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环境与农村百姓息息相关,关系基层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文成县采取诸多举措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基层调研、工作开展、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本文试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三方面入手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文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载体,以“811”生态环保行动、美丽乡村建设、“三边三化”、“五水共治”等为抓手,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农村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经监测表明,全县农村地表水水质90%以上达到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Ⅱ类功能区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土壤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43%,辖区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全县384个村全部列入生活垃圾处理考核,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规范化运行,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恶化趋势,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对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参与意识不强整治成果难以巩固。农民群众长年的生活习惯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普遍存在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现象,未形成“农村环境人人有责,清爽环境人人共享”的共识,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有一定的困难。
(二)资金缺口过大造成农村环境整治成果难以巩固。文成的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在环境整治方面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农村环境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和资金都在逐步加大,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整治的需要。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效难以巩固。农村的生活垃圾清理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一直普遍存在“我扔你捡”的局面,虽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集率达100%,但每次上级来检查时临时抱佛脚,检查完成之后马上恢复原样的现象还是存在,洁化成效难以巩固,工作压力十分繁重。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有待加强。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发现部分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容量过大,造成服务区管网相应拉长,以致接污管网不畅;部分村设施表面裸露现象比较普遍,或有覆土种植农作物和道路水泥硬化没有留厌氧池和生物滤池井盖,对今后清池维修有难度;部分村缺乏及时维修,少数设施过去曾经使用过,有的因为周围其他项目施工而损坏管网,有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管网自然损坏没有及时维修,现处于停废状态等,未能让生活污水处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一)突出宣传教育为引导。一是加强新闻舆论宣传。突出新闻媒体、互联网等舆论导向作用,强化每月20日“县环境卫生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参加环境整治活动,自已动手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大家的文明卫生意识,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反复宣传,利用报刊、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及时对整治行动中涌现出的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传播,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注意教育系统宣传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课,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培养工作,以学生带动家长,以家长带动邻里,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气氛,提高宣传效果。三是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以“三边三化”、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等为载体,通过发放志愿者宣传手册,讲解“三边三化”、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政策法规,参与义务清扫等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宣传环保知识,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濃厚氛围。
(二)筹措建设资金为抓手。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积极筹集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同时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五水共治等工程。二是财政倾斜。提高财政投入生态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小五化”(硬化、亮化、绿化、洁化、净化)建设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扩面提升。三是部门挂联。结合县管干部驻企联村、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工作机制,联系的部门领导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尽自身所能在资金争取、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帮助,切实解决所联系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三)强化设施管理为基础。一是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根据《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浙委办〔2014〕2号)文件精神,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坚持重点推进与面上铺开并举”的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优先将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生态县考察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源头地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流域等生态敏感地带的村列入首期建设计划,争取在2016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二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对部分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进出水水质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对管网缺少规范化检查井的,要重新建设完善;并结合“可监测、可核查、可报告”的整治要求,污水处理设施要正常运行,努力打造“管网收集完善、工程运行正常、周边环境优美、检查井设置规范”的亮点工程。三是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运维机构的培育。建议由市生态办筛选一批有运维资质的单位,定期对公司的运维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向各县(市、区)公布符合要求的运维公司名单供参考选择。同时在资金安排方面,建议市生态办本着保护温州大水缸的大局,加大对我县的扶持力度,尽量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污水处理设施修复、运维。
(四)健全管理制度为保障。一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一方面,建立县领导带队抓督查,由各片工委书记带队直接深入乡镇、村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督查,并督查情况及时向全县予以通报。另一方面,建立相关联工作督查通报机制。县考绩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及时将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三边三化”等考核结果专项工作进行通报,督促各乡镇、村对照各自所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工作成效。二是落实“路段长”、“河长制”制度。将全县各乡镇、村中的主要街道和重点场所、区域进行定人、定路段、定片区,全面推行“路段长”制度;建立县级、乡镇级、村级河长体系,实行包干负责制,考核结果纳入生态建设工作年度考核,作为对领导班子的领导干部综合考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县文明办、工商、税务、规划等部门以及各乡镇牵头,对集镇主要街道的商业店面逐户宣传讲解“门前三包”制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逻和监督,对“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经营户及时督促整改。四是完善考核工作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定期对各乡镇重点村、重点整治点,开展督察工作,并把考核结果于次月初公布,同时列入乡镇、社区、村居年终考绩。对整治不到位的村居限期整改。