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两大作用:一是转化作用,就是将先进的农机技术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形成先进的生产力,增大农业科技含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二是基础作用,农机推广是农机各项工作的基础,农机产品必须经过推广过程后,才能大批量的生产,为厂家形成新的经济效益。农机推广又是农机应用的开路先锋,使新的机具不断流向广大用户,同时,农机培训、监理、管理的对象也就不断增加,从而给整个农机化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为农机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农业 机械 技术 推广
1.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内容是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基本要素。选择项目必须十分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市场,不具备可靠性的技术则往往会给技术应用者带来经济损失。
1.2.综合效益显着。选择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应当优先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着的项目,决不能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
1.3.适宜范围广。农机化技术推广既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有些项目技术先进、效益也显着,但如果对某些自然或社会条件要求过高,也就是说适宜推广的范围极其有限,这些项目的推广价值也就不大。
2.农业机械适应性问题
2.1.农机对地形块的适应性要求。广大平原地区这些问题好商量,丘陵地区就麻烦了。我国南方和北方是有差别的,同样在南方,各省份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县内乡镇与乡镇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在南方,多数是山区丘陵地区,田块小、落差大、零星分散,土质结构复杂,如果说在这些地方推进农业机械化,有的田就没有一个大型机械那么大,你怎么去搞机械化呢?这就需要研究小型的农机具来解决一些山区丘陵地带农田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解决农业机械的适应性问题,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推广农业机械化。
2.2.农机对作物适应性要求。农业机械化带给农民的变化,还不只是粮食作物。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不少地方依据自然资源禀赋,加大了薯类、油料、茶叶、果园等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积极引导发展特色农机。
2.3.农机对区域性适应性要求。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不同,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北方平原地区多,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对于粮食作物推进全程机械化可能性大;南方丘陵山区地区多,适合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应根据种植作物不同有选择地发展机械化,宜机械化则机械化,宜半机械化则半机械化,着力解决生产环节机械化问题,走符合丘陵山区实际的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农业机械化应按照区域发展条件分类指导,实行分区决策、分类实施、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以达到不同区域实现不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为区域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服务支撑。
2.4.农机对品种和栽培制度适应性的要求。不少人认为,一种作物的一个生产环节,有一种机械就可以适应了,其实不然。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同样是水稻机插秧,南方和北方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是在南方,也不尽一致,比如,江苏和湖北同样是种植水稻,其实是大不一样,一是品种不一样,二是栽培季节不一样,三是气候条件不一样,四是栽培制度也不一样,六是管理水平不一样,也有早稻、中稻、晚稻,有一季稻、双季稻,有常规稻、杂交稻,现在又出了个超级稻,还有深泥田、浅泥田,这么多不一样,你想用一种插秧机机型包打天下,能适应得了吗?
农机适应性是一个带有普遍性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加以对待。对于农机制造者来说,只有主动去适应当时当地当作物,对自己生产的大批量的标准化的农机产品进行调整,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农机推广来说,也不要胡子头发一把抓,不切合实际进行农机推广。而农机使用者除了事先认真了解农机性能,选好对路的农机产品外,还要尽可能为农机有使用创造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迟富萍,刘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失去力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6):48-49
[2]高启杰,齐顾波.德国的农业规模经营[J].中国农垦经济,1997(3):46-48.
[3]冯丹.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6.
[4]汪安官.关于加速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0(3):15,17.
[5]王忠江;李文哲;王丽丽;夏吉庆;关正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教育模式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徐峰;崔明君;新形势下农机作业协会发展新模式探索[J];农业机械;2009年21期.
关键词:农业 机械 技术 推广
1.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内容是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基本要素。选择项目必须十分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市场,不具备可靠性的技术则往往会给技术应用者带来经济损失。
1.2.综合效益显着。选择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应当优先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着的项目,决不能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
1.3.适宜范围广。农机化技术推广既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有些项目技术先进、效益也显着,但如果对某些自然或社会条件要求过高,也就是说适宜推广的范围极其有限,这些项目的推广价值也就不大。
2.农业机械适应性问题
2.1.农机对地形块的适应性要求。广大平原地区这些问题好商量,丘陵地区就麻烦了。我国南方和北方是有差别的,同样在南方,各省份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县内乡镇与乡镇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在南方,多数是山区丘陵地区,田块小、落差大、零星分散,土质结构复杂,如果说在这些地方推进农业机械化,有的田就没有一个大型机械那么大,你怎么去搞机械化呢?这就需要研究小型的农机具来解决一些山区丘陵地带农田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解决农业机械的适应性问题,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推广农业机械化。
2.2.农机对作物适应性要求。农业机械化带给农民的变化,还不只是粮食作物。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不少地方依据自然资源禀赋,加大了薯类、油料、茶叶、果园等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积极引导发展特色农机。
2.3.农机对区域性适应性要求。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不同,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北方平原地区多,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对于粮食作物推进全程机械化可能性大;南方丘陵山区地区多,适合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应根据种植作物不同有选择地发展机械化,宜机械化则机械化,宜半机械化则半机械化,着力解决生产环节机械化问题,走符合丘陵山区实际的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农业机械化应按照区域发展条件分类指导,实行分区决策、分类实施、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以达到不同区域实现不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为区域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服务支撑。
2.4.农机对品种和栽培制度适应性的要求。不少人认为,一种作物的一个生产环节,有一种机械就可以适应了,其实不然。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同样是水稻机插秧,南方和北方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是在南方,也不尽一致,比如,江苏和湖北同样是种植水稻,其实是大不一样,一是品种不一样,二是栽培季节不一样,三是气候条件不一样,四是栽培制度也不一样,六是管理水平不一样,也有早稻、中稻、晚稻,有一季稻、双季稻,有常规稻、杂交稻,现在又出了个超级稻,还有深泥田、浅泥田,这么多不一样,你想用一种插秧机机型包打天下,能适应得了吗?
农机适应性是一个带有普遍性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加以对待。对于农机制造者来说,只有主动去适应当时当地当作物,对自己生产的大批量的标准化的农机产品进行调整,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农机推广来说,也不要胡子头发一把抓,不切合实际进行农机推广。而农机使用者除了事先认真了解农机性能,选好对路的农机产品外,还要尽可能为农机有使用创造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迟富萍,刘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失去力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6):48-49
[2]高启杰,齐顾波.德国的农业规模经营[J].中国农垦经济,1997(3):46-48.
[3]冯丹.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6.
[4]汪安官.关于加速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0(3):15,17.
[5]王忠江;李文哲;王丽丽;夏吉庆;关正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教育模式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徐峰;崔明君;新形势下农机作业协会发展新模式探索[J];农业机械;2009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