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我们多想一想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某校举办了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较,我欣赏了许多堂课,感觉受益匪浅,但也发现了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还没等全体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一旦发现有个别学生举手,就立即让全班停止思考,并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错了,教师用带着鼓励的语气说:“你可能还没想好,请坐下,再好好想一想。”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这个问题就此打住,教师便继续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了。
  说实话,这一现象让我想起了电视上常见的智力抢答场面。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班上那些及有举手发言的学生都真正形成了对问题的见解吗?如果没有,这样的交流意义又何在?事实上,任何学习个体,要想对面临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深刻见解,一定长度的思考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云,静思出智慧。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题目,一两分钟想不出来,需要半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想出来。成人如此,学生更不用说了。如果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及有“想出来”,就让思维敏捷的学生回答。势必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班级的两极分化。
  一节有效的课,不在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在于教师能否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便于后继学习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安静思考的时间,要耐得住等待的寂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教学内容]课标教材《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片段]  1 呈现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  师:同学们,(跷跷板、滑滑梯、荡秋千、爬楼梯)请你们用喜欢的方法准确的记下每种活动人数吧?  生1:好(高兴的)组织学生分小组统计。分小组汇报记录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记录方法。数数、符号、画“正”字……  请小组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列举生活实例。  师:没急于讲解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有篇课文叫《掌声》,主人公小英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一天上演讲课,犹豫不决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演讲。此后,小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了。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我们班上也有一名如“小英”一样的学生,他叫小张,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就是沉默寡言,上课不发言,下课不“讲话”。对他的一言
凡是担任三(n)班的课任老师,一提到小刚,都摇头叹息,牢骚满腹。  上我的语文课时,小刚哪怕有五分钟的鬼心也好啊,不仅坐不住,还特别爱插嘴爱搞笑。记得有一次请大家造比喻句,他倒好,造的是“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还阴阳怪气地边唱边东倒西歪地扭,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他还意犹未尽,窜到后面倒了杯纯净水开心畅饮,还扭两个猫步。“优雅”地摆了一个“波士”……我心里那个气啊,真是放肆!还怎么上啊? 
柳梦婷是个漂亮文静的女孩,可惜耳朵有点背,她又不肯时时戴助听器。课后同学们和她说话,她老是听错,因此常有同学笑话她。柳梦婷变得有些自卑起来。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妈妈就给她换了个环境。转了学。  刚转到周老师的班上时,柳梦婷的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周老师。我女儿因为残疾很自卑,才10岁的孩子。心理很脆弱。听说您教育孩子很有方法,还请您多多关照。”说到动情处,妈妈竟流下了眼泪。  周老师是个很细心的人,
昨天,学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要求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今天课前5分钟检查背诵.我想象着只要我一宣布背诵开始.学生们的一双双小手便会举得老高,期待着我点名背诵,然后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