五是开展环境最美和最脏乡镇、村评选活动。每月结合考核情况,及时评选出环境最美乡镇、村和最脏乡镇、村,并通过适当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布,督促后进的乡镇、村变压力为动力,形成你追我赶工作氛围。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文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载体,以“811”生态环保行动、美丽乡村建设、“三边三化”、“五水共治”等为抓手,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农村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经监测表明,全县农村地表水水质90%以上达到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Ⅱ类功能区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土壤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43%,辖区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全县384个村全部列入生活垃圾处理考核,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规范化运行,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恶化趋势,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对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参与意识不强整治成果难以巩固。农民群众长年的生活习惯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普遍存在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现象,未形成“农村环境人人有责,清爽环境人人共享”的共识,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有一定的困难。
(二)资金缺口过大造成农村环境整治成果难以巩固。文成的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在环境整治方面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农村环境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和资金都在逐步加大,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整治的需要。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效难以巩固。农村的生活垃圾清理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一直普遍存在“我扔你捡”的局面,虽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集率达100%,但每次上级来检查时临时抱佛脚,检查完成之后马上恢复原样的现象还是存在,洁化成效难以巩固,工作压力十分繁重。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有待加强。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发现部分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容量过大,造成服务区管网相应拉长,以致接污管网不畅;部分村设施表面裸露现象比较普遍,或有覆土种植农作物和道路水泥硬化没有留厌氧池和生物滤池井盖,对今后清池维修有难度;部分村缺乏及时维修,少数设施过去曾经使用过,有的因为周围其他项目施工而损坏管网,有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管网自然损坏没有及时维修,现处于停废状态等,未能让生活污水处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一)突出宣传教育为引导。一是加强新闻舆论宣传。突出新闻媒体、互联网等舆论导向作用,强化每月20日“县环境卫生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参加环境整治活动,自已动手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大家的文明卫生意识,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反复宣传,利用报刊、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及时对整治行动中涌现出的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传播,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注意教育系统宣传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课,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培养工作,以学生带动家长,以家长带动邻里,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气氛,提高宣传效果。三是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以“三边三化”、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等为载体,通过发放志愿者宣传手册,讲解“三边三化”、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政策法规,参与义务清扫等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宣传环保知识,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濃厚氛围。
(二)筹措建设资金为抓手。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积极筹集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同时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五水共治等工程。二是财政倾斜。提高财政投入生态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小五化”(硬化、亮化、绿化、洁化、净化)建设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扩面提升。三是部门挂联。结合县管干部驻企联村、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工作机制,联系的部门领导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尽自身所能在资金争取、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帮助,切实解决所联系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三)强化设施管理为基础。一是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根据《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浙委办〔2014〕2号)文件精神,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坚持重点推进与面上铺开并举”的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优先将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生态县考察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源头地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流域等生态敏感地带的村列入首期建设计划,争取在2016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二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对部分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进出水水质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对管网缺少规范化检查井的,要重新建设完善;并结合“可监测、可核查、可报告”的整治要求,污水处理设施要正常运行,努力打造“管网收集完善、工程运行正常、周边环境优美、检查井设置规范”的亮点工程。三是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运维机构的培育。建议由市生态办筛选一批有运维资质的单位,定期对公司的运维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向各县(市、区)公布符合要求的运维公司名单供参考选择。同时在资金安排方面,建议市生态办本着保护温州大水缸的大局,加大对我县的扶持力度,尽量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污水处理设施修复、运维。
(四)健全管理制度为保障。一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一方面,建立县领导带队抓督查,由各片工委书记带队直接深入乡镇、村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督查,并督查情况及时向全县予以通报。另一方面,建立相关联工作督查通报机制。县考绩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及时将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三边三化”等考核结果专项工作进行通报,督促各乡镇、村对照各自所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工作成效。二是落实“路段长”、“河长制”制度。将全县各乡镇、村中的主要街道和重点场所、区域进行定人、定路段、定片区,全面推行“路段长”制度;建立县级、乡镇级、村级河长体系,实行包干负责制,考核结果纳入生态建设工作年度考核,作为对领导班子的领导干部综合考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县文明办、工商、税务、规划等部门以及各乡镇牵头,对集镇主要街道的商业店面逐户宣传讲解“门前三包”制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逻和监督,对“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经营户及时督促整改。四是完善考核工作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定期对各乡镇重点村、重点整治点,开展督察工作,并把考核结果于次月初公布,同时列入乡镇、社区、村居年终考绩。对整治不到位的村居限期整改。五是开展环境最美和最脏乡镇、村评选活动。每月结合考核情况,及时评选出环境最美乡镇、村和最脏乡镇、村,并通过适当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布,督促后进的乡镇、村变压力为动力,形成你追我赶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