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对提升高校贫困生家访工作的作用刍议

来源 :学生之友·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帮扶工作,引入精准扶贫理念是夯实高校贫困生家访工作的首要重点。高校家访工作作为学校层面的一项显性微观管理制度,与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相辅相成,以此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高校贫困生家访工作传递地不仅仅是对学生基本信息汇集,更是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浓浓关爱之情。基于此,本文拟从高校家庭工作模式下,以精准扶贫为核心与载体,研究高校贫困生家访工作与精准扶贫在现实需求上的契合点,探求以精准扶贫为指导,加强高校贫困生家庭家访工作的必然举措。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家访;精准扶贫
  “青年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及教师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发挥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目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关心着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家访工作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尤其在高校贫困学生中开展精准扶贫,更是进一步完善“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具体范例。通过家访工作,让贫困学生心中有温暖,并切实感到学校的关怀,亦可提升学生家长对学生在校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一、高校家访工作的目的
  一方面,加强家庭与学校联系,构建长效联系机制。家访,是高校教师与学生家庭及家长联系和沟通的助推剂,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有效措施。高校学生众多,师生比例相差较大,教师在教学、管理和科研三方面任务日趋繁重,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很难保证与每一位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因此,每年寒暑假集中组队的家访有效地缓解了这种局面。同时,通过面对面的专访,教师利用科研出差、回家探亲顺访等形式,建立高校教育与学生家庭共同管理、关心、服务学生的立体模式,对于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提升思想政治管理实效性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落实高校资助政策,促进资助工作提升。家庭困难的学生不光面临着吃不起饭、交不起学费的问题,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心理自卑、学习下降、没有自信心、人际交往间等隐性问题凸显。党和国家庄严承诺:“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家访工作是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通过家访,精准核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低保家庭情况,提升资助精细化管理水平,夯实育人理念,让政府、学校、家庭广泛参与资助工作,建立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之间的信任,打通资助育人“最后一公里”,促进高校资助工作整体提升。
  二、精准扶贫理念的阐释
  何谓精准扶贫?习总书记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3]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思想内核,从扶贫的目的及具体实施方式上分析,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精准认定、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1. 精准认定
  精准认定就是实施行之有效的的方式将贫困家庭和人口准确地认定出来,同时集中精力找准这些家庭或人口致贫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精准扶贫的原始阶段,是关键性的一步。
  特别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过往在扶贫工作赢得的成就,从整体上看,今日中国的贫困人口看似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极端贫困者已不多见,而且这一部分人口能很快地被识别。关键是存在着大量的相对贫困人口,收入差距不大,扶贫规模的有限性要求能在这些人群中采取科学民主的方法识别出最困难的人群,而精准化理念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2. 精准帮扶
  精准帮扶是要解决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只重整体不重个体的现实问题:如方式简单统一,集中连片区域帮扶措施统一,忽视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自身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现象,没有充分考虑致贫原因,因而导致有些贫困家庭被帮扶政策排斥在外。
  因此精准帮扶是指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考虑每个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精准到个人,根据不同的实际致贫原因,因人而异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制定精确的帮扶计划,再集中集体的力量从根本上消除致贫的关键因素与脱贫的障碍因素。这种精准化可以依据贫困地区和贫困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工作,实事求是地进行,防止了一刀切等不合时宜的方法,既能避免国家扶贫资源的浪费,又能起到真正的帮扶效果。
  3.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是建立在原有的扶贫管理措施基础上的,只是精准化体现了信息随着时间、扶贫成效及被帮扶地区及个人的动态变化而及时变更。具体操作程序为:首先给经过精准识别出的贫困家庭与个人建档立卡,提供贫困家庭的基本状况、致贫原因以及具体的帮扶措施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在动态的扶持过程中,密切关注贫困者贫困状况的实际变化,根据信息系统的监控结果及早反馈出最新的咨讯,这意味着要根据获取的动态信息精准判断出原有帮扶者中已经脱贫的贫困家庭和人口,并将他们调整出去,进而再次识别出那些新出现的贫困者,从而有效保持扶貧的精准性。
  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精准扶贫要达到的最终成效可归纳为:扶贫对象要精准、措施到人要精准、经费使用要精准。
  三、以精准扶贫助推高校家访工作的构建
  要实现精准扶贫,推动高校家访工作的构建,依据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具体措施缕述如下:
  1.不断夯实精准扶贫政策,提升高校家访工作的服务理念
  依据前述的对精准扶贫概念的理解,目前的高校贫困生的评定也应该有所创新。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仅凭个人和家庭年收支情况来识别高校贫困学生的方法,而要采用多维度贫困生标准。贫困标准的设定可依据学生家庭的收入、健康、教育、生存能力等方面来考虑,力求真实地反映出贫困生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能有效避免精准扶贫逐渐产生的递减效应。[4]以高校家访工作为例,目前高校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生,由于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参差不齐,给再多的经济补助,只能缓解一时之困,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没能从根本上给予他过好生活的途径。若能在家访时激励学生扩展兼职渠道,鼓励当兵入伍缓解经济困难,鞭策其刻苦学习获得奖学金来保证经济无虞等方法来发挥他自己本身具有的优势,让其认识到并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精准扶贫资助精准到人,促进高校家访工作的实效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贫困学生的受益机制。精准扶贫要采用综合性思维,在资助资金的使用上,不能一味遵从设定的某个贫困生,因为依据以往贫困学生库的经验,有些精准扶贫是需要贫困生自己提供相应资料的,这就人为地设置了障碍,不仅要依据当地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更要精确到贫困生家庭的生存状况。精准扶贫在资助使用安排上应能做到资金到人方式,并且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从上至下监督资金的流向与使用,让资助资金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至于成为某些贫困学生炫耀的资本,也不能成为贫困生的日常交际花费。合而观之,精准扶贫离不开高校家访工作的一手资料,需通过深入家访,面对面交流,用心感悟,真真切切地点对点帮扶确有所需之家庭,不使家访工作流于形式,乏善可陈。
