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五彩缤纷的生动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它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中的应用。
1 视听震撼,点燃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渴望知识火药,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抽象的文字,换成音文并茂的画面展示出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五彩池》一课,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当多媒体课件展示下五彩池上层是“咖啡色”下层是“柠檬黄”;“有的像弯月、有的像手掌、云朵、扇子……”,五彩池神奇多姿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时,师再顺势引导:这么神奇的五彩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你想知道吗?(想!)不难发现,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早已被点燃。这段“序曲”,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2 双边互动改变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自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多媒体作为一种智能教具或工具,能根据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判断与教学要求,呈现合适的教学内容供学生观察思考;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分析装置,帮助教师做出较为科学的教学决策。动态、及时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流,形成一种分享式的学习环境。如教学《多彩的夏天》,初读课文之后,先以问题“你喜欢夏天的哪个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特点有目的地自学,多媒体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与动画,让学生自己听、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悟。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觉学习、其乐融融。自学过后,结合电脑反馈的学生的兴趣点与困惑之处,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与指导。这时的学生情绪高,这时的课堂目的强,教学自然更精彩,更有效率。 “在多媒体的帮助,教学活动的模式更为丰富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当“教与学”的方式有了本质的变化,学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
3 多管齐下,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的教学,实现多管齐下,真正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1 化静为动识字变简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学生容易回生,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识字, 并主动形成永久记忆。如:出示教学“赢”字,设计动画,“亡、口、月、贝、凡”五福娃,蹦蹦跳跳出场,等学生动手排成“赢”字时,电脑给予鼓励:“你太棒了!”几次下来,学生很快记住“赢”字的组成,这时,再邀请学生观看“亡、口、月、贝、凡”娃娃表演的“赢”杂技(书写顺序)。这样,通过多媒体不断地推波助澜,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和求知欲。繁杂的生字教学再也不枯燥了。
写字是识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生字书写,能带领学生完成“画”字到“写”字的转变。我在教学 “国”字的笔顺时,学生很习惯先画个“口”字,再装进“玉”字。于是教学时先就制作一个写“国”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最后一笔封口“-”,用闪动笔画,课件并提示:“玉儿回家再关门”这样的直观刺激,不仅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而且学生有了正确书写的自觉,书写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3.2 化虚为实难点变亮点
教学中的难点的出现,往往跟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关系。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化虚为实,减缓学习坡度,不仅能有效的解决难点,更能激起学生创造力。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写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二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若死啃书本,学生一定是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两种“凿井法”并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悟出两座山用不同的方法开凿的原因、当动画演示詹天佑的创举——“人”字形线路上火车的行走过程,学生无不为之震撼,教学的难点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亮点。又如教学《风》,虽然风无处不在,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风”,学生却无从下手,当课件还原生活中“有风”的情境,学生的激情早已沸腾。这时,一首首小诗新鲜出炉——现代诗“让鸟儿飞翔,让叶子飞走,把浪卷起来,纸飞机上天了”平时的小诗人还现场写成五言诗。“帆船行驶顺,空中千万叶,开花香无比,解热好帮手。”就这样,难点,成就了课堂的一次次亮点。
3.3 厚积薄发习作变快乐
苏轼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叶圣陶也说:“故教师之为教……必令学生……领悟之源广开。”如在作文教学《美丽的家乡》时, “凭空作文”只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于是,我先播放了歌曲《蓝蓝泉州湾》,并用多媒体放映泉州宣传片。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牵住了,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再引导学生各自选择其中一景,在电脑中查看资料。这样豐富的感性材料进入了学生的脑中,学生作文便摆脱了“无米之炊”的困境,而是根据喜好,做出了特色“佳肴”!这样作文教学,学生能主动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题目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作文的难点。从课后的问卷调查来看,100%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课,94%的学生觉得作文“不可怕”,8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思绪完全集中在习作上,能入情入境地写。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习作变得有趣而快乐!
