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促进道德品行、情感的提升,能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应从广义上理解幼儿教育,积极拓展幼儿教育的范围,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土资源 幼儿教学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 1392)
【中圖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66-01
“本土资源是一个地区独有的特色,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创设幼儿教育环境、探索环境,加强教学内容、家长、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环境和幼儿的对话。”[1]笔者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应将幼儿教育仅仅限定在学校教育的狭窄范围,那样会无形之中压缩幼儿的成长空间,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要充分借助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本土资源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良好的自我感悟与提升;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感受本地先进文化资源,促进对文化的感悟与提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些是我们进行幼儿教育的天然资源。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走进自然。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进当地的博物馆、走进森林公园,将幼儿教育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教育的城乡差别,积极实现城乡之间幼儿教育的良性互动。由于我园地处县城,孩子们很少对农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一些农作物缺少基本的认识,为此,我园积极加强与乡镇幼儿园的联系,建立定期的幼儿交流机制,实现城乡幼儿教育的互补,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朴素情感,促进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实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我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引入农业种植专家、一线种植能手,定期走进校园,为幼儿讲解农业的有关知识,使幼儿最大程度的了解农业生产、了解农民生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校进行了有效的活动拓展,引导幼儿走进超市、走进农贸市场,进行有效观察,引导幼儿如何购买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有效的拓展了活动内容,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每个地区都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特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有效的将区域文化融进教育教学中,引导幼儿了解本地文化特色,感受文化的魅力,并不断拓展幼儿的文化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强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促进爱国主义朴素情感的产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展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在实践中提升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如开展“寻找家乡名人”“探访家乡历史”“探索家乡美食”等内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校为辅助上述活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采访和查找资料,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整理、归纳,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了解家乡的名人故事、有的学生则开展了对本地家乡美食的调查整理……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了班内的展示交流,并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将资料成果进行了统一的整理,绘制成册,使幼儿在亲历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家乡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有效的拓宽了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提升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还缺乏基本的认知,对一些事物缺乏基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其认识和行为的产生很多情况下是源自于模仿,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不良的行为后果。如果仅仅凭借学校的教育,教师很难实现完善的教育,尤其是幼儿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充分的结合,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如开展“共读一本好书”“共建文明班级”等活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中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也要注重良好家庭氛围的创建,以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保证幼儿家庭教育的效果,实现良好的家庭环境育人的目标。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的评价中来,探索多方评价机制建设,使家长感受到幼儿的点滴进步与成长,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合力的最大化,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现本土资源的有效积累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借助本土资源,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本土资源的开发,从课程的角度对相关资源进行归纳、整理,便于教师的教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本土资源进行系列化,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教材梳理,教材内容和语言风格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以便充分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利用。同时还要注意,要加强对教材开发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幼儿、家长的需求。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积极引进专家资源,以专家的专业引领保证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充分吸纳一线教师的教学意见,补充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校本课程的实用性,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能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能被传递,应该是每个幼儿基于经验的自主建构。”[2]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切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避免盲目的灌输和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幼儿教育环境,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要注重引导幼儿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图表、故事、插画等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实现有效的自我表达,并在班级的评价中及时的进行反思,促进幼儿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养成。
五、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注重幼儿的观察、体验教育,引导幼儿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加强对本土资源的规范和整理,积累教学资源;引导幼儿对学习成果进行积极的表达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列娟.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8(14):170-171.
[2]蒋苹.传承民间游戏 促进幼儿发展[J].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2019(01):138.
【关键词】本土资源 幼儿教学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 1392)
【中圖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66-01
“本土资源是一个地区独有的特色,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创设幼儿教育环境、探索环境,加强教学内容、家长、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环境和幼儿的对话。”[1]笔者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应将幼儿教育仅仅限定在学校教育的狭窄范围,那样会无形之中压缩幼儿的成长空间,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要充分借助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本土资源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良好的自我感悟与提升;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感受本地先进文化资源,促进对文化的感悟与提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些是我们进行幼儿教育的天然资源。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走进自然。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进当地的博物馆、走进森林公园,将幼儿教育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教育的城乡差别,积极实现城乡之间幼儿教育的良性互动。由于我园地处县城,孩子们很少对农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一些农作物缺少基本的认识,为此,我园积极加强与乡镇幼儿园的联系,建立定期的幼儿交流机制,实现城乡幼儿教育的互补,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朴素情感,促进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实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我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引入农业种植专家、一线种植能手,定期走进校园,为幼儿讲解农业的有关知识,使幼儿最大程度的了解农业生产、了解农民生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校进行了有效的活动拓展,引导幼儿走进超市、走进农贸市场,进行有效观察,引导幼儿如何购买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有效的拓展了活动内容,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每个地区都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特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有效的将区域文化融进教育教学中,引导幼儿了解本地文化特色,感受文化的魅力,并不断拓展幼儿的文化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强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促进爱国主义朴素情感的产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展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在实践中提升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如开展“寻找家乡名人”“探访家乡历史”“探索家乡美食”等内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校为辅助上述活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采访和查找资料,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整理、归纳,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了解家乡的名人故事、有的学生则开展了对本地家乡美食的调查整理……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了班内的展示交流,并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将资料成果进行了统一的整理,绘制成册,使幼儿在亲历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家乡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有效的拓宽了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提升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还缺乏基本的认知,对一些事物缺乏基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其认识和行为的产生很多情况下是源自于模仿,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不良的行为后果。如果仅仅凭借学校的教育,教师很难实现完善的教育,尤其是幼儿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充分的结合,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如开展“共读一本好书”“共建文明班级”等活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中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也要注重良好家庭氛围的创建,以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保证幼儿家庭教育的效果,实现良好的家庭环境育人的目标。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的评价中来,探索多方评价机制建设,使家长感受到幼儿的点滴进步与成长,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合力的最大化,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现本土资源的有效积累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借助本土资源,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本土资源的开发,从课程的角度对相关资源进行归纳、整理,便于教师的教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本土资源进行系列化,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教材梳理,教材内容和语言风格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以便充分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利用。同时还要注意,要加强对教材开发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幼儿、家长的需求。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积极引进专家资源,以专家的专业引领保证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充分吸纳一线教师的教学意见,补充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校本课程的实用性,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能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能被传递,应该是每个幼儿基于经验的自主建构。”[2]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切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避免盲目的灌输和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幼儿教育环境,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要注重引导幼儿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图表、故事、插画等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实现有效的自我表达,并在班级的评价中及时的进行反思,促进幼儿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养成。
五、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注重幼儿的观察、体验教育,引导幼儿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加强对本土资源的规范和整理,积累教学资源;引导幼儿对学习成果进行积极的表达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列娟.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8(14):170-171.
[2]蒋苹.传承民间游戏 促进幼儿发展[J].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2019(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