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之一,然而初中音乐教学却始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未有效激发其音乐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探究了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开展初中音乐兴趣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音乐教学 学习兴趣 心理特点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较为形式化,加上大部分家长并不重视音乐课,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该局面的原因较多,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引导、学生音乐素质差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活跃课堂氛围,开展高效教学。
一、营造轻松的音乐课堂氛围
初中生主要有两种心理特点。第一是自制力差、好胜心强。针对这一点,教师可组织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与组员间互相监督,教师给予适当疏导培养其形成良好习惯。同时要肯定其进取心,避免打击其学习信心。第二是容易受他人影响,教师要调节好学生关系,并做好榜样。青少年大多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多开展小组竞赛,在竞争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培养其合作能力。比如,在完成一首歌的教学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织其进行小组轮唱或小组对唱,各组之间互相给予评分。当然教师不仅要表扬得分高的小组,也要鼓励得分低的小组,发现学生歌唱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赋予音乐课堂活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初中生很喜欢游戏,而且游戏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如歌曲接龙、听旋律猜歌名、记歌词等,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达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形象的音乐比喻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接触与认知新事物时仍然习惯通过直观形象获取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握这一特点,将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比喻为学生生活中的或者能够想象到的事物。例如,在唱歌方法的教学中,向学生解释吸气的动作好像在闻一朵香气扑鼻的花儿,而唱歌时要气沉丹田,就像在搬一摞很厚的书,还要打开喉咙,就像平时打哈欠的感觉。讲解节奏类型时,可以用马儿奔跑的踢踏声比喻后十六。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时,以气势磅礴的海浪比喻雄壮有力的歌曲,以柔软的云朵或涓涓的溪流比喻温暖深情的歌曲。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习惯性联想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入形象的比喻能够帮助其深入感悟音乐的情感,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可促进音乐知识教学。
三、引导科学的音乐创作改编
由于大多数学生今后并不会从事音乐行业,所以家长们普遍认为音乐教学没什么必要,学生也认为学会简单的歌曲就算完成了音乐学习的任务。其实教会学生创作或改编歌曲除了能提升其音乐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教师可以将歌曲创编教学当作延展性教学,比如在学习歌曲《蓝天白云》时,完成整首歌的教学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鼓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哼唱旋律,放完后询问学生对哪句歌词最感兴趣,要求其即兴哼唱出来,接着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创作可以良好衔接的下一个乐句,或教师先规定4小结简单的节奏,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想法与乐感编写、创作适合的音乐曲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后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引入快乐的音乐说唱表演
“演唱”就是以唱的方式来表演,说明唱歌、音乐与表演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实音乐教学,尤其是唱歌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表演唱,除了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同时还可以激发其创编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表演、活动欲望,促进学生学习新的音乐技能。比如,教授歌曲《军中姐妹》时,刚学会新歌的学生纷纷学习军人的各种动作。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歌唱表演比赛,要求学生以4~5人为单位自由结组,完成动作编排,并对歌曲片段进行分角色演唱。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兴趣浓厚,互相欣赏和给出评价,整堂课都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又如,教授新疆歌曲时,教师不要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动作,而是鼓励自由发挥想象和联想,随意创作,结合节拍跺脚与拍手均可,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感知节奏,培养良好的乐感。通过有机结合音乐和表演,不仅挖掘了学生的创作与表演能力,而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学生在愉悦的表演中丰富了审美体验,培养了音乐兴趣。
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承担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音乐表现力与学习兴趣的重要职责。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自制力差、好胜心强、容易被影响等心理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用音乐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入游戏、表演等多元化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是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之一,然而初中音乐教学却始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未有效激发其音乐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探究了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开展初中音乐兴趣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音乐教学 学习兴趣 心理特点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较为形式化,加上大部分家长并不重视音乐课,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该局面的原因较多,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引导、学生音乐素质差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活跃课堂氛围,开展高效教学。
一、营造轻松的音乐课堂氛围
初中生主要有两种心理特点。第一是自制力差、好胜心强。针对这一点,教师可组织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与组员间互相监督,教师给予适当疏导培养其形成良好习惯。同时要肯定其进取心,避免打击其学习信心。第二是容易受他人影响,教师要调节好学生关系,并做好榜样。青少年大多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多开展小组竞赛,在竞争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培养其合作能力。比如,在完成一首歌的教学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织其进行小组轮唱或小组对唱,各组之间互相给予评分。当然教师不仅要表扬得分高的小组,也要鼓励得分低的小组,发现学生歌唱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赋予音乐课堂活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初中生很喜欢游戏,而且游戏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如歌曲接龙、听旋律猜歌名、记歌词等,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达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形象的音乐比喻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接触与认知新事物时仍然习惯通过直观形象获取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握这一特点,将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比喻为学生生活中的或者能够想象到的事物。例如,在唱歌方法的教学中,向学生解释吸气的动作好像在闻一朵香气扑鼻的花儿,而唱歌时要气沉丹田,就像在搬一摞很厚的书,还要打开喉咙,就像平时打哈欠的感觉。讲解节奏类型时,可以用马儿奔跑的踢踏声比喻后十六。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时,以气势磅礴的海浪比喻雄壮有力的歌曲,以柔软的云朵或涓涓的溪流比喻温暖深情的歌曲。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习惯性联想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入形象的比喻能够帮助其深入感悟音乐的情感,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可促进音乐知识教学。
三、引导科学的音乐创作改编
由于大多数学生今后并不会从事音乐行业,所以家长们普遍认为音乐教学没什么必要,学生也认为学会简单的歌曲就算完成了音乐学习的任务。其实教会学生创作或改编歌曲除了能提升其音乐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教师可以将歌曲创编教学当作延展性教学,比如在学习歌曲《蓝天白云》时,完成整首歌的教学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鼓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哼唱旋律,放完后询问学生对哪句歌词最感兴趣,要求其即兴哼唱出来,接着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创作可以良好衔接的下一个乐句,或教师先规定4小结简单的节奏,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想法与乐感编写、创作适合的音乐曲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后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引入快乐的音乐说唱表演
“演唱”就是以唱的方式来表演,说明唱歌、音乐与表演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实音乐教学,尤其是唱歌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表演唱,除了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同时还可以激发其创编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表演、活动欲望,促进学生学习新的音乐技能。比如,教授歌曲《军中姐妹》时,刚学会新歌的学生纷纷学习军人的各种动作。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歌唱表演比赛,要求学生以4~5人为单位自由结组,完成动作编排,并对歌曲片段进行分角色演唱。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兴趣浓厚,互相欣赏和给出评价,整堂课都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又如,教授新疆歌曲时,教师不要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动作,而是鼓励自由发挥想象和联想,随意创作,结合节拍跺脚与拍手均可,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感知节奏,培养良好的乐感。通过有机结合音乐和表演,不仅挖掘了学生的创作与表演能力,而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学生在愉悦的表演中丰富了审美体验,培养了音乐兴趣。
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承担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音乐表现力与学习兴趣的重要职责。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自制力差、好胜心强、容易被影响等心理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用音乐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入游戏、表演等多元化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