4 巧妙整合作业更精彩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利用国庆放假,以“心中的名胜”为主题,给学生留一项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所游览景点的简介、图片、(含所拍照片)及游览感受制成演示文稿,或个人网页,实在有困难的就办一本集图片、文字于一体的旅游小册子或一张旅游知识小报。再利用语文活动课,请学生当一回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心中的名胜”。那一件件精心设计的作品、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一个个妙语连珠的介绍,给课堂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而学生为了完成好这项作业,大量阅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过程正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主动作业、主动发展、主动创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1 视听震撼,点燃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渴望知识火药,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抽象的文字,换成音文并茂的画面展示出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五彩池》一课,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当多媒体课件展示下五彩池上层是“咖啡色”下层是“柠檬黄”;“有的像弯月、有的像手掌、云朵、扇子……”,五彩池神奇多姿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时,师再顺势引导:这么神奇的五彩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你想知道吗?(想!)不难发现,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早已被点燃。这段“序曲”,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2 双边互动改变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自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多媒体作为一种智能教具或工具,能根据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判断与教学要求,呈现合适的教学内容供学生观察思考;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分析装置,帮助教师做出较为科学的教学决策。动态、及时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流,形成一种分享式的学习环境。如教学《多彩的夏天》,初读课文之后,先以问题“你喜欢夏天的哪个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特点有目的地自学,多媒体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与动画,让学生自己听、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悟。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觉学习、其乐融融。自学过后,结合电脑反馈的学生的兴趣点与困惑之处,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与指导。这时的学生情绪高,这时的课堂目的强,教学自然更精彩,更有效率。 “在多媒体的帮助,教学活动的模式更为丰富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当“教与学”的方式有了本质的变化,学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
3 多管齐下,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的教学,实现多管齐下,真正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1 化静为动识字变简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学生容易回生,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识字, 并主动形成永久记忆。如:出示教学“赢”字,设计动画,“亡、口、月、贝、凡”五福娃,蹦蹦跳跳出场,等学生动手排成“赢”字时,电脑给予鼓励:“你太棒了!”几次下来,学生很快记住“赢”字的组成,这时,再邀请学生观看“亡、口、月、贝、凡”娃娃表演的“赢”杂技(书写顺序)。这样,通过多媒体不断地推波助澜,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和求知欲。繁杂的生字教学再也不枯燥了。
写字是识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生字书写,能带领学生完成“画”字到“写”字的转变。我在教学 “国”字的笔顺时,学生很习惯先画个“口”字,再装进“玉”字。于是教学时先就制作一个写“国”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最后一笔封口“-”,用闪动笔画,课件并提示:“玉儿回家再关门”这样的直观刺激,不仅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而且学生有了正确书写的自觉,书写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3.2 化虚为实难点变亮点
教学中的难点的出现,往往跟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关系。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化虚为实,减缓学习坡度,不仅能有效的解决难点,更能激起学生创造力。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写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二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若死啃书本,学生一定是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两种“凿井法”并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悟出两座山用不同的方法开凿的原因、当动画演示詹天佑的创举——“人”字形线路上火车的行走过程,学生无不为之震撼,教学的难点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亮点。又如教学《风》,虽然风无处不在,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风”,学生却无从下手,当课件还原生活中“有风”的情境,学生的激情早已沸腾。这时,一首首小诗新鲜出炉——现代诗“让鸟儿飞翔,让叶子飞走,把浪卷起来,纸飞机上天了”平时的小诗人还现场写成五言诗。“帆船行驶顺,空中千万叶,开花香无比,解热好帮手。”就这样,难点,成就了课堂的一次次亮点。
3.3 厚积薄发习作变快乐
苏轼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叶圣陶也说:“故教师之为教……必令学生……领悟之源广开。”如在作文教学《美丽的家乡》时, “凭空作文”只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于是,我先播放了歌曲《蓝蓝泉州湾》,并用多媒体放映泉州宣传片。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牵住了,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再引导学生各自选择其中一景,在电脑中查看资料。这样豐富的感性材料进入了学生的脑中,学生作文便摆脱了“无米之炊”的困境,而是根据喜好,做出了特色“佳肴”!这样作文教学,学生能主动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题目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作文的难点。从课后的问卷调查来看,100%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课,94%的学生觉得作文“不可怕”,8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思绪完全集中在习作上,能入情入境地写。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习作变得有趣而快乐!
4 巧妙整合作业更精彩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利用国庆放假,以“心中的名胜”为主题,给学生留一项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所游览景点的简介、图片、(含所拍照片)及游览感受制成演示文稿,或个人网页,实在有困难的就办一本集图片、文字于一体的旅游小册子或一张旅游知识小报。再利用语文活动课,请学生当一回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心中的名胜”。那一件件精心设计的作品、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一个个妙语连珠的介绍,给课堂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而学生为了完成好这项作业,大量阅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过程正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主动作业、主动发展、主动创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