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中东:英国重温“帝国旧梦”?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英国政府突然宣布,将在中东地区的巴林修建一个永久性的皇家海军基地。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自1971年从中东撤军后,英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日渐衰弱。但时隔43年后,英国政府却发出了重返中东的政治信号,人们不禁要问:英国人到底想在中东干什么?是不是想重温大英帝国的旧梦?
  曾是大英帝国维系全球霸权的“命门”
  遥想19世纪大英帝国鼎盛时代,英国通过“无敌舰队”控制了全球海权,通过霸权战争击败了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通过船坚炮利主宰了世界贸易,这一切促使大英帝国登峰造极,从1815年击败法国起,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大英帝国成为世界第一霸主,主导整整一个世纪的全球事务。特别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年),大英帝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及艺术空前繁荣,大英帝国的领土面积和女王治下的人口均占到全球的1/4,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如果说大英帝国的头部在英国本土,四肢在欧亚大陆、非洲及大洋洲,那么中东地区恰恰就是它的心脏。因为中东的地缘政治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堪称维系大英帝国全球霸权的“命门”。在维多利亚时代,中东的油气资源尚未被发现,其重要性主要还体现在战略地位上。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的“地理政治论”,突出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战略位置,强调中东既是欧亚水陆交通的枢纽,又是霸权争夺的焦点。谁占领了中东并实现对该地区持久的控制,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大英帝国的外交政策,当19世纪后期俄罗斯帝国试图通过黑海南下,德意志帝国试图修建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东进时,大英帝国使出了浑身招数来阻止这两大列强染指中东。帝国决策者在制定外交战略时,优先以中东地区的埃及、外约旦和巴勒斯坦为核心,力图控制住它们,以保障帝国的殖民体系正常运转和海上生命线。在大英帝国看来,巴勒斯坦和外约旦既是帝国连接埃及和印度的桥梁,也是帝国连接亚非殖民地的链条,还是帝国从地中海往波斯湾输送兵力的便捷通道。因此,掌握了这个命门就掌握了帝国霸权的钥匙。
  从19世纪英国的外交政策中不难发现,大英帝国的外交政策核心永远不是与其他列强合作,相反,它一贯奉行制衡欧洲列强的外交方针,而制衡或遏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因此,19世纪后期大英帝国迫使法国让出其在北非的一些殖民地,并于1882年占领了埃及,还把俄国阻止在达达尼尔海峡。20世纪前期大英帝国又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肢解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且把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地掠夺过来。正是英国奉行的权力制衡政策和控制中东命门政策,才使得大英帝国庞大的殖民体系得以维系一两个世纪。
  英国始终没有脱离或放弃中东
  20世纪上半叶,欧洲列强为重新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纷纷卷入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战争的结果两败俱伤,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最终瓦解,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殖民帝国也元气大伤。虽然大英帝国在1919年的领土面积高达3367万平方公里,但一战的巨大开销及损失使英国国力走向衰落。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仍试图通过控制中东来增强其传统的影响力。一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开始引起西方列强的觊觎,英国海军当时已普遍使用石油做燃料。石油最初被西方人当作煤油灯燃油,后来在战争中英国海军发现,燃油的消耗量只有燃煤的1/4,采用燃油做动力的舰艇,其作战半径几乎是燃煤舰艇的四倍。重要的地理位置加上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再度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焦点。面对新老帝国的挑战,英国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仍然对中东地区不离不弃、坚持抗争。
