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微课推广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要不要改的问题争议颇大。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练出来的,主要是要多读多写,不是改出来的。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写的作文,让学生自己来修改,在改中提高自己的写的能力。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要“批”和“改”相结合,在老师“批”的引导下,完成学生的“改”,让学生能找到要改的地方,从而顺利完成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不仅要使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能够提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争议 多读多写 改出来的 批改相结合 人格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3-01
在新课标,微课推广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要不要改的问题争议颇大。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练出来的,主要是要多读多写,不是改出来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有片面性。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写的作文,让学生自己来修改,在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小学生自己缺乏文章修改的方法。尤其自己看不出自己的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老师的批还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要“批”和“改”相结合,在老师批的引导下,完成学生的改,让学生能找到要改的地方,从而顺利对自己的作文修改。
老师批改作文主要起示范作用,目的是指导学生领会,习作哪儿需要改,应该怎样改,为什么要改,从中受到启发,然后去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老师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上,而不是全面体包办代替,以至于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无法提高,应该加强老师的“批”和学生的“改”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一名学生在自己的一篇习作中写了自己帮助农民推车的事。文章记叙的都很详细,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农民挖完洋芋,装了满满的一车子,往回拉。那天刚好下着雨,看着农民拉得很吃力,就赶上去帮着农民推车。他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雨湿路滑,还拉这么多,他为什么还要干这么又脏又累的活?是因为他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会这样的啊?”帮助别人推车本来是件好事,但却流露出错误的认识。针对这篇习作,如果老师只注重“批”了习作中文字、结构上的错误,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将会被隐藏了下来,也许将成为一个永久的错误。在学校中,即使他学习很好,但他会蔑视农民、蔑视那些干苦活、累活、脏活的人。在他的人生中,也许不会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去做一切苦的脏的累的活。这种思想不仅成为习作的绊脚石,更为严重的是成为他生活道路上的绊脚石,为今后做人留下不该有的阴影。这样看来,老师的“批”就有个更深层的意义。
如果教师只注重了学生的“改”,而忽视了自己的“批”,不在思想上有个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认识水平必定是有限的,他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文章到底错在哪里,对学生的以后人生观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一味的强调学生的改,学生就会换换词,改改字,动动标点,胡改乱改,这样既不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甚至导致学生厌恶作文,这样的“改”是得不偿失的。
我在改那篇作文时,在旁边这样写道:“为什么农民会在下雨天还要往回拉洋芋?在现实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农民,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农民更是我们离不开的衣食父母。”通过这样一点拨,学生认识到了农民之所以雨天急忙拉洋芋回家,就是为了怕造成损失,为了更多的人的生活。是为了自己 ,也是为了他人。如果人人都看不起农民,都不去干那些所谓的脏活、累活、苦活,那我们将这样的生活下去呢?人人都想坐车,没人去修路。这车还能不能坐?在我们还不富裕今天,更需要的是这种节约,这种吃苦,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为创造更加繁荣富强的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他自己也觉得,作文结尾的确该改。他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为他下一步改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他的人生观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老师“批”的引导下,这位学生把最后一段改为:“路湿路滑,农民伯伯没有急着跑回去,依舊拉着那么重一车子洋芋往回赶。我被农民伯伯的精神所感动,我望着伯伯远去的背影,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贡献自己一切力量!”
在教学中,教书育人,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无论教书还是育人,学生始终是主体。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不仅要使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能够提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格的形成。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加强学生“改”作文的能力的同时,“改”必须在老师“批”的引导下进行,所以作文批改要“批”和“改”相结合。
【关键词】争议 多读多写 改出来的 批改相结合 人格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3-01
在新课标,微课推广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要不要改的问题争议颇大。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练出来的,主要是要多读多写,不是改出来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有片面性。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写的作文,让学生自己来修改,在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小学生自己缺乏文章修改的方法。尤其自己看不出自己的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老师的批还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要“批”和“改”相结合,在老师批的引导下,完成学生的改,让学生能找到要改的地方,从而顺利对自己的作文修改。
老师批改作文主要起示范作用,目的是指导学生领会,习作哪儿需要改,应该怎样改,为什么要改,从中受到启发,然后去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老师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上,而不是全面体包办代替,以至于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无法提高,应该加强老师的“批”和学生的“改”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一名学生在自己的一篇习作中写了自己帮助农民推车的事。文章记叙的都很详细,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农民挖完洋芋,装了满满的一车子,往回拉。那天刚好下着雨,看着农民拉得很吃力,就赶上去帮着农民推车。他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雨湿路滑,还拉这么多,他为什么还要干这么又脏又累的活?是因为他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会这样的啊?”帮助别人推车本来是件好事,但却流露出错误的认识。针对这篇习作,如果老师只注重“批”了习作中文字、结构上的错误,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将会被隐藏了下来,也许将成为一个永久的错误。在学校中,即使他学习很好,但他会蔑视农民、蔑视那些干苦活、累活、脏活的人。在他的人生中,也许不会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去做一切苦的脏的累的活。这种思想不仅成为习作的绊脚石,更为严重的是成为他生活道路上的绊脚石,为今后做人留下不该有的阴影。这样看来,老师的“批”就有个更深层的意义。
如果教师只注重了学生的“改”,而忽视了自己的“批”,不在思想上有个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认识水平必定是有限的,他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文章到底错在哪里,对学生的以后人生观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一味的强调学生的改,学生就会换换词,改改字,动动标点,胡改乱改,这样既不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甚至导致学生厌恶作文,这样的“改”是得不偿失的。
我在改那篇作文时,在旁边这样写道:“为什么农民会在下雨天还要往回拉洋芋?在现实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农民,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农民更是我们离不开的衣食父母。”通过这样一点拨,学生认识到了农民之所以雨天急忙拉洋芋回家,就是为了怕造成损失,为了更多的人的生活。是为了自己 ,也是为了他人。如果人人都看不起农民,都不去干那些所谓的脏活、累活、苦活,那我们将这样的生活下去呢?人人都想坐车,没人去修路。这车还能不能坐?在我们还不富裕今天,更需要的是这种节约,这种吃苦,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为创造更加繁荣富强的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他自己也觉得,作文结尾的确该改。他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为他下一步改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他的人生观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老师“批”的引导下,这位学生把最后一段改为:“路湿路滑,农民伯伯没有急着跑回去,依舊拉着那么重一车子洋芋往回赶。我被农民伯伯的精神所感动,我望着伯伯远去的背影,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贡献自己一切力量!”
在教学中,教书育人,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无论教书还是育人,学生始终是主体。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不仅要使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能够提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格的形成。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加强学生“改”作文的能力的同时,“改”必须在老师“批”的引导下进行,所以作文批改要“批”和“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