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模糊。 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升学压力相对较小,而对文化基础课需求相对较大、有志参加对口升学、接受较高层次再教育的学生毕竟占少数。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认知概念也是是而非。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正确把握教学难易程度、保证教学质量等问题亟待解决。
2、专业技能教育观念偏颇
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而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让路,这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人为压缩、调减文化基础课教学课时,甚至变更教学内容,过于强调专业课,忽视了文化基础知识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很大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专业技能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再提高。
3、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生源,只能在满足普通高中的招生需求后。文化基础知识特别是英语、数学、语文相对较差的“先天不足”学生。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入学就职”的宣传,更为某些本来就不热情的“混文凭者”提供了甚至不学文化基础课目的的借口。
4、教学评价机制有缺陷
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成绩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安置,所以,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相对系统、完善的学校社会评价考核机制。无论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和评价,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往往都是以学生能否获取相应的专业等级证书为标准,这就导致文化基础课程的激励作用、考核评价被淡化。
二、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文化基础课的优劣则是衡量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创新、改革,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1、正确认识文化基础课的学科价值
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文化基础课自身的学科价值,不仅关系到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还关系到学生服务社会、潜能挖掘、人生发展的问题。因此,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观,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纳入中初级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中,才能真正体现文化基础课的学科价值。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文化基础课教学是终身教育。北宋欧阳修说:“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可见,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一个人的终身教育问题,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终身只接受一种形式的教育。中职教育就应该在注重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
文化基础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工具,是提高学生谋职就业能力的前提基础,是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职教性特征的重要载体。要从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人手,根据学生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一步使文化基础课教学在学生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就业的目标性、方向性、针对性更加明确。
3、理顺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是学习的主旋律,这也是职业教育特性决定的。而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并非矛盾对立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课是持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发掘学习潜能的基础条件,专业课是文化基础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当前谋职轻长远发展的倾向,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
文化基础课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寓专业课教学于文化课教学之中”。有条件的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积极鼓励其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要有机地将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文化课教学中强化实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本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经常将课堂设置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像商店购物、医院就医、广告策划等,让学生身在其中扮演角色,相互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考核体系
有效建立文化课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学科价值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澄城职业中等专科学校采取了以生评教、定量化考核、教师考核工资待遇挂钩等措施。在保证文化课教学质量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制定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考核暂行办法》,考核内容涉及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规范情况等。从近年教学考核效果看,文化课教学工作正步人规范化轨道,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注重文化基础课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协调
文化基础课教学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主体。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效果在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学生要把文化课的学习变成自己谋职就业的愿望,利用较多的自学时间,积极思考,亲身实践,提高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应社会能力。
1、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模糊。 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升学压力相对较小,而对文化基础课需求相对较大、有志参加对口升学、接受较高层次再教育的学生毕竟占少数。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认知概念也是是而非。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正确把握教学难易程度、保证教学质量等问题亟待解决。
2、专业技能教育观念偏颇
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而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让路,这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人为压缩、调减文化基础课教学课时,甚至变更教学内容,过于强调专业课,忽视了文化基础知识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很大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专业技能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再提高。
3、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生源,只能在满足普通高中的招生需求后。文化基础知识特别是英语、数学、语文相对较差的“先天不足”学生。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入学就职”的宣传,更为某些本来就不热情的“混文凭者”提供了甚至不学文化基础课目的的借口。
4、教学评价机制有缺陷
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成绩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安置,所以,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相对系统、完善的学校社会评价考核机制。无论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和评价,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往往都是以学生能否获取相应的专业等级证书为标准,这就导致文化基础课程的激励作用、考核评价被淡化。
二、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文化基础课的优劣则是衡量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创新、改革,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1、正确认识文化基础课的学科价值
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文化基础课自身的学科价值,不仅关系到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还关系到学生服务社会、潜能挖掘、人生发展的问题。因此,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观,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纳入中初级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中,才能真正体现文化基础课的学科价值。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文化基础课教学是终身教育。北宋欧阳修说:“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可见,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一个人的终身教育问题,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终身只接受一种形式的教育。中职教育就应该在注重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
文化基础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工具,是提高学生谋职就业能力的前提基础,是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职教性特征的重要载体。要从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人手,根据学生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一步使文化基础课教学在学生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就业的目标性、方向性、针对性更加明确。
3、理顺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是学习的主旋律,这也是职业教育特性决定的。而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并非矛盾对立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课是持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发掘学习潜能的基础条件,专业课是文化基础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当前谋职轻长远发展的倾向,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
文化基础课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寓专业课教学于文化课教学之中”。有条件的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积极鼓励其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要有机地将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文化课教学中强化实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本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经常将课堂设置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像商店购物、医院就医、广告策划等,让学生身在其中扮演角色,相互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考核体系
有效建立文化课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学科价值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澄城职业中等专科学校采取了以生评教、定量化考核、教师考核工资待遇挂钩等措施。在保证文化课教学质量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制定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考核暂行办法》,考核内容涉及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规范情况等。从近年教学考核效果看,文化课教学工作正步人规范化轨道,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注重文化基础课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协调
文化基础课教学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主体。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效果在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学生要把文化课的学习变成自己谋职就业的愿望,利用较多的自学时间,积极思考,亲身实践,提高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应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