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以江苏徐州“徐向洋工作室”和江西九江“卓尔教育中心”为代表所开展的“择差”教育,在我国教育界曾激起过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许多争议。根据我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一年多来我们学校所做的社会调查,对这一现象,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择差”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副产品
“择差”实际上是与应试教育的“择优”相对的,正因为多年来我们所实行的“唯试为准”的教育机制,才有了人们眼中的不会学、学不会、不好学、学不好、不学好的所谓“差生”。实际上,根据我们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实际经验,这些学习上的“差生”往往走向社会后,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却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要强,只不过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还做不到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就因材实施,因趣而教,使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标准下,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不幸成为应试教育的副产品。而这些“差生”的家长多数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特殊强烈,于是就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优生”,在投奔国办学校无门又无望的情况下,“择差”教育正成了这些家长们的救命稻草。
二、“择差”教育应该正名为“启优”教育
所谓“差生”,实际上是接受了家长和老师“较差”的教育,形成了偏差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至使部分孩子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差生”。而一般来说,孩子本身天生的偏差几乎是没有的,只要朔其根源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我们当然就有可能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状态,直至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和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把对这些所谓“差生”的教育称为“纠偏”教育,或者直接叫“启优”教育,也就是说,在我们想方设法改善孩子弱点的同时,更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孩子成为一个自信满满的“优等生”。
三、开展“启优”教育也应该成为一些国办学校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创办优质学校,勿庸讳言,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十指一般齐,有名校就有相对的弱校。另外随着近年来,学龄儿童的逐年减少,不但一些国办学校的弱校就是一些中等水平的学校,招生也发生了困难,而且生源相对来说还是人们眼中的所谓“较差生”,而这些国办学校的正规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部分闲置,这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另一方面,家长对国办学校有较高的信任度,国办学校如果搞“启优”教育更能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那些私立的机构有更多的优势。我们学校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认为开展“启优”教育,应该成为国办学校积极探索的发展方向,更应成为我们这一类国办学校努力教好现有“较差”学生的一种责任。
四、开展“启优”教育的几项设想措施
1.家长纠偏——断其根源。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所谓“差生”,其家庭都有“偏差”,有的是教育态度的偏差,有的是教育方式方法的偏差,有的是婚姻关系的偏差,有的是社会关系的偏差,有的是家长本身人格上的偏差。总而言之,有了有偏差的家长,才会有有偏差的孩子。要想给孩子纠偏,首先必须给家长纠偏,针对家长的偏差方式,为其开办家长学习班,断其“偏差”教育的根源。
2.心理疗法——助其纠偏。行为和习惯是心理反应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学生的纠偏,必须先从心理上开始,我们应聘请心理专家为每个学生把脉诊断,分析其根源并进行单个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问题。人盯人,手把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这一过程可以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集中“治疗”,以后继续跟踪。这种心理疗法同样也要对家长进行,以纠正其“偏差”的教育理念和错误的教育方式、方法。
3.补课疗法——重拾自信。我们所说的“差生”,往往是因为学习习惯的“偏差”,小学的基础就没有打好。这样如果不补习小学的课程,而直接学习初中课程,往往是云里雾里,难有收获。因此我们设想将初中学制定为四年,用一年的时间来专门纠正“偏差”的行为和习惯,并且补习小学课程,后三年按照初中课程进行正常的学科教育。
从第一学期开始,对所有学生进行针对性补课,使其对小学课程完全解除畏惧,重拾自信,信心百倍地去迎接初中学习;第二学期加大力度,以补习课程为主,兴趣教学为辅。
4.艰苦教育和思想教育——使其明理。第一学期在开展心理疗法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艰苦教育,可采取军训、远距离(比如800公里)行走等艰苦环境的锻炼,磨练学生的心智,强迫其克服“娇”、“骄”二气,从而使学生们增强耐受艰苦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是现在的择差学校所采取的最有力的划施。
5.兴趣疗法——激起情趣。进一步开展校本课程,在第一学年里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手工艺如剪纸、插花;学会一种体育技能如乒乓球,轮滑;熟练演奏一种乐器如手风琴、口琴。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生活情趣,并适时引导学生向学习方面转移兴趣,可以称其为“三个一”工程。
