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学方法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高中物理中《光电效应》一节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文就我们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探讨作简单的介绍。
一、课题的选择与引入
1.问题是创造的开端
选择这一课题的理由:一是往届教学活动的信息反馈——学生对光电效应现象普遍感到好奇,但对其规律又理解不透;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光电转换、光电控制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学生对光电效应的应用有所了解;三是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光的本性深刻认识的历史过程,而且蕴藏着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按图一所示装置演示光电效应现象,并指出:不仅光照射锌板时有电子飞出,光照射其他金属(如铯、钠、银、铂等),也有电子飞出。人们把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射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介绍光电效应的应用,出示教学用光电管并说明其构造和原理。
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现象有些什么规律?它揭示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怎样用光电管做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A、砂光的锌板 B、带电正的金属 C、15W220V紫外杀菌灯管。
二、自主学习探讨
1.确定研究变量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光电效应的四点规律提出了影响光电效应的可能因素有:(1)照射光的强度和频率;(2)被照射的金属材料;(3)实验的环境。
初步明确了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就是研究光电子的产生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同时提出问题:(1)光电子的多少怎样测量?光电子的初动能怎样测量?(2)照射光的频率如何改变?(3)照射光的强度如何改变?
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所示的电路;回顾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时七色光的颜色与频率。启发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自主设计方案
学生确定了研究变量之后,有了研究方向,迫切要求亲自做实验探索,教师根据学生要求提供了若干组实验器材:有测量电流的安培表、电流计,有学生电源、干电池组,有带灯座的照明白炽电灯、手电用小电珠,有变压器、变阻器,还有教学用光电管和红、黄、紫三色滤光片等。学生按照自己的估计或设想进行实验研究,出现了人人踊跃参与的热情场面,也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实验操作随便,多数人未做观测记录;(2)未能对多个变量展开替换研究;(3)有书面方案的不多,选择的器材对变量控制不方便;(4)由于课题涉及的变量多,出现的现象于经验中少见,学生的实验几乎都是围绕验证四点规律而展开的。
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提出了优化方案,用变量控制法把实验步骤列成表格的建议。
学生冷静下来后,重新设计并优化了研究方案。
三、自主实验,探索规律
1.可喜的收获
学生做了“用手挡住照射光,光电流立即失,移开手光电流立即出现”的实验后,领悟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还通过实验观察到现象:(1)红光照射时始终未能产生光电流;(2)光电流与入射光亮度有关,亮度大时光电流大;(3)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4)光电流强度与加速电场的电压有关。
学生归纳得出的结论大致有:(1)光电效应是在瞬间发生的;(2)光电效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材料的最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3)光电效应发生时从金属中射出的是电子,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光照射时初动能大;(4)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5)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数的多少与照射光的强度有关。
虽然得出上述所有几条结论的只是个别的学习小组,但是探究活动充分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观察光电效应现象,对光电效应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2.深入思考,领会方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现象的深刻含义,教师利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之机又向学生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现象怎样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揭示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探讨,运用现有的理论观点分析、解释实验事实。领会一个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了解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理论的内容和过程,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还重做了自己的实验,完善了对现象的观测记录,领略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开展成果交流,点评学习情况
1.由代表陈述实验小组的设计方案,演示实验研究过程,阐述实验结论和对实验结论的解释与思考,其他同学作补充。
交流会上各小组都用实验演示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极限频率的存在、光电流随入射光强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现象;表达了对爱因斯坦的崇敬与赞赏。有的同学还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式表示了实验的结果,有的则概括了自己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2.教师点评
就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提示学生注意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要善于发现方法、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追求严谨、实事求是的行为;表彰自主学习取得好效果的小组。
小结:《光电效应》一节的研究性学习共占用了三个学时的时间,学生还投入许多课外时间进行思考和整理,才初步理解光电效应的四点规律,接受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比之于用一两个课时牵着学生思维分析、讲解、反复练习掌握这些知识要费时费力得多。但是,两种方式产生的效果却有了本质的不同:首先,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注意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可靠事实基础之上的,实现了学习形式与目标的高度统一;其次,研究性学习讲究学习知识过程的方式、方法,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些技能的形成过程;第三,自主求知的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克服了教师和教科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一、课题的选择与引入
1.问题是创造的开端
选择这一课题的理由:一是往届教学活动的信息反馈——学生对光电效应现象普遍感到好奇,但对其规律又理解不透;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光电转换、光电控制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学生对光电效应的应用有所了解;三是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光的本性深刻认识的历史过程,而且蕴藏着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按图一所示装置演示光电效应现象,并指出:不仅光照射锌板时有电子飞出,光照射其他金属(如铯、钠、银、铂等),也有电子飞出。人们把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射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介绍光电效应的应用,出示教学用光电管并说明其构造和原理。
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现象有些什么规律?它揭示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怎样用光电管做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A、砂光的锌板 B、带电正的金属 C、15W220V紫外杀菌灯管。
二、自主学习探讨
1.确定研究变量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光电效应的四点规律提出了影响光电效应的可能因素有:(1)照射光的强度和频率;(2)被照射的金属材料;(3)实验的环境。
初步明确了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就是研究光电子的产生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同时提出问题:(1)光电子的多少怎样测量?光电子的初动能怎样测量?(2)照射光的频率如何改变?(3)照射光的强度如何改变?
