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毒感染是导致机体发生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发现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等均是通过不同途径及机制感染机体,导致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对于病毒感染所致淋巴瘤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淋巴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并对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机 构】
:
230031合肥,安徽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内分泌科,230031合肥,安徽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感染是导致机体发生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发现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等均是通过不同途径及机制感染机体,导致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对于病毒感染所致淋巴瘤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淋巴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并对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主办,国际抗癌联盟(UICC)协办,山东省抗癌协会、山东省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9月11—14日在济南隆重召开。本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主题为“科学抗癌、防治并重,共赢健康中国梦”。
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主要呈递细胞内的抗原,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保护功能的重要基础。二十多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等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的不断提出和应用,MHC-1分子抗原呈递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从MHC—I抗原加工呈递的分子机制、MHC—I结合多肽的来源蛋白以及MHC-I结合多肽的结构和构成特征等三个方面对MHC—I分子抗原呈递这一基本的免疫学问题进行综述。
2014中国介入治疗论坛(CIC)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辽宁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和《当代医学》杂志社联合主办,将于2014年8月29—31日在沈阳盛大开幕。会议将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下发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3个文件,相应地设立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及综合介入3个专题分会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外科手术切除,如患者有手术禁忌证或者拒绝手术,放疗则成为患者的另一选择.射波刀(cyberkife)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兼具有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两种功能.其采用实时图像引导系统和呼吸追踪系统通过大剂量、高精度照射,在NSCLC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信使,可由鞘氨醇激酶(SphX)催化产生,并作用于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介导多种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SphK、S1P及S1PR的异常与白血病、乳腺癌、结肠癌、淋巴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1PR1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的相互作用也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病,因而具有潜在的肿瘤治疗价值。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细胞回输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强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方法,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能力强、杀瘤谱更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1]。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复发性卵巢肿瘤患者,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17是ADAM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可介导多种膜分子水解脱落,如黏附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通过EGFR-PI3K-Akt途径、Notch传导通路等信号途径,ADAM17在调节肿瘤细胞的黏附、凋亡、转移、增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DAM17靶向药物的研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目的 评价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检索平台、中国知网数据检索平台和万方数据检索平台有关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癌的相关文献.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307例患者.结果显示,
胶质瘤发病率、复发率、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目前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过氧化氢(H2O2)是需氧生物普遍具有的细胞氧代谢中间产物,在胶质瘤细胞增殖、浸润、转移的各个阶段都必不可少.研究H2O2的产生及作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H2O2与胶质瘤细胞的关系,可为寻找治疗胶质细胞瘤的靶基因提供相应的指导。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是鼻咽癌发生的重要因素[1].鼻咽上皮细胞的EBV感染是癌变过程中侵袭前的变化,几乎在100%的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存在EBV的基因[2].目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DNA已应用于临床,检出率达96%,而传统的原位杂交方法在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