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30双袜子”看家庭教育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一男生考上湖北科技学院后,该男生妈妈谭女士担心儿子生活不能自理,竟给儿子备了30双袜子换洗,还约定一个月后她再去学校看儿子时,帮他洗这换下的30双袜子。据说,这样的做法,还是进行召开家庭会议后决定的。该事情一经媒体报道,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应当说,作为一位母亲,为孩子准备30双袜子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或许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爱只会源自父母的爱,可是这种关爱背后又不得不发人深思。毕竟,一个18岁的准大学生如果连洗袜子这样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那么他的成长和发展一定是不健全的,至少他的独立能力、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是欠缺的。这样的孩子不能不让我们为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感到担忧。假如有一天,让这样的孩子完全脱离了父母、长辈和亲友的庇护,他还能够独立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个18岁的“天之骄子”为何会连这样的基本的必须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显然发人深思。正像该男生的妈妈谭女士所说,儿子读初中时,她觉得孩子还小,没让孩子做洗衣、洗袜这些事;上高中后,又觉得学习压力猛增,更没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家务事上,孩子的一切生活起居,都由父母包揽。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一个18岁的孩子缘何会连袜子都不会洗。可以说,正是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特殊关爱,束缚和扼杀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和谭女士一样的父母呢?从每年各高校开学时大学校园里那熙熙攘攘的为学生保驾护航的父母大军,我们便不难想象这一数字。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他终究是要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父母可以陪他一时,但绝不可能陪他一世,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陪伴在他的身边。作为父母,如果对孩子事无巨细,一味的对其包揽和溺爱,甚至在孩子步入大学时还要以准备30双袜子这样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特殊关爱,这恐怕不仅不是在爱孩子,简直是在害孩子。因为,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爱弱化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动手、动脑等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还会加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能力,导致孩子丧失其码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比如,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神童魏永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湖南华容的魏永康,4岁上小学,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社科院硕士、博士连读生,可是,2003年,他却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原因是生活长期不能自理。魏永康从小除了认字就是看书,不仅没有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有正常的游戏时间,连生活中所有的琐事都是由母亲一手包办。换句话说,从小到大,他自己连一双袜子都没有洗过!是什么导致了魏永康的人生悲剧,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父母对他的过度溺爱,对他事无巨细的代劳和包办!这无疑为我们大家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学习能力固然重要,还要有生活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劳动的能力,等等。因此,作为父母也好,学校的教育者也好,都绝不能只看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只注重孩子知识和才艺的学习,绝不能仅仅盯着孩子的学习,更不能一味地对孩子溺爱,为他们包办一切,而忽视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能力素质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养成等。相反,应当尽可能地对孩子进行放手,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独立生活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动手和劳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尝试,多学习,多实践,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探索和尝试中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及其他一些人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优秀社会责任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诚哉斯言!爱孩子无错,但应当是合理的爱,有分寸的爱,做到爱而有度,爱而有格,关爱而不是溺爱。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孩子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千万别让孩子在类似“30双袜子”式的关爱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不该丧失的自立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紫苑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家庭是人最初接触的地方,客观地说,它承载着孩子一生的教育。童年是一个孩子对世界认识的萌芽期,家庭是孩子童年的摇篮,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所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一生的成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及“儿童成人化”是家庭教育功利化突出的表现,这种功利化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子身体素质的下滑、心理承受能力变弱,失去了独立的个性。鉴于此,笔者将从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儿童观及教育
期刊
《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话题的热议。今年两会上,海南省人大代表张文玉认为,家庭教育一直在未成年人的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很多家长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和教育能力还严重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在对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建议由省政府主导创办公益性“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  张文玉认为,就未成年人的教育而言,家庭教育重要性不言而
期刊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赵艳红实习生金炫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9日做客"旭明侃两会",就教育公平问题与微博网友在线讨论。>>点击进入微访谈回放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重点工作"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要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  对于如何保障进城务
期刊
内容提要:第一部分:从一个个案导入家长学校课程化的成效;第二部分:传统家长会遭遇的“尴尬”;第三部分:家长课堂的内容设计(结合农村社区特点和课程设计的科学理论);第四部分:家长课程的组织实施;第五部分:家长课堂的实施成效。  关键词::家长会;家长学校;课程化;规范化  家长工作是一项重要但很难做好的工作,家长学校是一个重要但很难办好的学校。不过,临沂罗西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农村普通小学,通过家长学校
期刊
3月9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做客新华网新华网2014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就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关于教育改革方面,您提出不能用"一模式一张文凭"来限制教育,您跟大家在这里诠释一下这个观点?  [朱永新]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多彩的,你用一张试卷,用一个考试,用一个分数,来衡量那些完全不同的孩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因为孩
期刊
大陆一位著名歌唱家之子性罪错引发我这个议题。  我们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某小姐和男友热恋,她非常爱男友,也相信男友非常爱她。当男友提出要求。要和她发生性关系时。她应不应该答应?各位的第一反应。恐怕是这种问题不会发生在亲子关系上面,因为子女不可能拿这种问题向父母请教。年轻人遇到这样的困惑,通常会问老师、问同学、问朋友,有的甚至任何人都不问。自己想想便做出决定;有的想都不想,高兴都来不及,就满口答应:更
期刊
内容提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的两大教育系统。家校合作是一种重要的育人合力,针对当前中小学家校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吸取传统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并与现代模式进行整合,试图探索一种通过制度及组织保障,专家协助,教师与家长联手,技术支持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教育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
期刊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人格是指人能力、气质、性格和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作为权力、义务主体的
期刊
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一关,而如果失去有效的督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就难以提高。掌握正确的督查方法,便于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的做法是:  1.孩子读一、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己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
期刊
内容提要:情绪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存在于智障儿的行为问题,这些不良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智障儿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智障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和同伴,但家庭对智障儿的影响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对智障儿不良情绪行为的调整更需要家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共同配合。因此,我们课题组对有较明显情绪行为问题的智障儿通过查找原因、干预环境、合理教育等方法帮助智障儿矫正,寻找进行良好行为教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