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1世纪,诚信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品质。无论是实现科教兴国还是对外交流,大学生都是绝对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把诚信培养成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行为。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教育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不仅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
一、诚信对于人的意义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所以,对作为社会前进和发展主力军的大学生来讲,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
大学生的教育不是仅让其学知识,更应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大学生独立处世后,还没有科学的判断及决策能力,对诚信认识不清,不够重视,容易被误导,更重要的是对道德失准所带来的后果没有清楚足够的认识,例如,到图书馆借书后将对自己有用的那部分偷偷撕下留下;做实验时,把实际数据“调整”为自己所需要的理论数据的附近,以获取实验的“完美”成功;考试时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故意不交学费,弄虚作假骗取学校的各种减免照顾及困难补助;违章用电,给寝室的安全留下了隱患;毕业时不择手段更改成绩,在推荐表上大夸其词,造假文凭、假学历、假证书。另据调查显示,在全国的大学生毕业劳动争议案中,大部分是因为大学生提前解除合同的,很多学生急于找工作,一旦有了更“理想”的工作,就义无返顾的跳槽,有时甚至不履行任何手续一声不响的走人,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帮助贫困学生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也遇到了“诚信”的瓶颈,由于以诚信为基础却又缺乏相应的有力措施,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度不够,造成了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不按协议还款的尴尬局面。
三、大学生失去诚信的原因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理念,追而求之,歌而颂之。但是今天这一向被奉为经典的传统道德,不仅仅是在社会的商业运行、人际交往中,就连在被誉为象牙塔的高等学校中亦有了不诚信的现象,且有不断凸现的趋势,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呢?
1.社会环境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就一定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济生活中,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经营者之间的拖欠赖帐等屡见不鲜;法制领域中,没有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政治领域中,买官卖官,形式主义、浮夸虚报,如“政绩工程”、“升迁工程”、“数字工程”等蔚然成风。这么多的不诚信现实因素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导致他们对看待周围的不诚信现象习以为常,逐渐接受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导致大学生的不诚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家庭和学校忽视了诚信教育
很多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子女的榜样。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讲文明礼貌,自己却不尊重孝敬老人,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常常在孩子面前弄虚作假……从深层次上来说,这是家长教育理念的缺失,是对身教重于言教这一问题的忽视,对现实不良现象的趋从代替了对人生的高尚道德修养的引导。
再看看学校的教育,一些并不具备相应资格的学校打着提高人文素质的旗号,办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培训班或二学历教育,这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花点钱混个文凭的思想,导致了我国拥有二学历的学生与有单学位的学生在就业等各个方面基本没有区别的现象,同时也成了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利的反面教材。
3.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自我判断反思能力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与黑暗、小事与大事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和选择能力,容易使他们对能获得一己私利社会消极现象当作为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又由于亲人的过度关爱,导致他们树立以自我为中心,而从不考虑应为父母、家庭、社会做些什么,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从而失去了诚信的品质。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进行体贴入心的教育
诚信问题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要把诚信教育的起点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该教育并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怎样多些诚信?这个思考,就是在追求诚信,坚持诚信,而且是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设计诚信社会,培养的是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的是道德的自觉。
2.采取严格有效的管理
诚信教育,不能是只靠舆论指导,还要有制度,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所说:在今天中国诚信传统沦丧、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的情况下,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法制规范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成效应该更明显。比如,针对有的大学生对助学贷款恶意拖欠不还的现象,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并与全国学籍网连接,加强对借款学生的监督与制约,会有很好成效。
在校园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与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大学生们良好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面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不但要加强考前教育,强化诚信意识,另外采取各种措施严格考场纪律,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现象。在学校积极营造“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舍诚信有害”的良好氛围。
3.营造由微入著的环境
“选择诚信、崇尚诚信、坚守诚信”的思想,应该在校园中受到推崇。广大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小事抓起带动学生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的道德观。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诚信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获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李丽霞.考试中的诚信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现代教育科学,2003.
[2]张楚廷.素质:中国教育的沉思.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1).
[3]刘晓明,王萍.大学生心育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7).
