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砌体在工程建设中占有重大比重,因而砌体质量的优良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是裂缝仍然时有出现而且较为普通。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作以下总结。
1.裂缝的性质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等。有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较快。一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以后逐渐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缩率有所减小。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另外不同材料和枸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1.3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结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呈现不同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干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信者在感觉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房改、住房商品化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巳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2.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是一个宏观标准。既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3.现有控制裂缝的措施
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然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进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
3.2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不同地区气候、温度湿度的差异和相同措施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无直接关系。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砌体结构的,而对于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
关于在砌体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4.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4.1.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4.1.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4.1.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是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1.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规范》GBJ3-88第5.3.2条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4.2.1设置控制缝的位置
(1)在总后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在墻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竖向竖向控制缝,对于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4.2.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距离不大于4.5M。
4.3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度、基础结构布置式、建筑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1.裂缝的性质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等。有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较快。一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以后逐渐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缩率有所减小。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另外不同材料和枸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1.3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结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呈现不同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干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信者在感觉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房改、住房商品化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巳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2.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是一个宏观标准。既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3.现有控制裂缝的措施
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然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进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
3.2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不同地区气候、温度湿度的差异和相同措施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无直接关系。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砌体结构的,而对于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
关于在砌体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4.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4.1.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4.1.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4.1.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是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1.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规范》GBJ3-88第5.3.2条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4.2.1设置控制缝的位置
(1)在总后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在墻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竖向竖向控制缝,对于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4.2.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距离不大于4.5M。
4.3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度、基础结构布置式、建筑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