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应先从模仿开始。特级教师是如何炼成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地方?他们的教育教学有哪些经验?江苏小学语文名师荟萃、人才辈出,通过汲取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思想,对他们进行观察、揣摩、模仿,研读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实录,品读他们的教育教学故事,给教师一个走向卓越的专业台阶,获得快速发展。
关键词:特级教师;成长;启示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相关教育教学著作,特别对《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这本书爱不释手,对我启发非常大,加上之前拜读过一些特级教师如斯霞、于永正、李吉林、孙双金老师的著作,更是心生敬意。
一、践行师德,做师德的表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光荣,责任重大,被誉为“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指路明灯”。 师德,即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以其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斯霞老师是一座师德的丰碑。她是一座大写的“人”的丰碑。正如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普通人,斯霞一生坎坷,她从没有向困难、挫折低头,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总是勤奋地耕耘,积极地探索,她坚守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学校,坚守自己的课堂。斯霞老师可以称为一生没有离开过讲台的老师。
王兰老师带着一颗为了孩子的赤子之心,用爱去点燃心灵,用爱去感染生命,王老师的爱,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对孩子的爱,更体现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青年教师的爱。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人,在她悉心的指导下一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一辈子甘为人梯,一辈子也在享受着幸福。
这些高尚的品德与他们的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给后辈教师树立了精神的标杆。
二、深入教研,彰显生命力。
斯霞老师“随课文识字”,在全国小语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语言文字是不能脱离语境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价值就在于此。斯霞老师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教育视野。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他首创带有共性的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使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和乐趣。
三、坚定信念,指引前进之路。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明灯,有助于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体系。通常情况下,一位教师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往往从模仿开始,甚至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向心中的“灯塔”靠近,在模仿与不断思考实践中逐步找到自己,并在精神层面作出深度的追问。形成一种稳定的技能和习惯,这才能过滤掉“鹦鹉学舌”式的模仿。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最终成为核心的、主要的理念与意识,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此时他们自己也成为了被后生模仿的对象。这种“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就是教学风格。风格即是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如孙双金的深沉雄浑,薛法根的清简洒脱……
四、勤于读书,提高素养。
黄庭坚曾经说过:“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李吉林老师每天读书不少于3小时;王崧舟老师每天潜心阅读、随性而读;孙双金老师每天繁重的工作过后,总留一盏青灯给自己与书相伴……学习名师不妨从读书开始。我们常将目光聚焦于特级教师的课堂,关注他们的教学是怎么设计的,是如何解读文本的,而忽视了他们潜心修炼的“课外功夫”。曾经采访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在他上完公开课后深情地说:“我是在用我的一生来备课”。其实,课堂教学更像是这些优秀教师“学习成果的展示与研究”,而在此之前的熟读精思博览历练等才更具借鉴效仿的价值。
五、善于反思,不断成长。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特级教师们之所以能够在小语教学中体现出某种优势,就在于他们在反思中思到了“可以做得更好”的空间,可见反思在教学生涯中的份量。教师应具有三种意识:一是问题意识。反思基于问题,问题的质量决定反思的质量。教师应对日常教学工作保持职业的敏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形成探究习惯,对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理论意识。教学反思需要理论支撑,有的教师反思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上升到主题性整体性反思,仅依靠經验常识来判断,因此教学反思需要理论支撑,运用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找理论依据。三是记录意识。教师要养成把思考和分析的过程用文字记录的习惯,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理性梳理,变成文字,这样的反思才能条分缕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总结,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让我们在特级教师的引领下,在育人的道路上育己,让我们在读书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陪伴中,走向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振村.讲台上的梅兰芳—斯霞的人生与教育教学艺术透视[J].《基础教育》 月刊2004年第2期.
[ 2]李亮 周彦.特级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读后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白姣
关键词:特级教师;成长;启示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相关教育教学著作,特别对《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这本书爱不释手,对我启发非常大,加上之前拜读过一些特级教师如斯霞、于永正、李吉林、孙双金老师的著作,更是心生敬意。
一、践行师德,做师德的表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光荣,责任重大,被誉为“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指路明灯”。 师德,即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以其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斯霞老师是一座师德的丰碑。她是一座大写的“人”的丰碑。正如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普通人,斯霞一生坎坷,她从没有向困难、挫折低头,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总是勤奋地耕耘,积极地探索,她坚守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学校,坚守自己的课堂。斯霞老师可以称为一生没有离开过讲台的老师。
王兰老师带着一颗为了孩子的赤子之心,用爱去点燃心灵,用爱去感染生命,王老师的爱,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对孩子的爱,更体现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青年教师的爱。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人,在她悉心的指导下一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一辈子甘为人梯,一辈子也在享受着幸福。
这些高尚的品德与他们的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给后辈教师树立了精神的标杆。
二、深入教研,彰显生命力。
斯霞老师“随课文识字”,在全国小语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语言文字是不能脱离语境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价值就在于此。斯霞老师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教育视野。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他首创带有共性的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使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和乐趣。
三、坚定信念,指引前进之路。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明灯,有助于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体系。通常情况下,一位教师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往往从模仿开始,甚至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向心中的“灯塔”靠近,在模仿与不断思考实践中逐步找到自己,并在精神层面作出深度的追问。形成一种稳定的技能和习惯,这才能过滤掉“鹦鹉学舌”式的模仿。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最终成为核心的、主要的理念与意识,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此时他们自己也成为了被后生模仿的对象。这种“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就是教学风格。风格即是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如孙双金的深沉雄浑,薛法根的清简洒脱……
四、勤于读书,提高素养。
黄庭坚曾经说过:“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李吉林老师每天读书不少于3小时;王崧舟老师每天潜心阅读、随性而读;孙双金老师每天繁重的工作过后,总留一盏青灯给自己与书相伴……学习名师不妨从读书开始。我们常将目光聚焦于特级教师的课堂,关注他们的教学是怎么设计的,是如何解读文本的,而忽视了他们潜心修炼的“课外功夫”。曾经采访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在他上完公开课后深情地说:“我是在用我的一生来备课”。其实,课堂教学更像是这些优秀教师“学习成果的展示与研究”,而在此之前的熟读精思博览历练等才更具借鉴效仿的价值。
五、善于反思,不断成长。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特级教师们之所以能够在小语教学中体现出某种优势,就在于他们在反思中思到了“可以做得更好”的空间,可见反思在教学生涯中的份量。教师应具有三种意识:一是问题意识。反思基于问题,问题的质量决定反思的质量。教师应对日常教学工作保持职业的敏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形成探究习惯,对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理论意识。教学反思需要理论支撑,有的教师反思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上升到主题性整体性反思,仅依靠經验常识来判断,因此教学反思需要理论支撑,运用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找理论依据。三是记录意识。教师要养成把思考和分析的过程用文字记录的习惯,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理性梳理,变成文字,这样的反思才能条分缕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总结,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让我们在特级教师的引领下,在育人的道路上育己,让我们在读书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陪伴中,走向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振村.讲台上的梅兰芳—斯霞的人生与教育教学艺术透视[J].《基础教育》 月刊2004年第2期.
[ 2]李亮 周彦.特级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读后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白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