  1919~1929年,英国通过国联委任统治,在其传统的势力范围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外约旦屯兵百万。1929~1939年,随着美国和德国的强力介入,英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明显减弱。二战后,德国再度遭到肢解,英国虽然再度获胜,但已属强弩之末,帝国昔日的辉煌及威严渐行渐远。更要命的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难以维系。1947年联大通过的决议迫使英国开始从中东撤离。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方面,英国被迫允许广大殖民地独立或半独立,并且倡导建立“英联邦”维系其传统影响力;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又使出其惯用伎俩,通过各种外交手段甚至阴谋诡计,竭力在中东制造麻烦、矛盾并种下恶果,使该地区不得安宁,这样才有机会或借口干涉中东事务,保持其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力。
  一战后英国政府曾公开支持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声称要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国家。《贝尔福宣言》成为1919年后国际联盟授权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法律基础。二战后,英国为抵制苏联南下中东,于1955年联合伊拉克、伊朗及土耳其等国,签署了共同抗苏的《巴格达条约》。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管辖权,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才被迫从中东撤军。
  虽然大英帝国雄风不再,但英国始终没有脱离或放弃中东。2003年美英联合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当英国军队占领伊拉克领土时俨然有点“还乡团”又回来了的政治味道。英国政府当时明知萨达姆政权不一定拥有生化武器,却一味追随美国干涉中东事务,以增强英国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尽管布莱尔首相后来也承认英国参与伊拉克战争“是外交政策一大错误”,但这话主要是说给国内反战民众听的。
  “重返”的代价有多大
  从历史的脉络中可以看出,英国不甘在二战后沦为二流强国,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不时还在英国领导人的脑海中闪烁。尽管国力和霸权都在衰减,但大英帝国的政治遗产和外交谋略深深烙在当今英国政治家的灵魂深处。有鉴于此,为巩固英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有必要让英国的军事力量重返中东,以便更好地维护英国的海外利益,重振帝国雄风。
  于是,英国政府计划投入1500万英镑在巴林塞勒曼港重建永久性军事基地的决定一公布,自然成为国际媒体热议的话题。概括英国及中东媒体的论述,有这样一些看法:重返中东既维护了英国在该地区的能源利益,又凸显了英国对海湾国家的重视;既出于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的考虑,又有助于扩大英国在中东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既促进地区安全,又表明英国留在中东的决心。据称,该基地建成后,可停泊驱逐舰、护卫舰及扫雷艇等各类舰艇,从战略位置上控制整个海湾及苏伊士湾。
  不论英国重返中东的战略意图是一箭双雕还是一石三鸟,英国都已向世人表明其外交政策关注的要点——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利比亚动乱到叙利亚危机,从“伊斯兰国”崛起到乌克兰危机,英国政府都在全力以赴力图重新发挥英国在美欧俄之间的桥梁作用。但问题是,即便英国抛弃传统的外交制衡政策,真心想为中东地区的和平以及打击极端势力做出贡献,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英国重返中东的代价有多大。如今的英国经济每况愈下,财政赤字扩大,社会矛盾上升,罢工风潮不断,在此背景下政府要想在外交上有所建树,光凭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得拿出点干货来才行。英国的军事力量虽然位列世界前茅,可军费开支并不高。在巴林建海军基地的预算是1500万英镑,建成后派驻一定规模的舰艇也需要耗费巨资,这笔钱英国政府出得起吗?以英国目前的国力,打肿脸充胖子一段时间应该还行,但随着中东问题的复杂化,英国要想在该地区重温帝国梦,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作者王平贞为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政工系教授;赵俊杰为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最近以来,菲律宾在我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他们宣称要“展示本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将他们目前控制的南沙岛礁称为“菲律宾不可争议的领土”。菲律宾胆敢采取如此做法,部分应归咎于他们对南海问题的误判。  首先,他们认为一些邻近菲律宾的南沙岛礁,应属菲律宾所有。例如菲律宾外交部曾宣称,礼乐滩距巴拉望海岸仅85海里,而离中国最近的海岸约595海里,因此菲律宾对礼乐滩有明确的主权。但这种说法显然是对国
