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期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现实选择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面向三农,面向城区,面向民营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个面向”,既切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又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相吻合,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工作的重点。为此,基层银监局应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贯彻落实“四个面向”,服务三大市场,即偏远农村市场、城郊市场、城区市场,确定适宜的信贷投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板块结合,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民营企业则民营企业。按照所在市场区域不同,突出支持重点,兼顾其他服务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服务方式,最终实现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的双赢。
  一、偏远农村市场:突出面向“三农”,重点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农民生活仍停留在温饱水平上,靠“种地”吃饭的传统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因此,在偏远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要以支持农村种养业结构、就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支持种养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
  这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应当在市场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先投放资金支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更新换代。一是发挥示范户带动效应,促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目前,由于农民缺少资金,大多数采取一家一户式的分散养殖模式,难以产生规模化效益。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养殖业上应注重从“小打小闹”到多户联合经营的方式转变,积极支持农民兴建股份制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社,并利用信用社点多面广、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农户提供供销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积极支持粮经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面积所占比重。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投放上除支持好传统粮食作物生产外,应引导农民树立“三分地保吃饭,七分地挣大钱”的经济观念,把支持重点放在黄烟、蚕茧、瓜菜等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上,积极支持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控制农业生产的外源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使粮经作物比例达到合理化即最佳匹配。三是不忽视特困农户发展高效农业致富。农村特困户既没资金又没技术,只能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如果这一部分农民不能脱贫,“三农”问题就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应当借助本地资源优势,帮助特困户选择一些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高产高效农业致富项目。针对他们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通过开展文明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给予支持,使他们尽可能快的走向富裕。四是争取政府实施配套政策,对农村现有高层次人员给予补助、津贴,在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支持其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同时,增强其为周边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积极性。
  (二)支持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以某农业大县为例,农村人均1亩耕地,户均3-4亩耕地,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在支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化和城镇转移上下功夫,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一是开办农业机械化贷款服务,支持农户购进现代化农机具。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使农民从单纯靠锄头、铁锹等原始劳动工具吃饭的“传统型农民”向现代化的“农民工人”过渡,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使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实现“农”转“工”。二是积极投放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青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出国打工是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但出国务工需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对普通农户来说很难承受。由于外出务工周期性较长,农村信用社对此类贷款应适当放宽期限,贷款方式可以外出农民家庭主要成员的名义贷出,待务工人员返乡后再偿还。三是积极发放科技贷款,鼓励农民外出学习种养业及从事第三产业的技术,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本领。
  二、城郊市场:突出面向民营企业,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快步推进,部分农村小城镇已经或正逐步变为工、农、商、贸一体化的城乡结合部,以农业为基础的民营小企业广泛分布。其中很多企业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辐射能力强,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某农业大县为例,其城郊民营企业大体有三种分布形式,一是在某区域形成一类生产品种相同、规模相近的地方支柱产业群体,如橡胶重镇、药材大镇、江北吹塑第一镇等;二是在某区域拥有1-3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形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开展作坊生产,形成小商户、大基地的生产格局;三是以商贸流通市场为基地,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形式存在的商贸流通企业。针对这三种形式,应当因企制宜,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宜的信贷产品。
  (一)推行“信用担保联合体”业务,支持具备群体规模的地方支柱产业发展
  今年来,各级政府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部分区县已经形成“一乡(镇)一品”的民企发展新格局。这些企业地处较集中,已经形成群体规模,整体抗御风险能力较强。因此,可以选择产权明晰、信用约束力强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成立“信用担保联合体”,担保体成员分别交纳担保基金。信用社与联合体成员签订《最高额联合保证合同》、在企业总资产一定比例、担保基金倍数以内发放贷款支持,可以周转使用,次数不限,随用随贷。这样,不仅能够缓解民营户资金供求矛盾,而且能有效增强信用社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提高增强民营企业的诚实守信意识。
  (二)推行“捆绑式”信贷服务,支持民营龙头企业和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开展信用评定、公开授权授信,积极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专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对周边供应半成品或原材料的商贸户的贷款,实行“捆绑式”信贷服务,除正常的联保贷款手续外,由“龙头”企业做二次担保,支持好周边群众的家庭承包经营,将民营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实现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户,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   (三)推行商贸专业户贷款业务,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和中心镇,大部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以小型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组成的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农村信用社应当推出商贸专业户贷款,增加对商贸流通基地建设、购销流动资金的信贷投入,构建一批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专业销售市场群体,引导农贸市场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合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三、城区市场:突出面向城区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品种力求形式多样化