[4]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
[5]刘景云.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2007,(08).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教育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不仅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
一、诚信对于人的意义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所以,对作为社会前进和发展主力军的大学生来讲,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
大学生的教育不是仅让其学知识,更应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大学生独立处世后,还没有科学的判断及决策能力,对诚信认识不清,不够重视,容易被误导,更重要的是对道德失准所带来的后果没有清楚足够的认识,例如,到图书馆借书后将对自己有用的那部分偷偷撕下留下;做实验时,把实际数据“调整”为自己所需要的理论数据的附近,以获取实验的“完美”成功;考试时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故意不交学费,弄虚作假骗取学校的各种减免照顾及困难补助;违章用电,给寝室的安全留下了隱患;毕业时不择手段更改成绩,在推荐表上大夸其词,造假文凭、假学历、假证书。另据调查显示,在全国的大学生毕业劳动争议案中,大部分是因为大学生提前解除合同的,很多学生急于找工作,一旦有了更“理想”的工作,就义无返顾的跳槽,有时甚至不履行任何手续一声不响的走人,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帮助贫困学生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也遇到了“诚信”的瓶颈,由于以诚信为基础却又缺乏相应的有力措施,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度不够,造成了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不按协议还款的尴尬局面。
三、大学生失去诚信的原因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理念,追而求之,歌而颂之。但是今天这一向被奉为经典的传统道德,不仅仅是在社会的商业运行、人际交往中,就连在被誉为象牙塔的高等学校中亦有了不诚信的现象,且有不断凸现的趋势,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呢?
1.社会环境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就一定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济生活中,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经营者之间的拖欠赖帐等屡见不鲜;法制领域中,没有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政治领域中,买官卖官,形式主义、浮夸虚报,如“政绩工程”、“升迁工程”、“数字工程”等蔚然成风。这么多的不诚信现实因素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导致他们对看待周围的不诚信现象习以为常,逐渐接受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导致大学生的不诚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家庭和学校忽视了诚信教育
很多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子女的榜样。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讲文明礼貌,自己却不尊重孝敬老人,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常常在孩子面前弄虚作假……从深层次上来说,这是家长教育理念的缺失,是对身教重于言教这一问题的忽视,对现实不良现象的趋从代替了对人生的高尚道德修养的引导。
再看看学校的教育,一些并不具备相应资格的学校打着提高人文素质的旗号,办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培训班或二学历教育,这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花点钱混个文凭的思想,导致了我国拥有二学历的学生与有单学位的学生在就业等各个方面基本没有区别的现象,同时也成了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利的反面教材。
3.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自我判断反思能力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与黑暗、小事与大事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和选择能力,容易使他们对能获得一己私利社会消极现象当作为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又由于亲人的过度关爱,导致他们树立以自我为中心,而从不考虑应为父母、家庭、社会做些什么,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从而失去了诚信的品质。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进行体贴入心的教育
诚信问题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要把诚信教育的起点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该教育并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怎样多些诚信?这个思考,就是在追求诚信,坚持诚信,而且是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设计诚信社会,培养的是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的是道德的自觉。
2.采取严格有效的管理
诚信教育,不能是只靠舆论指导,还要有制度,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所说:在今天中国诚信传统沦丧、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的情况下,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法制规范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成效应该更明显。比如,针对有的大学生对助学贷款恶意拖欠不还的现象,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并与全国学籍网连接,加强对借款学生的监督与制约,会有很好成效。
在校园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与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大学生们良好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面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不但要加强考前教育,强化诚信意识,另外采取各种措施严格考场纪律,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现象。在学校积极营造“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舍诚信有害”的良好氛围。
3.营造由微入著的环境
“选择诚信、崇尚诚信、坚守诚信”的思想,应该在校园中受到推崇。广大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小事抓起带动学生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的道德观。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诚信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获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李丽霞.考试中的诚信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现代教育科学,2003.
[2]张楚廷.素质:中国教育的沉思.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1).
[3]刘晓明,王萍.大学生心育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7).
[4]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
[5]刘景云.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