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总统后马上签署了13项总统令,强调深化与中国的平等互信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也于6月初迎来普京就任总统后的首次访华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而对于5月在美国戴维营的G8峰会,普京表示“无暇奉陪”,5月14日奥巴马回敬称“无暇出席”9月初的俄罗斯APEC峰会。一系列迹象表明,为顺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与“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新形势,普京宁愿“亲亚太远美人”,其亚太战略不再只玩“柔道”,
2014年12月24日,台湾台南县佳里区好望角公园内的蒋介石铜像遭泼漆,还留有“二二八凶手”、“真戒严、假行宪”等字样,铜像的嘴上甚至被套上情趣用品。蒋介石铜像被污事件在台湾屡见不鲜,特别在选举年、“二二八”纪念日更是屡屡发生。一段沧桑史,一尊旧人像,何以仍会引发今日如此的愤恨情绪?  “铜像悲歌”打着“民主”反民主  2013年3月25日,“独派”团体“台湾国家联盟”等与八个地方团体举办“纪念二
【日】《AERA》 2015年2月23日  去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多起大型空难。事故原因不尽相同,涉事航空公司也不尽是“廉价航空”。然而,随着空中价格战越发白热化,各航空公司却都竭力削减成本。包括复兴航空在内的非廉价航空公司也被迫卷入。复兴航空去年大量采购的,同时也是今年2月出事的ATR客机,据称虽省油但却故障多发。  “廉价航空”主张压缩空中服务成本、飞行员薪水及其他配备的做法与大公司无异
《中东发展报告(2013~2014)》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之一。本报告由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担任主编,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担任副主编。作者主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以及商务部下属研究机构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学者。  本书分为主报告、专题报告、市场走向和资料数据四个部分,全面反映了一年来中东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对国际性别平等的话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是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和声明。这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许多国家元首,纷纷在各种场合发布看法和承诺,彰显将性别平等纳入主流的意志和决心。  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传统。毛泽东主席1968年所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家喻户晓,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也已蜚声世界,成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名言,鼓舞着世界妇女争取平等权利。
【德】《明镜》 2016年10月15日  10月13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以鼓掌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葡萄牙前总理、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是名“理工男”,主修专业是工程学和物理,1971年毕业于里斯本高级技术学院,成为一名助理教授。1974年投身政坛并参与组建社会党。1995年,古特雷斯领导社会党赢得葡萄牙大选并出任总理。2002年辞去总理职务,并
东京出现过热不动产投资潮  【日】《宝石周刊》2015年1月24日  新年伊始,东京不动产热持续升温。大京、东急等日本各大不动产公司纷纷出手吸引来自外国富裕阶层的投资者。在香港、台湾、上海、新加坡等地增设分公司,方便外国富裕阶层购入日本不动产。  此次不动产投资热原因有三:一是日元贬值。尽管建材价格、地价等均有所上涨,但日元贬值给消费者带来商品相对便宜的心理感受。二是境外不动产价格高昂。如台北不动
泰国新国王拉玛十世哇集拉隆功12月1日晚在律实宫正式登基。哇集拉隆功当天在大皇宫主持了普密蓬先王逝世50天的国丧赠经法会后,在律实宫赐见临时摄政王炳廷素拉暖上将、政府总理巴育、立法议会主席蓬贝及最高法院院长威拉蓬。在蓬贝的恭请下,哇集拉隆功继位。当晚,蓬贝和巴育接连发表讲话,宣布泰国进入拉玛十世时代,宫务处发布了拉玛十世的头衔名号。  哇集拉隆功生于1952年7月28日,现年64岁。他是普密蓬国王
常言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盟友的盟友却不见得就是铁杆朋友。在美欧日构成的西方世界三角关系中,美欧与美日各自堪称“死党”,欧日关系则素来被视为“短板”。2015年3月9日至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日本进行了七年来的首次访问,期间展现出的“例行公事”、“教课育人”范儿似乎向世人确认了德日关系的“不咸不淡”。但她远涉重洋真是仅仅意在“现身说法”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历史课”间的四点共识  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