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塑造是使青少年在预先设定的情境中通过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而提升思想境界,塑造政治人格
的教育方法。情境塑造具有直观性、渗透性、日常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优美的音乐情境、丰富的纪念活动情境、有趣的网络游戏情境等,充分发挥和调动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情境塑造中要着力于情理交融、设置和利用情境并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塑造
基金项目: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德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情境塑造的特点和优势
(一)情境塑造具有直观性,使教育内容更易于被青少年所接受
情境塑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特定情境中,通过具体直观的人、物、事、景,使青少年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再而激发青少年的理性思考,使青少年从中受到教育启发。因为触景生情,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情境塑造的直观性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和理论思维相比,青少年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情境塑造将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变为生动的形象和符号,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更易于被青少年所理解和接受。
(二)情境塑造具有渗透性,有利于调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情境塑造通过各种方式设定多样化的情境,让青少年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探索、发现、领悟,引发青少年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将青少年置于无形的教育“磁场”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强制灌输和理论说教,只是向青少年展现情境并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情境中来,使青少年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从而使“入理”的教育成为他们自觉能动的活动。而且,由于青少年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成长经历等,对于同样的情境,他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从而受到不同层面的教育,这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创造了空间和平台,更好地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的要求。
(三)情境塑造具有日常性,有利于不断巩固教育效果
情境塑造的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通过长期熏陶、感染对青少年产生教育效果。情境塑造的教育进程比较缓慢,但是教育效果却比较显著,因为它是通过多次反复强化刺激,对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产生的影响,所以这种教育效果一旦形成可以得以固化。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变化较快的阶段,他们的思想波动性较大,行为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借助于生活中的日常化情境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氛围或重复的情境片断对他们产生累进式的教育影响,取得明显而持久的教育效果。
二、情境塑造的有效载体
(一)生动的故事情境
故事是极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对故事对于青少年的独特教育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就包括精心挑选和创作优秀故事,以故事为载体深入青少年的心灵,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而故事之所以能深入青少年的心灵,是因为故事情境的生动化、形象化使青少年沉浸在想象的氛围中,使他们“从更广阔也更丰富的层面去理解故事的本质”,“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1]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故事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所具有的塑造作用。首先,青少年通过视觉、听觉感知书本或荧屏上本真、多样、个性、生活化的故事情境,从鲜明的景象、人物情感中体验价值判断、道德冲突和思想矛盾,从中产生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其次,青少年在故事情境中感受榜样的力量,故事情境中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可以为青少年树立政治榜样,青少年可以从他们超凡的魅力和高尚的人格中“学到态度、情绪反应和新的行为风格”[2]。
(二)优美的音乐情境
音乐具有以审美功能为基础的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了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3]利用优美的音乐情境,可以使青少年在愉悦身心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首先,音乐是直达心灵的艺术,音乐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优美的音乐情境由和谐的音乐元素和悦耳的声音符号汇集而成,容易让青少年陶醉其中,通过感受优美的旋律、曲调、音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身心的放松和宁静,提高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达到思想和精神上的共鸣。音乐情境以其艺术性、形象性、生动性、隐喻性的特点,很容易触及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青少年在优美音乐情境的长期熏陶下,会自觉审视自己的心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使人格得到升华。其次,青少年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还可以感受和认识到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巨大创造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丰富的纪念活动情境
纪念活动对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4]纪念活动通过标语口号、影视作品、陈列展览、纪念仪式、纪念大会、参观访问等具体形式将青少年带入历史时空,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追忆、缅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政治认同。首先,纪念活动情境通过在特定空间、特定程序和特定仪式的反复操演中,传递文化意蕴、精神品质和价值理念,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熏陶,并且纪念活动往往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所以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受到集体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使个体在集体情境中进行情感互动和交流,通过心理暗示,相互产生影响。其次,纪念活动情境为青少年提供了角色体验的平台,青少年在积极参与纪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角色意识,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更为丰富的心理体验,从而经过自身的领悟和内化,上升为理性认识和价值认同。 (四)有趣的网络游戏情境
网络游戏如果运用得当是极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络游戏以其趣味性、仿真性、交互性、刺激性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据2011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报告》,2010年中国活跃大型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1.1亿人,其中10—19岁的青少年用户比例达42.4%。如果在网络游戏开发中设置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2004年,著名的网络游戏代理运营及制造公司上海盛大公司,为庆祝中国共青年团成立85周年,专门制作了号称是国内第一款的教育网络游戏——《学雷锋》,试图通过设置雷锋助人为乐的情境,使青少年在游戏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近期另一款也叫《学雷锋》的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受到热烈欢迎,这款游戏设置了如下情境:游戏参与者通过缝补袜子、参加义务劳动、公交车上让座等获得“声望值”,当“声望值”、“忠诚度”达到了标准后,就可以进入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接见”和获得“签名”。游戏还设置了“宝物”功能,但得到的不是宝剑、法衣之类,而是一本《毛主席语录》。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游戏情境中,通过接受和遵守游戏规则,接受和认同贯穿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体现在现实生活的具体行为中。这是一个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情境塑造的着力点