  目前,城区金融市场聚集了农村信用社40%的业务和人员,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灵活的信贷政策。因此,城区信用社应当在规避信贷风险的基础上,把营业网点办成信贷品种多样化、服务主体广泛化,零售、批发业务俱全的服务窗口。信贷服务形式应不拘一格,包括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团体贷款,等等,这也是农村信用社打造精品“银行”,做现代金融、城市金融的现实选择。
  (一)开办灵活多样的消费贷款,把城区营业网点打造成“金融超市”
  相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农村信用社的消费贷款较为落后,除助学贷款外,住房、汽车等关系千万社区群众的消费目前尚未纳入统一化、规范化轨道。这些贷款品种风险相对较低,服务对象面向城区大众,属于“热销”贷款品种。对此,城区农村信用社在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经验,开办助学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传统消费贷款的基础上,应当立足社区居民需求,与民政部门合作开办婚姻贷款,与医疗保险机构合作开办医疗贷款,与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开办再就业贷款,所有贷款品种均在“信贷专柜”上办理。由于树立品牌形象的需要,可以将这些贷款统一命名,如“心相印”、“今世缘”婚嫁贷款,“平安”、“安康”医疗贷款,“创业”再就业贷款,等等。
  (二)开办“信用联姻担保”贷款,通过信用工程建设择优扶持有市场潜力的民营小企业
  经济多元化的城市市场,均存在着多种类型、多种经济主体共享的中小企业,其生产规模、信用程度、资金实力都不相同,经济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对此类地区,应通过信用工程建设,开展信用民营企业、信用个体工商户评定活动,对信用程度高、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颁发信用贷款证,按照信用等级发放不同额度的贷款择优扶持,或与民营企业协会和担保公司形成“四位一体”的“信用联姻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即由民营企业协会推荐、担保公司审查认可、信用社履行贷款程序发放贷款。在此基础上,对处于发展起步期、信用程度暂时难以评定,信息不对称,但市场前景广阔、符合地方政府产业规划、自有资本充足的民营企业,可以采取由信用企业与非信用企业“联姻”的方式,由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为非信用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如果被担保企业出现信用危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除由担保企业归还外,同时降低担保企业的信用等级。通过信用联姻,不但能提高中小企业诚实守信意识,相互进行信用监督,还可以拉长担保链条,分散贷款风险,实现银企双赢。
  (三)开办公益事业贷款,适当扶持社区团体和社会事业
  对城区有富余、闲置资金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按照自身能力,在满足“三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自主发放、手续严密、额度风险可控的原则,结合地方政府经济规划,将信贷业务渗透到具有社会保障能力的城区大系统、大项目、垄断性行业,以及城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公益事业,以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占用份额,提高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日照监管分局)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及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重启中国经济转型和强国崛起之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到底路在何方,这是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中长期增速下滑与成本上升压力,面临着内外双重夹击,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没有退路,但首要的是,必须找准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的普遍共识是:中国经济必须由外需驱动转向内需驱动,特别是向消费驱动转变。根据十八大2020年居民收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提高金融业国际竞争力、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显然,金融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该如何深化金融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八大代表、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银行业将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不断开
期刊
摘 要:国际上对再保险的监管主要有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两种模式,英国采取了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相结合,并明显侧重于直接监管的监管模式。根据我国再保险供给短缺的现实,应该采取以间接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  关 键 词:再保险;监管模式;直接监管;间接监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4)06—0058—03
期刊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商业银行贯彻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要践行绿色信贷,认识到其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的重大意义,以及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并将绿色信贷作为重要战略思想长期坚持下去。简单来讲,绿色信贷指的是金融机构配合国家的行业政策,注重环保,以信贷
期刊
2012年以来,伴随着农村信用社第二轮改革的大潮,省联社何去何从、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例,从首轮改革的成效,分析了省联社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农村金融发展趋势,探索了省联社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  一、从改革成效看,省联社作用重大  2004年6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依托银监会和省政府授权,依法行使行业
期刊
在市场体制健全的社会中,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应该将银行资金等资源按中小企业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比例合理配置给中小企业,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理论界和实践者。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  融资难问题恐怕从中小企业诞生起就成为困扰其发展壮大的症结所在,为此从企业界、银行界到理论界都做出了诸多的努力。本文试图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此问题加以分析。  (一)宏观层面  我国中
期刊
针对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布局往往止步于县城、集镇,村、组等广大农村腹地无法有效覆盖的现实情况,江苏农信社积极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组织领导全省农信社系统开展“金融便民服务到村”工程建设。他们积极利用现代化电子银行技术,拓展支付结算渠道,实现金融服务由乡到村的延伸,有效扫除了农村金融服务盲区,实现了金融便民服务全省行政村全覆盖。  科技支撑,创新服务  江苏农信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利用现代化电子银
期刊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认识和把控,事关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协调统一。本文结合农发行恩施州分行的实际,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背景、特征、管理以及今后发展做了粗浅探究。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产生  从目前的经济和财政、金融形势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198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成立了六大专业投资公司,随后各省相继组建大批建设投资公
期刊
案件防控工作是银行业安全的基础,对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更是确保金融安全、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当前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案件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它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银行事业的兴衰,关系着业务经营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基于这种考虑,近年来,特别是自2009年银监会开展三年案件防控治理的工作部署以来,郧县农商行积极开展案件防控治理工作,通过梳理规章
期刊
基层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基础,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保险公司管理的特殊性  (一)风险集中性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保险公司通过承保活动,集聚了大量风险,同时,通过建立保险基金的形式积聚大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