三大党。首相卡梅伦曾将独立党支持者称为“隐蔽的种族主义者”,如
显然,富人创业的条件远比穷人要好,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愿意创业的富人却越来越少。富人从“创业者”沦为“食利者”,本质上是中国企业主群体的“集体逃离”,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隐患之一。  最近,我读到了美国超级富豪迈克尔·布隆伯格的创业故事。他的人生给我的巨大震撼是,富人更应该创业。  布隆伯格是全球金融资讯巨头布隆伯格公司的创始人,曾排名世界富豪前20位,一度坐拥超过300亿美元的财富。在金融业,布
在南方,木棉花是最为热烈的报春使者。从绽放到坠落,她的一生都是热热闹闹的:"啪"的一声,当木棉花被风刮落在地上时,五片鲜红、厚实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花蕊——即便花瓣折断,依托固有黏性,她们依旧生死相依。所以,木棉花,也叫英雄花,是广州的市花。对此,人们知道的很多。但另一个"木棉",因其专业性、特殊性,人们知道的很少。只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龙卷风——"彩虹"突袭广州变电
2015年4月15日,北京,小米与张杰联合推出小米Note黑色首发纪念版。  罗永浩、李阳,还有崔健、韩庚和周杰伦,这些名字放在一起,像是一堂谈英文学习方法的公开课,也像一场粉丝尖声怪叫的演唱会。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都在“做手机”。  手机,更前卫的叫法是“移动终端”,它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物理载体,也是这个世界上市场规模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当下的中国,从民办英文教师、娱乐明星、网络红人、小老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