(一)着力于情理交融
情境塑造的特点在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感染和情感的沟通,让青少年在乐于接受的鲜活情境中,接受潜移
默化的教育。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境塑造是将“理”寓于“情”中,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置于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青少年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动情”而后“明理”,真正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境塑造从预设情境,到触景生情,再到以情明理,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以青少年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为主线,充分体现对青少年的尊重、关心和理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着力于设置和利用情境
情境塑造的前提是设置和利用情境,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情境是进行情境塑造的载体和平台,应着力于在把握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打造和创设易于被青少年喜爱和接受的情境,以课余的、生活化的情境为主,辅之以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情境的设置要充分发挥创造力,要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使青少年乐于融入其中,与此同时,要充分借鉴现象学、阐释学、叙述学、传播学和后现代思潮的理念,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使情境得以呈现,并且能够重复强化,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着力于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
情境塑造的主体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前提性的工作,情境塑造最终达到的教育效果取决于青少年对情境的感知和认同,所以着力于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是情境塑造的关键所在。在情境塑造中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比如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喜欢活动、善于模范等,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到情境中来,为他们创造更多体验、讨论、思考和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强他们的参与感,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愉悦和放松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特定情境中,从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进行欣赏、理解、感悟并获得提升。要凸显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特点和喜好,尽量避免对他们的限制和束缚,避免使他们产生压抑感和被迫感。总之,情境塑造的教育方式意在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味道,克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形式化、成人化、低效化的痼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奥]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3—4.
[2][美]梅尔文·德弗勒等.大众传播学诸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243.
[3]张利华.音乐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N].宜春日报,2007-5-25.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98—799.
作者简介:
高斐,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的教育方法。情境塑造具有直观性、渗透性、日常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优美的音乐情境、丰富的纪念活动情境、有趣的网络游戏情境等,充分发挥和调动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情境塑造中要着力于情理交融、设置和利用情境并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塑造
基金项目: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德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情境塑造的特点和优势
(一)情境塑造具有直观性,使教育内容更易于被青少年所接受
情境塑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特定情境中,通过具体直观的人、物、事、景,使青少年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再而激发青少年的理性思考,使青少年从中受到教育启发。因为触景生情,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情境塑造的直观性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和理论思维相比,青少年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情境塑造将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变为生动的形象和符号,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更易于被青少年所理解和接受。
(二)情境塑造具有渗透性,有利于调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情境塑造通过各种方式设定多样化的情境,让青少年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探索、发现、领悟,引发青少年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将青少年置于无形的教育“磁场”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强制灌输和理论说教,只是向青少年展现情境并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情境中来,使青少年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从而使“入理”的教育成为他们自觉能动的活动。而且,由于青少年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成长经历等,对于同样的情境,他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从而受到不同层面的教育,这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创造了空间和平台,更好地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的要求。
(三)情境塑造具有日常性,有利于不断巩固教育效果
情境塑造的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通过长期熏陶、感染对青少年产生教育效果。情境塑造的教育进程比较缓慢,但是教育效果却比较显著,因为它是通过多次反复强化刺激,对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产生的影响,所以这种教育效果一旦形成可以得以固化。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变化较快的阶段,他们的思想波动性较大,行为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借助于生活中的日常化情境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氛围或重复的情境片断对他们产生累进式的教育影响,取得明显而持久的教育效果。
二、情境塑造的有效载体
(一)生动的故事情境
故事是极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对故事对于青少年的独特教育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就包括精心挑选和创作优秀故事,以故事为载体深入青少年的心灵,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而故事之所以能深入青少年的心灵,是因为故事情境的生动化、形象化使青少年沉浸在想象的氛围中,使他们“从更广阔也更丰富的层面去理解故事的本质”,“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1]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故事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所具有的塑造作用。首先,青少年通过视觉、听觉感知书本或荧屏上本真、多样、个性、生活化的故事情境,从鲜明的景象、人物情感中体验价值判断、道德冲突和思想矛盾,从中产生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其次,青少年在故事情境中感受榜样的力量,故事情境中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可以为青少年树立政治榜样,青少年可以从他们超凡的魅力和高尚的人格中“学到态度、情绪反应和新的行为风格”[2]。
