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的重要起始阶段。为此,将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步步引导,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成为教学的关键。本文将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起到微弱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04-02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程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着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养成阅读时思考的习惯
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课本,所以课堂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让学生课前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搜集和阅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一个很好方法。如我在教授李白的古诗时便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班里学生提前搜集一些除课本介绍之外的关于李白生平的资料、逸闻趣事,然后在班级里分享给大家听,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从各个方面对李白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李白,并对他的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有一个了解。丰富感知后,学生心里的李白不再是单纯的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某种程度上使部分学生对进一步接触人物、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产生冲动,而这正是课程想要达到的效果,搜集人物生平资料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发现这些伟大人物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尽管流芳千古却依然是人而不是神,这样的发现让这些伟大的人物变得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攀,不仅如此,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将搜集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风格或生动有趣,或沉郁悲慨,不是简单地把情节复述出来,这样既加强复述学生对搜集的故事的理解,又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他们有动力搜集更多故事,搜集和思索如何描述故事的过程恰恰就是他们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在正式上课前对诗词作者的生平有所了解,还潜移默化地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
二、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进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计划中,如何教授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会学生准确阅读,把握理解文路。在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中的生僻字,正确借助汉语拼音准确拼读每一个字。其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在阅读中,遵循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旨,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学会理解文章的方法,整合阅读。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自主阅读,把握段落整体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主线,通过考虑文本的整体性,来思考文章的内涵,分辨书本适合与否。教师要精心挑选低年级学生喜爱的读物,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读完后,与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平等的讨论,仔细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分析其优缺点,试图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道理来区分书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阅读,从而逐步地培养学生选择阅读刊物的能力,并逐渐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三、允许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
除了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之外,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一大优点是,可读内容比课内丰富,故事性和趣味性远超课内读物,比课堂阅读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阅读产生兴趣,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点,我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延伸部分。部分老师认为课外读物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而严禁学生带课外书进班或严禁学生看课外书,这种做法明显不可取,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性和对生活的初步观察都来源于这些课外读物,只要老师正确引导,课外阅读将是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积攒文化底蕴的最好途径。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孩子自主寻求可阅读的文章,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参与感。引导班级学生一起朗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还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对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阅读起来更专注。当学生阅读完成后,可以展开集体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给予肯定。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课上通过不同感官刺激,来深化阅读的效果。例如,放与文章相适应的音乐或者图片。
四、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我认为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对同一篇文章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不要限定标准答案,往往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广泛阅读各方面的题材的内容,使思维不受约束,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当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支撑点推荐学生一些阅读材料,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知识,梳理知识构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平等的阅读环境,在阅读中与文章作者平等对话,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接纳,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我在长达9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拓展性阅读和指导学生朗读中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和技巧,这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王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04-02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程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着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养成阅读时思考的习惯
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课本,所以课堂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让学生课前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搜集和阅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一个很好方法。如我在教授李白的古诗时便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班里学生提前搜集一些除课本介绍之外的关于李白生平的资料、逸闻趣事,然后在班级里分享给大家听,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从各个方面对李白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李白,并对他的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有一个了解。丰富感知后,学生心里的李白不再是单纯的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某种程度上使部分学生对进一步接触人物、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产生冲动,而这正是课程想要达到的效果,搜集人物生平资料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发现这些伟大人物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尽管流芳千古却依然是人而不是神,这样的发现让这些伟大的人物变得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攀,不仅如此,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将搜集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风格或生动有趣,或沉郁悲慨,不是简单地把情节复述出来,这样既加强复述学生对搜集的故事的理解,又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他们有动力搜集更多故事,搜集和思索如何描述故事的过程恰恰就是他们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在正式上课前对诗词作者的生平有所了解,还潜移默化地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
二、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进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计划中,如何教授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会学生准确阅读,把握理解文路。在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中的生僻字,正确借助汉语拼音准确拼读每一个字。其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在阅读中,遵循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旨,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学会理解文章的方法,整合阅读。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自主阅读,把握段落整体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主线,通过考虑文本的整体性,来思考文章的内涵,分辨书本适合与否。教师要精心挑选低年级学生喜爱的读物,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读完后,与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平等的讨论,仔细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分析其优缺点,试图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道理来区分书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阅读,从而逐步地培养学生选择阅读刊物的能力,并逐渐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三、允许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
除了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之外,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一大优点是,可读内容比课内丰富,故事性和趣味性远超课内读物,比课堂阅读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阅读产生兴趣,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点,我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延伸部分。部分老师认为课外读物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而严禁学生带课外书进班或严禁学生看课外书,这种做法明显不可取,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性和对生活的初步观察都来源于这些课外读物,只要老师正确引导,课外阅读将是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积攒文化底蕴的最好途径。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孩子自主寻求可阅读的文章,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参与感。引导班级学生一起朗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还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对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阅读起来更专注。当学生阅读完成后,可以展开集体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给予肯定。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课上通过不同感官刺激,来深化阅读的效果。例如,放与文章相适应的音乐或者图片。
四、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我认为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对同一篇文章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不要限定标准答案,往往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广泛阅读各方面的题材的内容,使思维不受约束,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当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支撑点推荐学生一些阅读材料,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知识,梳理知识构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平等的阅读环境,在阅读中与文章作者平等对话,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接纳,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我在长达9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拓展性阅读和指导学生朗读中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和技巧,这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王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