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Erdheim-Chester病一例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azzzzzzzzz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60岁,自2010年始发现前胸和后背大片粟粒样红色皮疹,伴瘙痒,出汗后明显,无渗液、出血;同时腋窝、乳房及剑突下皮肤发现多个大小不一的软组织包块,无疼痛,未重视.2012年1月起无诱因出现发热,午后明显,体温最高38.9℃,伴消瘦、乏力,半年来体质量减轻约10 kg左右,双下肢水肿,无头痛、四肢骨痛,偶有腰部及髋骨处疼痛,多次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余三系正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胸部CT示两肺炎症,心包少量积液;给予输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乏力稍缓解,但发热、浮肿症状无改善.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非郎格尔汉斯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黑色素瘤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黑色素瘤中常见的突变基因KIT、BRAF和NRAS在中国老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突变情况,并对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老年黑色素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为肢端及黏膜型.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3.0个月.KIT基因的突变率为13.9%,其中最常见的突变类
目的 比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内泊酚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的效果. 方法 将76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分为丙泊酚组38例,咪达唑仑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ICU镇静全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ICU内治疗时间、理想镇静时间百分数、神经功能评估时间、从进入ICU至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脱机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的差异. 结果 丙泊酚组患者低血压、心动
目的 探讨运用老年人综合评估方法(CGA)和干预措施对出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科2012年5-7月符合条件的出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36例.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给予老年人CGA评估,随访3个月内对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追踪随访,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而对干预组患者则在出院时、出院后1周、3周和3个月均给予健康干预.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综合患病状况、生活能力指标、再次入
期刊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与正常子宫内膜者的血清PAI-1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AI-1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内膜癌组患者血清中PAI-1含量为(18.64±6.22)μg/L,明显高于内膜增生组(6.94±2.87)μg/L
摘要:随着我国资源开采速度不断提升,为了提升开采效率和质量,抵抗压裂施工的压力。本文则在论述国内外压裂装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技术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压裂装备;现状;方向  1、国内外压裂装备的发展现状  国外压裂装备发展起步早、发展时间长,装备整体水平较高。目前国外压裂装备生产厂家主要有美国的哈里伯顿公司、西方公司、B.J(BYEONJA CKSON)公司、斯伦贝谢公司、双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的差异及抗凝治疗对老年与非老年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不同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为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老年组39例和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肺栓塞治疗前、抗凝治疗3d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变化特点.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除胸痛分别为14例(35.9%)和30例(68.2%)(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5岁.因双下肢水肿2个月,血肌酐升高1d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查血白蛋白21g/L,尿蛋白定量7.45g/d,血肌酐95 mmol/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雷公藤总甙、辛伐他汀、西洛他唑治疗.入院前1d患者突发心前区疼痛伴一过性意识丧失(约30min),急查血肌酐220μmol/L,心电图异常,收入院。
期刊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照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 PSV+PEEP组),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 结果 呼吸频率、吸气阻力、静态顺应性、潮气量、平台压、气
目的 了解大鼠肠道上皮屏障功能随增龄所发生的变化. 方法 选用3月龄组、12月龄组、24月龄衰老模型鼠组,每组各10只.取大鼠末端回肠制作切片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及绒毛高度、厚度等.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末端回肠黏膜的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的分布和表达. 结果 24月龄衰老模型鼠、12月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