(二)优美的音乐情境
音乐具有以审美功能为基础的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了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3]利用优美的音乐情境,可以使青少年在愉悦身心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首先,音乐是直达心灵的艺术,音乐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优美的音乐情境由和谐的音乐元素和悦耳的声音符号汇集而成,容易让青少年陶醉其中,通过感受优美的旋律、曲调、音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身心的放松和宁静,提高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达到思想和精神上的共鸣。音乐情境以其艺术性、形象性、生动性、隐喻性的特点,很容易触及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青少年在优美音乐情境的长期熏陶下,会自觉审视自己的心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使人格得到升华。其次,青少年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还可以感受和认识到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巨大创造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丰富的纪念活动情境
纪念活动对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4]纪念活动通过标语口号、影视作品、陈列展览、纪念仪式、纪念大会、参观访问等具体形式将青少年带入历史时空,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追忆、缅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政治认同。首先,纪念活动情境通过在特定空间、特定程序和特定仪式的反复操演中,传递文化意蕴、精神品质和价值理念,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熏陶,并且纪念活动往往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所以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受到集体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使个体在集体情境中进行情感互动和交流,通过心理暗示,相互产生影响。其次,纪念活动情境为青少年提供了角色体验的平台,青少年在积极参与纪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角色意识,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更为丰富的心理体验,从而经过自身的领悟和内化,上升为理性认识和价值认同。 (四)有趣的网络游戏情境
网络游戏如果运用得当是极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络游戏以其趣味性、仿真性、交互性、刺激性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据2011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报告》,2010年中国活跃大型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1.1亿人,其中10—19岁的青少年用户比例达42.4%。如果在网络游戏开发中设置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2004年,著名的网络游戏代理运营及制造公司上海盛大公司,为庆祝中国共青年团成立85周年,专门制作了号称是国内第一款的教育网络游戏——《学雷锋》,试图通过设置雷锋助人为乐的情境,使青少年在游戏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近期另一款也叫《学雷锋》的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受到热烈欢迎,这款游戏设置了如下情境:游戏参与者通过缝补袜子、参加义务劳动、公交车上让座等获得“声望值”,当“声望值”、“忠诚度”达到了标准后,就可以进入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接见”和获得“签名”。游戏还设置了“宝物”功能,但得到的不是宝剑、法衣之类,而是一本《毛主席语录》。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游戏情境中,通过接受和遵守游戏规则,接受和认同贯穿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体现在现实生活的具体行为中。这是一个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情境塑造的着力点
(一)着力于情理交融
情境塑造的特点在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感染和情感的沟通,让青少年在乐于接受的鲜活情境中,接受潜移
默化的教育。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境塑造是将“理”寓于“情”中,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置于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青少年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动情”而后“明理”,真正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境塑造从预设情境,到触景生情,再到以情明理,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以青少年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为主线,充分体现对青少年的尊重、关心和理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着力于设置和利用情境
情境塑造的前提是设置和利用情境,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情境是进行情境塑造的载体和平台,应着力于在把握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打造和创设易于被青少年喜爱和接受的情境,以课余的、生活化的情境为主,辅之以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情境的设置要充分发挥创造力,要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使青少年乐于融入其中,与此同时,要充分借鉴现象学、阐释学、叙述学、传播学和后现代思潮的理念,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使情境得以呈现,并且能够重复强化,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着力于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
情境塑造的主体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前提性的工作,情境塑造最终达到的教育效果取决于青少年对情境的感知和认同,所以着力于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是情境塑造的关键所在。在情境塑造中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比如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喜欢活动、善于模范等,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到情境中来,为他们创造更多体验、讨论、思考和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强他们的参与感,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愉悦和放松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特定情境中,从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进行欣赏、理解、感悟并获得提升。要凸显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特点和喜好,尽量避免对他们的限制和束缚,避免使他们产生压抑感和被迫感。总之,情境塑造的教育方式意在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味道,克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形式化、成人化、低效化的痼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奥]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3—4.
[2][美]梅尔文·德弗勒等.大众传播学诸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243.
[3]张利华.音乐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N].宜春日报,2007-5-25.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98—799.
作者简介:
高斐,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