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最佳备机CX700E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佳备机:大广角画面拍摄
  
  在影视节目制作中,特别是形象宣传片中,超广角画面的强烈透视感是导演常用的表现手段。但是类似于HDR-FX1E等传统专业机型广角端一般只有30mm左右,必须借助广角附加镜才能实现超广角效果。而且广角附加镜也会让画面扭曲变形,和真正的超广角透视感并不相同。
  CX700E的镜头广角端为3.8mm,相当于35mm相机的26.3mm,且最大光圈为F1.8,这样在拍摄形象宣传片中需要夸张表现类似建筑内部恢弘的空间感、大树、高楼的透视感时,只需要一台小巧的CX700E即可实现创作目的。
  另外在狭小的空间如汽车内部拍摄时,如果专业摄像机的广角端无法收全画面时,也不妨用CX700E的26.3mm大广角试一下。
  
  最佳备机:高画质慢动作拍摄
  
  几年前,Handycam摄像机就提供了“平稳缓慢拍摄”功能,也就是影视节目制作中常说的“升格”。但是在高清模式下使用“平稳缓慢拍摄”功能拍摄得到的画面只能满足专业标清节目制作需要,即便如此,也有很多制作团队在使用这一功能拍摄制作升格慢动作画面。
  索尼2011年首次在Handycam机型中增加了1920×1080 50p拍摄功能。虽然目前在专业高清节目制作中,全高清50p格式的节目应用并不广泛,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在常见的1920×1080 50i节目中实现全高清的两倍速慢动作拍摄效果。经过测试,使用CX700E的1920×1080 50p格式拍摄的高帧频视频,在后期非编软件中可以得到非常平滑的全高清慢动作画面。
  
  最佳备机:全黑环境红外拍摄
  
  影视制作和新闻采访中,如需在全黑室内或夜景时拍摄,必须动用红外镜头等专业设备。使用CX700E只需按动NightShot按键,即可得到高画质红外画面。
  
  最佳备机:强大的微距拍摄功能
  
  CX700E的提供了两种微距模式:广角微距和长焦微距。广角微距是指在镜头广角端(26.3mm)可实现最近1cm的自动微距拍摄功能。长焦微距是索尼Handycam摄像机家族特有的功能:标准状态下,CX700E的镜头长焦端最近成像距离为80cm,在大于80cm的距离上拍摄途中的手部特写画面,无法捕捉到“微距效果”;选中菜单中的“特写”选项,在最近32cm的距离可以清晰聚焦,可得到比广角微距更紧凑的微距效果。
  
  最佳备机:全天候“防身”摄像机
  
  作为一名影视制作人,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背着一台沉重的专业机。但是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或者看到难得一见的漂亮画面时该怎么应对呢?
  
  最佳备机:更多专业功能
  
  CX700E同时提供了基于触摸屏的点测光、点对焦,适合强光下取景的寻像器(取景器),以及电影模式聚焦峰值显示、曝光参考斑马纹等专业功能和设计。
  
  最佳备机:拍摄千万级像素照片
  
  CX700E的1230万像素照片拍摄功能“采用基于663万总像素的Exmor R CMOS影像传感器和BIONZ影像处理器的像素插值技术”获得,因此画质与直接采用1230万像素成像器件的数码相机有一定区别。但是在节目制作中拍摄一些照片作为剧照,包括制作DVD光盘封面等都完全够用了。
  
  解密:变焦比,10倍还是14倍?
  
