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体育教学是以优质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优化体育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形成优教、优学的互动模式,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结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需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实施优质体育教学已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一项新举措。
一、优质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1.教师的优质教学
优质体育教学是一种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优化教学目标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现代教学理念。优质体育教学的开展自然首先离不开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优质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树立优质教学理念,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教学能力,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流,选择有助于学生潜能发展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一种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要求、特点等对教育对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因素作出相对细致准确的分析,并在吸取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系统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变化,依据学生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变化情况,适时合理地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目标优质、高效地达成。
2.学生的优质学习
教师教的优质、高效最终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体现在学生的全面进步上。判断体育教学是否优质的标准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要实施优质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参与性,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体育知识的学习与建构,并指导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理解、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体育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优质体育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努力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
3.教与学的优质结合
优质体育教学是一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体育教学策略。优质体育教学的着重点在于“优质”,“优质”既包括教师教的优质,也包括学生学的优质。因此,优质体育教学也可看作是教与学的优质结合。其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体所特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优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优质结合就是将教师的优质教学与学生的优质学习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两者的主体性,通过优化教学主体的互动关系,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促使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把教与学优质结合,才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单向授受”的弊端,才能突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局限性。
二、优质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1.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包括隐含在体育知识技能中的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关系到优质体育教学能否实现的基本要素,没有优质的教学内容,就没有优质的体育教学。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导向,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人际交往合作意识。
其次,不同学生在身体条件、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接受水平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学生整体特征,也要注重个体差异,在完成课程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水平等选择项目进行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再次,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喜欢的素材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及时将社会盛行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时间的管理策略
以时间为标准来看,体育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因此,优质体育教学时间的管理策略也是实施优质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管理优质体育教学时间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体育教师要增强时间效益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时间就是效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时间浪费的人为因素,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在课程准备阶段,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规划,争取以最佳时间进入教学;在课程进行阶段,体育教师要使各个教学步骤有序进行,使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紧凑流畅,同时,也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段处理和避免突发事件,积极协调好教学时间。
其次,体育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集中强化教学效果。有关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体育课中,学生体力和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15~20分钟,可以说这一时间段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佳时间段。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提高课堂的效益,就要争取在最佳时间段内安排主要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
3.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优质体育教学实现的关键在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尤其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导入点的选择是优质体育教学实现的前提,也是营造优质教学情境的基础。导入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开展,导入点是否富有吸引力也直接关系到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因此,在选择导入点时,体育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结构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如兴趣爱好等,注意贴近生活,使导入点富有时代性、创造性与趣味性。
其次,知识点的梳理是优质体育教学依据的主线,是实现优质体育教学的载体。体育教师梳理知识点的过程就是引导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传承体育知识、改造体育知识、创新体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知识点的梳理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把握体育知识的内在结构、掌握体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兴奋点的激发是优质体育教学实施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手段。只有体育教师不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激发出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使学生以一种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启发和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教学行为实现最优化。
4.体育教学的安全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的安全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以及场地设施安全性不足等原因经常导致安全意外的发生。因此,在推行体育优质教学时,强调体育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策略减少和防范体育课程中安全意外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体育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责任意识。体育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先估量,并提前准备好应急的安全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范围与强度,同时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制订并完善各种规范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场地器材安全制度等。
其次,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示范、耐心细致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运动要领,预防运动损伤。
再次,学生要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意外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降低运动中韧带拉伤、关节扭伤的几率。在体育练习中,同学之间加强相互保护、相互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善恒.新课程理念导向下的优质教学.青年导刊,2005(9).
[2] 刘衍萍,李国霖.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学优质化.教育导刊,2002(12).
[3] 徐辉.关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4] 万星.优质教学—国外教学理论的新理念.现代教育科学,2007(l).
[5] 邓志伟,吴敏.优质教学的特征—德国学者迈尔教授访谈.全球教育展望,2006(5).
