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音乐教育对培育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思考 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欣赏音乐、会创作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能力与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作为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值得人们思考。
一、高校音乐教育思考
(一)音乐教育定位不准
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不同的学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高校师生的认识偏差使高校音乐教育始终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调查显示,专业音乐教育主要围绕演唱、弹奏、创作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教育教学的重点仍然在演唱与弹奏上,还没有上升到词曲创作上;选修大学音乐课程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难以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匹敌。所以,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大多数大学生存在不识谱、缺乏欣赏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能力。
(二)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一方面,高校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即没有区分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过分注重乐理等理论知识,相对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基础、特长、天赋和兴趣。同时,对音乐专业学生而言,高校过于重视向学生灌输音乐技巧,而忽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另外,因对课程设置缺乏科学论证,教师“一专多能”不突出,音乐课程总体呈散点分布,音乐课程的体系性与整体性不足。
(三)各地区音乐课程改革与试验推广存在差异
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已经开始逐步转变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进行了音乐教学培训及技能提升,并在音乐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但仍有部分地区的音乐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对音乐课程改革知之甚少,对音乐教育该往何处去、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等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尽管国家已经出台《音乐课程标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方面对音乐教学进行了规范,但各地区高校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却各不相同,且或多或少的存在理论论证不足、研究成果少、音乐教育的生理与心理机制缺失等问题。例如,《音乐课程标准》初步提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但各高校在具体评估实践中过于笼统,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课程评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被逐渐削弱。
(四)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脱节
一方面,教学目标单一、教学主体错位、操作程序僵化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学的成效,使其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计划落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为继,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僵化、一成不变的代名词。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严重脱节,即针对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音乐技巧,而忽视学生的专长、兴趣、潜能的开发;针对非专业学生,难以将音乐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以致于音乐教学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品。所以总体说来,音乐教学没有立足专业发展,不同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都大同小异,音乐教学的基础性、专业性、技巧性特征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二、高校音乐教育实践
(一)创新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在影响年轻人心灵中表现出巨大作用。”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美育思想为中心,转变观念、树立正确认识,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一是注重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全面性及实用性,为各阶层教育输送人才,实现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目标;二是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学习,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音乐学习的内容与技能;三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结构及质量要求,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突出教学内容的民族性、大众性与时尚性。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乐器应当有步骤地渗透到音乐教学内容中,逐步转变以西方音乐语法、音乐心态学来理解中国音乐,从而使高校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善于吸收国外音乐教学内容及网络背景下的音乐成分,不断拓宽音乐教学内容,将电子琴等内容融入教学中,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时尚性与大众性。
(三)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注重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树立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专的人才理念,变革教学方法,突出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现代性、表演性。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以艺术的感染力打动学生,将大量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以“讲授+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注重音乐的实践教学。能歌善舞、吹拉弹奏、会创作、懂指挥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讲与练相结合,在讲解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演唱、听专场演唱会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感知音乐的美、欣赏音乐的美、创作个性化音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重要步骤。我们有必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变革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完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李道春.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戏剧之家,2015,(08).
[2]李东静.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3]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辨——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2014,(03).
[4]邵红红.“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时空,2013,(14).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思考 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欣赏音乐、会创作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能力与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作为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值得人们思考。
一、高校音乐教育思考
(一)音乐教育定位不准
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不同的学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高校师生的认识偏差使高校音乐教育始终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调查显示,专业音乐教育主要围绕演唱、弹奏、创作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教育教学的重点仍然在演唱与弹奏上,还没有上升到词曲创作上;选修大学音乐课程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难以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匹敌。所以,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大多数大学生存在不识谱、缺乏欣赏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能力。
(二)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一方面,高校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即没有区分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过分注重乐理等理论知识,相对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基础、特长、天赋和兴趣。同时,对音乐专业学生而言,高校过于重视向学生灌输音乐技巧,而忽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另外,因对课程设置缺乏科学论证,教师“一专多能”不突出,音乐课程总体呈散点分布,音乐课程的体系性与整体性不足。
(三)各地区音乐课程改革与试验推广存在差异
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已经开始逐步转变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进行了音乐教学培训及技能提升,并在音乐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但仍有部分地区的音乐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对音乐课程改革知之甚少,对音乐教育该往何处去、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等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尽管国家已经出台《音乐课程标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方面对音乐教学进行了规范,但各地区高校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却各不相同,且或多或少的存在理论论证不足、研究成果少、音乐教育的生理与心理机制缺失等问题。例如,《音乐课程标准》初步提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但各高校在具体评估实践中过于笼统,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课程评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被逐渐削弱。
(四)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脱节
一方面,教学目标单一、教学主体错位、操作程序僵化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学的成效,使其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计划落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为继,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僵化、一成不变的代名词。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严重脱节,即针对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音乐技巧,而忽视学生的专长、兴趣、潜能的开发;针对非专业学生,难以将音乐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以致于音乐教学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品。所以总体说来,音乐教学没有立足专业发展,不同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都大同小异,音乐教学的基础性、专业性、技巧性特征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二、高校音乐教育实践
(一)创新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在影响年轻人心灵中表现出巨大作用。”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美育思想为中心,转变观念、树立正确认识,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一是注重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全面性及实用性,为各阶层教育输送人才,实现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目标;二是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学习,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音乐学习的内容与技能;三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结构及质量要求,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突出教学内容的民族性、大众性与时尚性。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乐器应当有步骤地渗透到音乐教学内容中,逐步转变以西方音乐语法、音乐心态学来理解中国音乐,从而使高校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善于吸收国外音乐教学内容及网络背景下的音乐成分,不断拓宽音乐教学内容,将电子琴等内容融入教学中,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时尚性与大众性。
(三)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注重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树立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专的人才理念,变革教学方法,突出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现代性、表演性。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以艺术的感染力打动学生,将大量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以“讲授+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注重音乐的实践教学。能歌善舞、吹拉弹奏、会创作、懂指挥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讲与练相结合,在讲解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演唱、听专场演唱会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感知音乐的美、欣赏音乐的美、创作个性化音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重要步骤。我们有必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变革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完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李道春.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戏剧之家,2015,(08).
[2]李东静.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3]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辨——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2014,(03).
[4]邵红红.“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时空,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