  CX700E的光学变焦比是多大?在随机使用手册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0倍,镜头上标注的“3.8-38”即3.8mm-38mm,就是镜头的“光学焦距”,当SteadyShot防抖功能设置为“关闭”和“标准”时,35mm换算焦距为26.3-263mm(16:9)。一种说法是14倍,前提是SteadyShot防抖功能设置为“增强”模式。这是因为SteadyShot防抖“标准”模式使用的是镜头光学防抖技术,而SteadyShot防抖“增强”模式采用的是光学防抖和图像识别、补偿结合的技术。如图所示,增强模式下在长焦端(T)实际上使用的是白色线框内的有效像素,而线框外的像素是用来进行防抖补偿使用的。而在广角端(W),使用光学防抖就能得到稳定的画面,只需要很少的像素进行图像补偿,因此有效像素面积(白框内)与整个成像器件面积差别不大。所谓14倍变焦比,是通过这个白色线框内的画面构图推算出来的数值。
  除了上述丰富的高清视频和照片拍摄功能外,CX700E也提供了强大的素材备份和分享功能。如图所示,隐藏在腕带处的内置式USB电缆,可直接连接计算机。配合赠送的PMB(PictureMotion Browser)软件可进行数据备份、分享、上传到开心、优酷等网站,同时也可以使用计算机为摄像机电池充电。下次旅行时,你甚至不用再带摄像机电源适配器了!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11-15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NAB2011(美国广播电视设备展)的索尼展台上,一款F65数字电影摄影机的推出,宣告了采用胶片工艺流程生产主流商业电影时代的终结。F65的名字源于65mm胶片,索尼认为F65数字电影摄影机达到了65mm胶片的拍摄效果,可采集真正4K分辨率的图像,配合索尼的4K投影机,实现了DCI(美国数字电影联盟)标准的数字电影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端到端”4K整体
期刊
消费级数码摄像机以其特有的市场定位和受众群体特性,决定了我们通常可以在这类产品身上找到许多新奇的功能特点。索尼Handycam作为数码消费领域最大的厂商之,始终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长久以来,研发和发布了一系列经典的数码产品,特别是在家用摄像机领域,索尼的产品往往受到最多用户的青睐和赞许。  众所周知,在视听领域,消费级产品往往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比如视频方面标清向高清的过渡:国内各大电视台在
期刊
时光荏苒,时至今日,爱微电影魔方项目已经启动五月有余,五个月后的今天,经过对微电影个人消费市场的初次试水,爱微对市场的口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微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深入的看法。    腾讯·大楚网联手爱微传媒启动“爱在微时代”特别策划    如果说2010年12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是媒体为爱微电影魔方项目办了一张出生证,那么2011年1月1日的“爱在微时代”
期刊
3D立体技术制作的原理是什么?    在“问题01”我们曾经介绍过人眼直接看到真实大千世界立体视觉的原理:人类的两只眼睛相距6~7Cm,有一定的距离(瞳距),所以在观察一个三维物体时,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像差。由于这个像差的存在,通过人类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到一个三维世界的深度立体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立体视觉原理。  根据立体视觉原理,如果能够让我们的左右眼分别看到两幅在不同
期刊
从决定拍摄这部电影起,我也辗转开始寻找适合这部电影的拍摄机型。在写分镜头脚本的同时,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很多画面,而这些画面需要一台出色的机器去帮我实现,它必须要有摄影机般的浅景深和色彩表现能力,这就对它的感光元件有了具体的要求,它必须拥有大画幅、大尺寸的传感器。个人感觉,近几年由于Red One和5D Mark II的出现(搅局),使得大画幅的机器应用于低成本的数字电影、电影感节目中已经渐渐成为趋
期刊
2011年6月开始,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携手中国数码影像委员会(DVCC)打造的“梦想照进现实:NEX-FS100百名精英青年制作人扶植计划(简称‘精英100扶植计划’)”,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中心城市拉开序幕。该计划从今年六月开始到今年年底结束,持续半年时间,希望扶植欲投身于影视节目创作领域的100名影像制作人/团队。届时,索尼也将携带普及型35mm家族高性价比成员NEX-FS100C
期刊
《数码影像时代》:如果您身边的朋友结婚,您会建议他们去拍这种个人艺术电影吗?  司若:会。实际上我就有朋友在香港做这个,做得挺成功的,他们就是个团队,然后组成一个工作室。现在那边也有这样的需求,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事情,所以我会建议朋友去拍,我结婚的时候就只拍了婚纱。  《数码影像时代》:电影在早期时候是党的喉舌,现在却成为这种个人的消费品,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变化?  司若:其实现在这种视频影像作为
期刊
国内足球迷到立体影院看3D世界杯的梦想,在开赛前突然泡汤了。在球迷们叹息之余,我们不妨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推动立体影院3D世界杯转播的主要是这两方面的力量:  第一个方面,2009年开始的3D立体电影热,特别是《阿凡达》热映,催生了一大批3D数字影院。这件事背后最大的推手是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从2008年底至今共发行了十余部数字版3D立体电影。与胶片版立体电影发
期刊
《世纪的面孔》是我们拍摄多年的一个系列纪录片。其间跨度十年,这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彼此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命运,曾经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他们之间也互不相识。十年后的今天,其中有的人留在了北京,过着自在的日子;有的人离开了北京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再次创业;还有的人生活依然艰难,让妻子和孩子回到老家,自己还在这边独自打拼,不知不觉已早生华发……人生就是在这此起彼伏的生活中进行着,憔
期刊
二十年前某个正午,我独自躺在房檐上,透过茂密的枣树枝叶,半眯缝着眼,望着在眼前呈现的眩光班驳与蓝天交替出现的景象,深呼吸着那天清凉且清新的空气,一群鸽子从上空飞过,树叶在哗啦作响,与鸽铃声交织在一起,久久飘荡于天际,而我在成千上万的屋脊问,仰望着湛蓝的天空,我是如此的渺小而又是如此的美妙!我依旧在那里感受着阳光带给我的微笑,那就是我的童年,那就是二十年前的北京……  二十多年后,那种早已被遗忘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