[6] 余文森.优质教学的教学论解读.教育研究,2007(4).
(责任编辑付一静)
一、优质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1.教师的优质教学
优质体育教学是一种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优化教学目标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现代教学理念。优质体育教学的开展自然首先离不开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优质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树立优质教学理念,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教学能力,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流,选择有助于学生潜能发展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一种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要求、特点等对教育对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因素作出相对细致准确的分析,并在吸取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系统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变化,依据学生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变化情况,适时合理地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目标优质、高效地达成。
2.学生的优质学习
教师教的优质、高效最终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体现在学生的全面进步上。判断体育教学是否优质的标准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要实施优质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参与性,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体育知识的学习与建构,并指导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理解、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体育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优质体育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努力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
3.教与学的优质结合
优质体育教学是一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体育教学策略。优质体育教学的着重点在于“优质”,“优质”既包括教师教的优质,也包括学生学的优质。因此,优质体育教学也可看作是教与学的优质结合。其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体所特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优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优质结合就是将教师的优质教学与学生的优质学习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两者的主体性,通过优化教学主体的互动关系,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促使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把教与学优质结合,才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单向授受”的弊端,才能突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局限性。
二、优质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1.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包括隐含在体育知识技能中的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关系到优质体育教学能否实现的基本要素,没有优质的教学内容,就没有优质的体育教学。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导向,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人际交往合作意识。
其次,不同学生在身体条件、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接受水平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学生整体特征,也要注重个体差异,在完成课程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水平等选择项目进行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再次,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喜欢的素材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及时将社会盛行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时间的管理策略
以时间为标准来看,体育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因此,优质体育教学时间的管理策略也是实施优质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管理优质体育教学时间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体育教师要增强时间效益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时间就是效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时间浪费的人为因素,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在课程准备阶段,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规划,争取以最佳时间进入教学;在课程进行阶段,体育教师要使各个教学步骤有序进行,使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紧凑流畅,同时,也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段处理和避免突发事件,积极协调好教学时间。
其次,体育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集中强化教学效果。有关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体育课中,学生体力和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15~20分钟,可以说这一时间段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佳时间段。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提高课堂的效益,就要争取在最佳时间段内安排主要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
3.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优质体育教学实现的关键在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尤其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导入点的选择是优质体育教学实现的前提,也是营造优质教学情境的基础。导入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开展,导入点是否富有吸引力也直接关系到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因此,在选择导入点时,体育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结构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如兴趣爱好等,注意贴近生活,使导入点富有时代性、创造性与趣味性。
其次,知识点的梳理是优质体育教学依据的主线,是实现优质体育教学的载体。体育教师梳理知识点的过程就是引导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传承体育知识、改造体育知识、创新体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知识点的梳理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把握体育知识的内在结构、掌握体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兴奋点的激发是优质体育教学实施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手段。只有体育教师不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激发出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使学生以一种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启发和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教学行为实现最优化。
4.体育教学的安全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的安全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以及场地设施安全性不足等原因经常导致安全意外的发生。因此,在推行体育优质教学时,强调体育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策略减少和防范体育课程中安全意外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体育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责任意识。体育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先估量,并提前准备好应急的安全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范围与强度,同时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制订并完善各种规范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场地器材安全制度等。
其次,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示范、耐心细致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运动要领,预防运动损伤。
再次,学生要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意外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降低运动中韧带拉伤、关节扭伤的几率。在体育练习中,同学之间加强相互保护、相互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善恒.新课程理念导向下的优质教学.青年导刊,2005(9).
[2] 刘衍萍,李国霖.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学优质化.教育导刊,2002(12).
[3] 徐辉.关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4] 万星.优质教学—国外教学理论的新理念.现代教育科学,2007(l).
[5] 邓志伟,吴敏.优质教学的特征—德国学者迈尔教授访谈.全球教育展望,2006(5).
[6] 余文森.优质教学的教学论解读.教育研究,2007(4).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