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促进语文教学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j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大草原迎来了又一个黎明。一场生死大战即将在体型庞大的非洲野牛和凶猛无比的狮子之间拉开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动物世界》节目预告,它往往只是给观众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就马上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同样的道理,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学。
  一、讲读课文前抛砖引玉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就会产生追根究底的愿望。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不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致哀。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见到过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吗?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总理——周恩来。”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了学生对周恩来总理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了解文章的愿望。
  二、讲读课文中故作悬念
  巧设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教师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的为什么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迷宫。
  例如,《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时,教师可抓住“一样”、“赶造”两词,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
  当学生学到第三段周瑜活动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是周瑜有意陷害诸葛亮。接着可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
  待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教师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兴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教师再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
  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迷宫中饶有兴致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教学课文《太阳》时,教师设问:如果后羿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会发生什么?再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从中找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故意错用——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讲述“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它病了(指受到严重污染)。大家想不想为它治病啊?”这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从而突出了要保护地球环境这一中心思想。
  险象环生——适用于情节比较紧张复杂的课文。
  例如,讲课文《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时,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
  三、讲读课文后回味无穷
  课文学完,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又如,课文《狼和小羊》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教师可以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这样既突出了“善”和“恶”的爱憎教育,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提纲挈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恰当运用媒体为学生构筑一个化解疑难、深化情感、拓展思维、发展能力的平台,让阅读课堂呈现出“绿叶扶花春烂漫”的“生态”局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 多媒体 兴趣 思维 创新     清代诗人郑板桥主张“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即作画要以最简练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朗读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这在一些农村初中尤其突出。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书声朗朗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基本手段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朗读课文,就是对学习内
期刊
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新课的导入对这节课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新课导入在一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句话,但出色的新课导入能够成功地使学生完成注意的转移和情绪的迁移,它能
期刊
摘 要 “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新增加的教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开展好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活动,我们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文章从课题学习的含义、特点着手,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课题学习的步骤以及课题学习中教学设计的策略,最后提出了有关数学课题学习的一些建议,以期课题学习在今后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 课题学习 问题情境 教学设计    一、课题学习的概念界定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我们过度地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把老师的“教”当成研究的重点,而忽视学生的“学”的有效研究,因此虽然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地革新,但是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课改实施后,课堂上学生的“动”的多,“做”的少,或者说学生学习的效果差,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得到很好地优化,本文将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行为优化的关系入手,阐释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
期刊
摘 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针对贵州省公路成人中专的学生特点,将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明礼”,“ 诚信”作为构建中学德育目标的中心工作,在德育教育实践中,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成长规律,构建坚实的以“明礼”,“ 诚信”为基础的中学德育目标,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习方法也应不断创新。本文基于作者的一点实际经验,总结出高中英语学习中的一些新方式方法,希望这些心得能为相关的英语教学者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学习方法 优化    一、 问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课程改革一部分的英语课程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
期刊
大家对升高中、复读等途径都很熟悉,但对中职(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等却很陌生,尤其是一些最新的升学政策,同学们可能更是知道得很少。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就知之甚少了。就目前来说,中职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所以这就导致中职各学科在教学中的难度加大。为了调动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积极尝试在教学中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舞台,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中,要以自己为镜,反思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得失;要以他人为鉴,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以学生为镜,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养成一个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思效、思得、思失、思改,教学相长,在思考中成长。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自身实践的思考,是研究自己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