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手术中徒手置钉、3D打印导板和导航技术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对比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脊柱侧凸手术中徒手置钉、3D打印导板及计算机导航辅助三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准确性.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2月,32例于我院骨科行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脊柱侧凸患者纳入本研究,男6例,女26例;年龄11~68岁(32.8±20.5岁),共置入530枚螺钉.术前均完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和MRI检查,根据术中置钉方法分为三组:A组,徒手置钉(10例,163枚);B组,术前根据CT薄层扫描数据制备3D打印导板辅助术中置钉(11例,176枚);C组,术中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11例,191枚).术后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检查.在手术前后影像学图片上测量术前、术后侧凸Cobb角,术前顶椎旋转度和椎弓根横径,根据Gertzbein法测量螺钉置钉准确度并计算置钉满意率,分析影响置准确率的因素.结果:32例患者术前Cobb角69.4°±21.3°(35.0°~115.0°),术后Cobb角23.0°±12.9°(2.4°~47.5°),矫正率(68.8±12.0)%(46.2%~95.0%).A组术前顶椎旋转角为25.5°±8.9°(9.5°~39.0°),B组为31.3°±11.6°(9.9°~50.0°),C组为30.7°±17.0°(11.2°~60.0°) (P=0.556);椎弓根畸形比例A组为31.9%,B组为33.0%,C组为39.3% (P=0.281);畸形椎弓根胸/腰椎比A组为31/21,B组为47/11,C组为64/11,A组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术后CT评价椎弓根置钉准确性,A组置钉满意率92.8%,B组为89.4%,C组为92.6%,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胸椎置钉满意率低于C组(P=0.042);置钉椎体位置与置钉满意率呈正比(P=0.029,0R=1.086,95%CI:1.008-1.169),术前Cobb角与置钉满意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05,OR=0.964,95%CI:0.939-0.989),手术时间A组为350±114min,B组为447±133min,C组为414±128min,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19).A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血肿;B组1例患者因置钉位置偏内出现神经功能受损,1例非螺钉相关的神经功能损害,1例脑脊液漏,1例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肺部感染、肋间神经痛;C组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胸腔内出血,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结论:采用徒手置钉法、3D打印导板和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在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一致;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胸椎畸形椎弓根的置钉准确性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自从1987年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来,微创手术已经在各个外科领域迅猛发展.由于脊柱局部解剖复杂且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脊柱外科对于精准的要求更高.传统手术需要广泛暴露,无辅助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偏移1 mm以上的概率可达37.5%[1],其原因可能是术中无法实时观测器械或螺钉与相关解剖标志的位置关系.即使有术前CT、术中透视甚至导航等多种辅助手段,置钉的失败率仍高达4.1%~28.9%[2].因此传统脊柱手术十分依赖医生经验,而且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微创手术需要术中透视来辅助定位,给医生与患者带来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经关节突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发生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8月~2019年12月,共有50例胸椎OPLL患者在我院行后入路经关节突脊髓环形减压手术,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7~82岁(53.0±13.3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了脑脊液漏将患者分为脑脊液漏组(CSFL组)和无脑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程1个月至10年,平均(17.73±23.99)个月。首发症状为疼痛25例,感觉障碍14例。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4例。26例出院后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末次随访McCormick分级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髓内室管膜瘤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障碍;绝大部分肿瘤均可以通过显微手术实现肿瘤全切除,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