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远离假话、空话、套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真实”为评价作文的第一标准,对学生渗透“写真”理念;放宽作文时间,给学生呈现“写真”的空间;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作后”修改。
[关键词]作文;真话;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要远离假话、空话、套话,而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但是,真话作文是否就是好作文?请看济南一个四年级学生写的一篇作文《钱,我的最爱》:“……但是今天的我却非常喜欢这种粪土……有钱的人能上贵族学校……”这样的“真话”让渴望看到真话作文的教师感到惊心。确实,学生写出这样的话语是基于他所看到的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成熟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及时加以引导,纠偏,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钱固然重要,那怎样才能挣到钱?如果你有很多的钱,怎样合理地花钱才有意义?等等。通过讨论让学生形成健康的金钱观、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一味扮演“扳道工”的角色,粗暴纠偏,而应巧妙地加以引导,否则学生将不敢在作文中表达真言。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表真情、抒实感、创新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渗透“写真”理念
要对学生渗透“写真”理念,教师首先得树立“求真和求实”的作文教育理念。从第一节作文课开始,教师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评价作文的第一标准是“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教师长期坚持以“真实”为作文评价标准,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把“写真”作为作文的第一标准,养成书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挚情感的习惯。其次,教师必须自己“写真”,才能引领学生“写真”。身教重于言教。每次写作文时,教师除了用语言提醒学生在作文时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要身体力行,在下水文写作中用真实的故事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如指导学生写“背着老师干的事儿”这篇习作时,有教师就写了自己上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为了报复一个打小报告的同学,在放学后伙同其他“受害”的同学将他扔在路边的泥坑里,那种惬意难以言表。后来,因为害怕那位同学的家长上门告状,躲在其他同学的家里,心里感到十分害怕……教师的这篇“写真”作文,让学生明白“写真”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学会用生活中的点滴情节、细节来丰富自己的作文。对学生渗透“写真”理念的方法很多,教师还可以在班上树作文“写真”的典型、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为“写真”提供素材等。
二、给学生呈现“写真”空间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习惯将作文训练的空间完全圈定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仓促动笔,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很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放宽作文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准备好充足的素材。如为了让学生写好《难忘的童年》这篇作文,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作文题目,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和父母、小伙伴一起回忆童年往事,从中找到素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描写童年趣事的优秀习作,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学习表达情感的技巧。这样学生就有“真”可写,不再是愁眉苦脸地“闭门造车”了。
给学生呈现“写真”空间,除了放宽作文时间,还必须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作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应该以活动组织学习。封闭的语文课堂已经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教师需要建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课堂拓展到社会、自然中去,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尽情地观察、体验、思考。如六年级的习作练习中,就有很多的内容需要学生去调查、采访,如调查家乡的特产、调查心中的名人等,教师应结合这些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展开调查,在实践和调查中体验和感受生活。
三、让学生学会“作后”修改
好文章是不厌反复修改的。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作后”修改,这也是真话作文的保障之一。修改时,可首先让学生自我修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修改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本人。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反复推敲、边读边悟、边查边改。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集思广益,合作修改。在小组合作修改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写下修改意见,如对全篇布局的看法、关于一个词的换用等,给学生充分展露语言能力的空间。学生一边是作者,一边是读者,在角色互换中互相沟通,合作评改。
当然,作文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抒实感、创新意依旧十分关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反思,多创新,多实践,引导学生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责任编辑 王 芸
[关键词]作文;真话;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要远离假话、空话、套话,而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但是,真话作文是否就是好作文?请看济南一个四年级学生写的一篇作文《钱,我的最爱》:“……但是今天的我却非常喜欢这种粪土……有钱的人能上贵族学校……”这样的“真话”让渴望看到真话作文的教师感到惊心。确实,学生写出这样的话语是基于他所看到的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成熟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及时加以引导,纠偏,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钱固然重要,那怎样才能挣到钱?如果你有很多的钱,怎样合理地花钱才有意义?等等。通过讨论让学生形成健康的金钱观、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一味扮演“扳道工”的角色,粗暴纠偏,而应巧妙地加以引导,否则学生将不敢在作文中表达真言。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表真情、抒实感、创新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渗透“写真”理念
要对学生渗透“写真”理念,教师首先得树立“求真和求实”的作文教育理念。从第一节作文课开始,教师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评价作文的第一标准是“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教师长期坚持以“真实”为作文评价标准,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把“写真”作为作文的第一标准,养成书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挚情感的习惯。其次,教师必须自己“写真”,才能引领学生“写真”。身教重于言教。每次写作文时,教师除了用语言提醒学生在作文时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要身体力行,在下水文写作中用真实的故事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如指导学生写“背着老师干的事儿”这篇习作时,有教师就写了自己上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为了报复一个打小报告的同学,在放学后伙同其他“受害”的同学将他扔在路边的泥坑里,那种惬意难以言表。后来,因为害怕那位同学的家长上门告状,躲在其他同学的家里,心里感到十分害怕……教师的这篇“写真”作文,让学生明白“写真”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学会用生活中的点滴情节、细节来丰富自己的作文。对学生渗透“写真”理念的方法很多,教师还可以在班上树作文“写真”的典型、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为“写真”提供素材等。
二、给学生呈现“写真”空间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习惯将作文训练的空间完全圈定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仓促动笔,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很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放宽作文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准备好充足的素材。如为了让学生写好《难忘的童年》这篇作文,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作文题目,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和父母、小伙伴一起回忆童年往事,从中找到素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描写童年趣事的优秀习作,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学习表达情感的技巧。这样学生就有“真”可写,不再是愁眉苦脸地“闭门造车”了。
给学生呈现“写真”空间,除了放宽作文时间,还必须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作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应该以活动组织学习。封闭的语文课堂已经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教师需要建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课堂拓展到社会、自然中去,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尽情地观察、体验、思考。如六年级的习作练习中,就有很多的内容需要学生去调查、采访,如调查家乡的特产、调查心中的名人等,教师应结合这些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展开调查,在实践和调查中体验和感受生活。
三、让学生学会“作后”修改
好文章是不厌反复修改的。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作后”修改,这也是真话作文的保障之一。修改时,可首先让学生自我修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修改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本人。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反复推敲、边读边悟、边查边改。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集思广益,合作修改。在小组合作修改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写下修改意见,如对全篇布局的看法、关于一个词的换用等,给学生充分展露语言能力的空间。学生一边是作者,一边是读者,在角色互换中互相沟通,合作评改。
当然,作文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抒实感、创新意依旧十分关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反思,多创新,多实践,引导学生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责任编辑 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