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朱启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国民经济理论与政策、可持续发展、公共经济等。
主要著作:《可持续发展评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等。
摘要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观决定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及其运行模式,发展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取得较大进步,但与SNA-2008相比还存在差距。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理论与经验,改革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满足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可持续发展
发展观演进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革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0世纪经济学领域乃至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迄今为止,有6位学者因在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3位学者因应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经济问题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涵义:第一,它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确立一系列核算概念、定义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第二,它遵循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是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它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数据,系统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经济循环的全过程,以及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因而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历史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荐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它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上,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服务。二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Material Product System,MPS),它为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管理服务。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转向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尤其是苏联解体和经互会(The Council of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MEA)解散,MPS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逐步走向消亡。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一体化局面形成。目前,除了古巴和朝鲜,世界各国均实行了SNA模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纵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发展观决定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及其运行模式,发展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随着发展观的演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了四个版本的SNA,即SNA-1953、SNA-1968、SNA-1993和SNA-2008。
SNA-1953适应经济增长观需要。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战略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观认为:GNP的提高可以自动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最终消除贫困现象;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民主化;经济增长了,就有了平均分配的前提,社会的其他目标也就自然会实现。因此,增长的根本任务就是尽快提高GNP水平及其增长率,GNP或人均GNP及其增长率等指标就是度量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标准。
SNA-1968适应社会发展观需要。进入1970年代后,人们开始对经济增长观的各种弊端以及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反思,认为经济增长观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对人的其他社会福利方面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社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科技、社会和个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的发展过程。这就是社会全面、多元的发展观。SNA-1968在两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国民经济账户的精心设计和开发;二是建立总量分解的经济模型,为经济分析和政策服务。主要表现是:引入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及国民财富核算,并辅助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
朱启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国民经济理论与政策、可持续发展、公共经济等。
主要著作:《可持续发展评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等。
摘要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观决定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及其运行模式,发展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取得较大进步,但与SNA-2008相比还存在差距。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理论与经验,改革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满足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可持续发展
发展观演进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革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0世纪经济学领域乃至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迄今为止,有6位学者因在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3位学者因应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经济问题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涵义:第一,它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确立一系列核算概念、定义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第二,它遵循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是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它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数据,系统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经济循环的全过程,以及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因而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历史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荐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它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上,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服务。二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Material Product System,MPS),它为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管理服务。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转向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尤其是苏联解体和经互会(The Council of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MEA)解散,MPS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逐步走向消亡。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一体化局面形成。目前,除了古巴和朝鲜,世界各国均实行了SNA模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纵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发展观决定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及其运行模式,发展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随着发展观的演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了四个版本的SNA,即SNA-1953、SNA-1968、SNA-1993和SNA-2008。
SNA-1953适应经济增长观需要。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战略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观认为:GNP的提高可以自动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最终消除贫困现象;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民主化;经济增长了,就有了平均分配的前提,社会的其他目标也就自然会实现。因此,增长的根本任务就是尽快提高GNP水平及其增长率,GNP或人均GNP及其增长率等指标就是度量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标准。
SNA-1968适应社会发展观需要。进入1970年代后,人们开始对经济增长观的各种弊端以及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反思,认为经济增长观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对人的其他社会福利方面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社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科技、社会和个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的发展过程。这就是社会全面、多元的发展观。SNA-1968在两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国民经济账户的精心设计和开发;二是建立总量分解的经济模型,为经济分析和政策服务。主要表现是:引入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及国民财富核算,并辅助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