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所示的电路;回顾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时七色光的颜色与频率。启发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自主设计方案
学生确定了研究变量之后,有了研究方向,迫切要求亲自做实验探索,教师根据学生要求提供了若干组实验器材:有测量电流的安培表、电流计,有学生电源、干电池组,有带灯座的照明白炽电灯、手电用小电珠,有变压器、变阻器,还有教学用光电管和红、黄、紫三色滤光片等。学生按照自己的估计或设想进行实验研究,出现了人人踊跃参与的热情场面,也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实验操作随便,多数人未做观测记录;(2)未能对多个变量展开替换研究;(3)有书面方案的不多,选择的器材对变量控制不方便;(4)由于课题涉及的变量多,出现的现象于经验中少见,学生的实验几乎都是围绕验证四点规律而展开的。
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提出了优化方案,用变量控制法把实验步骤列成表格的建议。
学生冷静下来后,重新设计并优化了研究方案。
三、自主实验,探索规律
1.可喜的收获
学生做了“用手挡住照射光,光电流立即失,移开手光电流立即出现”的实验后,领悟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还通过实验观察到现象:(1)红光照射时始终未能产生光电流;(2)光电流与入射光亮度有关,亮度大时光电流大;(3)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4)光电流强度与加速电场的电压有关。
学生归纳得出的结论大致有:(1)光电效应是在瞬间发生的;(2)光电效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材料的最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3)光电效应发生时从金属中射出的是电子,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光照射时初动能大;(4)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5)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数的多少与照射光的强度有关。
虽然得出上述所有几条结论的只是个别的学习小组,但是探究活动充分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观察光电效应现象,对光电效应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2.深入思考,领会方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现象的深刻含义,教师利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之机又向学生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现象怎样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揭示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探讨,运用现有的理论观点分析、解释实验事实。领会一个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了解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理论的内容和过程,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还重做了自己的实验,完善了对现象的观测记录,领略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开展成果交流,点评学习情况
1.由代表陈述实验小组的设计方案,演示实验研究过程,阐述实验结论和对实验结论的解释与思考,其他同学作补充。
交流会上各小组都用实验演示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极限频率的存在、光电流随入射光强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现象;表达了对爱因斯坦的崇敬与赞赏。有的同学还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式表示了实验的结果,有的则概括了自己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2.教师点评
就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提示学生注意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要善于发现方法、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追求严谨、实事求是的行为;表彰自主学习取得好效果的小组。
小结:《光电效应》一节的研究性学习共占用了三个学时的时间,学生还投入许多课外时间进行思考和整理,才初步理解光电效应的四点规律,接受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比之于用一两个课时牵着学生思维分析、讲解、反复练习掌握这些知识要费时费力得多。但是,两种方式产生的效果却有了本质的不同:首先,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注意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可靠事实基础之上的,实现了学习形式与目标的高度统一;其次,研究性学习讲究学习知识过程的方式、方法,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些技能的形成过程;第三,自主求知的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克服了教师和教科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