我们对“启优”教育的几点思考,自觉比较相浅,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生”的教育信念,我们所进行的任何积极的探索和思考,都将会有益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择差”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副产品
“择差”实际上是与应试教育的“择优”相对的,正因为多年来我们所实行的“唯试为准”的教育机制,才有了人们眼中的不会学、学不会、不好学、学不好、不学好的所谓“差生”。实际上,根据我们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实际经验,这些学习上的“差生”往往走向社会后,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却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要强,只不过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还做不到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就因材实施,因趣而教,使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标准下,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不幸成为应试教育的副产品。而这些“差生”的家长多数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特殊强烈,于是就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优生”,在投奔国办学校无门又无望的情况下,“择差”教育正成了这些家长们的救命稻草。
二、“择差”教育应该正名为“启优”教育
所谓“差生”,实际上是接受了家长和老师“较差”的教育,形成了偏差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至使部分孩子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差生”。而一般来说,孩子本身天生的偏差几乎是没有的,只要朔其根源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我们当然就有可能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状态,直至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和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把对这些所谓“差生”的教育称为“纠偏”教育,或者直接叫“启优”教育,也就是说,在我们想方设法改善孩子弱点的同时,更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孩子成为一个自信满满的“优等生”。
三、开展“启优”教育也应该成为一些国办学校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创办优质学校,勿庸讳言,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十指一般齐,有名校就有相对的弱校。另外随着近年来,学龄儿童的逐年减少,不但一些国办学校的弱校就是一些中等水平的学校,招生也发生了困难,而且生源相对来说还是人们眼中的所谓“较差生”,而这些国办学校的正规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部分闲置,这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另一方面,家长对国办学校有较高的信任度,国办学校如果搞“启优”教育更能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那些私立的机构有更多的优势。我们学校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认为开展“启优”教育,应该成为国办学校积极探索的发展方向,更应成为我们这一类国办学校努力教好现有“较差”学生的一种责任。
四、开展“启优”教育的几项设想措施
1.家长纠偏——断其根源。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所谓“差生”,其家庭都有“偏差”,有的是教育态度的偏差,有的是教育方式方法的偏差,有的是婚姻关系的偏差,有的是社会关系的偏差,有的是家长本身人格上的偏差。总而言之,有了有偏差的家长,才会有有偏差的孩子。要想给孩子纠偏,首先必须给家长纠偏,针对家长的偏差方式,为其开办家长学习班,断其“偏差”教育的根源。
2.心理疗法——助其纠偏。行为和习惯是心理反应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学生的纠偏,必须先从心理上开始,我们应聘请心理专家为每个学生把脉诊断,分析其根源并进行单个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问题。人盯人,手把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这一过程可以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集中“治疗”,以后继续跟踪。这种心理疗法同样也要对家长进行,以纠正其“偏差”的教育理念和错误的教育方式、方法。
3.补课疗法——重拾自信。我们所说的“差生”,往往是因为学习习惯的“偏差”,小学的基础就没有打好。这样如果不补习小学的课程,而直接学习初中课程,往往是云里雾里,难有收获。因此我们设想将初中学制定为四年,用一年的时间来专门纠正“偏差”的行为和习惯,并且补习小学课程,后三年按照初中课程进行正常的学科教育。
从第一学期开始,对所有学生进行针对性补课,使其对小学课程完全解除畏惧,重拾自信,信心百倍地去迎接初中学习;第二学期加大力度,以补习课程为主,兴趣教学为辅。
4.艰苦教育和思想教育——使其明理。第一学期在开展心理疗法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艰苦教育,可采取军训、远距离(比如800公里)行走等艰苦环境的锻炼,磨练学生的心智,强迫其克服“娇”、“骄”二气,从而使学生们增强耐受艰苦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是现在的择差学校所采取的最有力的划施。
5.兴趣疗法——激起情趣。进一步开展校本课程,在第一学年里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手工艺如剪纸、插花;学会一种体育技能如乒乓球,轮滑;熟练演奏一种乐器如手风琴、口琴。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生活情趣,并适时引导学生向学习方面转移兴趣,可以称其为“三个一”工程。
我们对“启优”教育的几点思考,自觉比较相浅,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生”的教育信念,我们所进行的任何积极的探索和思考,都将会有益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