  3.创新精准扶贫手段,以利于高校家访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精准扶贫手段上要有所创新与突破,要以提升能力为目的,让贫困生真正受益而又不会面临太大的经济与学业层面的困难。例如在贫困生经济和学习无忧的基础上,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积极鼓励从事兼职工作。既可弥补贫困之所缺,又可实现自力更生,还可为高校老师在精准扶贫工作上提供能力服务的借鉴。目前贫困学生除了因健康原因、家庭环境的局限等致贫外,相当多的贫困学生是由于家庭生存能力的不足而导致贫困。若高校辅导员能深入贫困生家庭,进行实际高校家访工作,从存在技能上提供帮助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从物质上进行扶贫,又从精神上扶贫,不仅是进行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加强自我意识与个人价值的认识与培养,再辅之以就业渠道的拓展,高校家访精准扶贫的帮助,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综而述之,在高校家访工作的建设中,要不断丰富精准扶贫的践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5]家访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外的延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了全新的战斗堡垒,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趋于深远层次发展。国家应以抓石有印,踏石有痕的决心将高校家访工作具体任务切实地落实到每所高校,使得家访工作更加制度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 张意.高校贫困生家访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12-114.
  [3] 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国政府网,2015年1月2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1/content_2807769.htm.
  [4] 叶普万.贫困概念及类型研究述评[J] .经济学动态,2006(7):67.
  [5] 李丹,任思琦,王昌龄.新形势下高校家访工作的现状和解決对策研究[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8(4):233-234.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一般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叶群(1991-),女,甘肃定西人,研究生,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务管理方面的研究。
  陶新荣(1975-),男,湖北武汉人,法学硕士,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柳青青(1993-),女,湖北恩施人,研究生,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创新,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进而促使高中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积极探索与创新体育教学活动,实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因此,本文将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具体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前言:  《普通高中体育与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管理中,班主任应重视采取艺术性的手段,提升学生在初中班集体里面的幸福感,加强对于学生的日常管控效率。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对于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基本价值,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在班级体中的主人意识,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  关键词:幸福;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班主
期刊
摘 要: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注定是要终身学习的。在工作中经常进行小结与反思,这样的工作方式让我进步不少。作为级长在管理方面,首先,我总是把学生的安全、教师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且学校更是要求安全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也得到来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其次,我们以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落下团队中的任何一员为指导思想,因为大家的劲往一处使,因此,我们的凝聚力就更强来!这样一来,我们在工作中更加
期刊
摘 要:所谓后进生,其就是指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相对落后的学生。在农村小学教育之中,由于教育环境以及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后进生居多,致使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转换后进生成为了农村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而为了更好的转化后进生,促进他们的能力以及思想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教师就需要运用爱心来将以感化,做到以生为本、爱心育人。  关键词:农村小学;后进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教育渐渐的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现如今着重个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教育也渐渐地深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义,抛弃以往注重分数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对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着重思考。对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正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的同时,将它们运用于日常的学
期刊
摘 要:基于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从体育课堂教学客观规律出发,分析教师自身在课堂上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对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讨论体育知识和体育行为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方法  前言: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体育能力。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对于学生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国家非常重视教育行业的发展,并且由于现在的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家的重视和认可,所以在当下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任何学校教育内容当中的重中之重。在整个素质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更为关键。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时期;小学班主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学校,再加上自身心理发育程度的有限,对很多事物都非常的陌生,但同时也抱有着非常大的好奇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普及,但是关于学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学校也逐渐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因此,做好小学生的安全工作,抓住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并确保学校乃至社会的安全与和谐,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班主任;安全;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我国的教育也在努力摆脱传统式的教育理念,结合新思维新方式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国民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人才和德育教育上,这也体现了我国对于“育人”的重视性。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与此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引言  自古以来,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主要是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
期刊
摘 要:德育工作不能流于表面形式,需要真正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当中。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树立榜样、家校沟通、社会实践等方面切入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提升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德育教学;初中教育;班主任;改革措施  德育教学贯穿于初中教育的方方面面,与智力教育、体育、美育等内容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德、智、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