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企业用人标准也日趋严格,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高校大量擴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再加上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课程专业设置和培养机制滞后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应该创新大学生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 键 词] 新常态;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83-01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企业在招聘数量和人员层次上都比往年要求更加苛刻。這就形成了毕业生数量增加、综合素质偏低和招聘人数减少、素质要求高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高校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就业观念。同时,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会他们就业知识和技能,鼓励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
(一)招聘人数少与毕业生数量多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优胜劣汰现象非常普遍,新增招聘人员数量减少。然而,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招聘人数总量与就业人数总量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企业需求人员素质与毕业生素质之间的矛盾
在新常态环境下,经济机构逐渐优化,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是第三产业得到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舞台。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滞后,大学生自身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使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没有得到缓解。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产业的兴起,对大学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提高。然而,传统的教育体系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实践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再加上家庭传统思想的影响,使毕业生创新素质远低于用人企业的要求。
(三)企业需求方向与毕业生诉求之间的矛盾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想找一些“挑战性”少的工作,例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地域上偏重于选择东部发达城市等。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发展,国企与机关事业单位也在压缩编制,这就与毕业生梦想的就业方向相距甚远。
(四)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落后的高校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
传统高校教育中,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虽然一些高校在大二年级给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加上授课教师很多都不是就业指导科班出身,所讲的课程多数属于照本宣科,没有加入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讲解,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常态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机遇
(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了就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市场开启了广阔空间。这就要求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练好就业本领,积极进入消费和服务行业找到自己理想的就业岗位。
(二)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
面对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形势,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和文件保障大学生就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来代替就业,并出台税收、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三、新常态下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转变就业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业取向作为这“三观”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在新常态下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高校辅导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客观准确地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把握住国家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居民消费行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顺利实现就业,脚踏实地地干好工作。
(二)改变教学内容设置,培养创新能力
新常态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体制过多地讲授专业知识,对大学生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创新工作思路,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引进专业的创新型教育导师,系统讲述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之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还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学好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多设置创新实践课题或项目让大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保障大学生就业服务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等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同时,高校要重视人才引进,引进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并获得突出成绩的人士加入就业指导教师行列中来。同时,高校也要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合理设置专业和招聘人数。还要积极执行“走出去”和“引进来”政策,走出校门积极与用人开展科研与就业合作,同时也将广大企业请进学校,合作办学,开设特色专业,带动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徐舒宁,陈为旭.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0).
[关 键 词] 新常态;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83-01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企业在招聘数量和人员层次上都比往年要求更加苛刻。這就形成了毕业生数量增加、综合素质偏低和招聘人数减少、素质要求高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高校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就业观念。同时,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会他们就业知识和技能,鼓励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
(一)招聘人数少与毕业生数量多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优胜劣汰现象非常普遍,新增招聘人员数量减少。然而,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招聘人数总量与就业人数总量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企业需求人员素质与毕业生素质之间的矛盾
在新常态环境下,经济机构逐渐优化,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是第三产业得到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舞台。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滞后,大学生自身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使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没有得到缓解。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产业的兴起,对大学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提高。然而,传统的教育体系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实践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再加上家庭传统思想的影响,使毕业生创新素质远低于用人企业的要求。
(三)企业需求方向与毕业生诉求之间的矛盾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想找一些“挑战性”少的工作,例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地域上偏重于选择东部发达城市等。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发展,国企与机关事业单位也在压缩编制,这就与毕业生梦想的就业方向相距甚远。
(四)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落后的高校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
传统高校教育中,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虽然一些高校在大二年级给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加上授课教师很多都不是就业指导科班出身,所讲的课程多数属于照本宣科,没有加入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讲解,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常态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机遇
(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了就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市场开启了广阔空间。这就要求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练好就业本领,积极进入消费和服务行业找到自己理想的就业岗位。
(二)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
面对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形势,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和文件保障大学生就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来代替就业,并出台税收、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三、新常态下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转变就业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业取向作为这“三观”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在新常态下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高校辅导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客观准确地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把握住国家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居民消费行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顺利实现就业,脚踏实地地干好工作。
(二)改变教学内容设置,培养创新能力
新常态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体制过多地讲授专业知识,对大学生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创新工作思路,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引进专业的创新型教育导师,系统讲述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之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还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学好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多设置创新实践课题或项目让大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保障大学生就业服务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等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同时,高校要重视人才引进,引进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并获得突出成绩的人士加入就业指导教师行列中来。同时,高校也要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合理设置专业和招聘人数。还要积极执行“走出去”和“引进来”政策,走出校门积极与用人开展科研与就业合作,同时也将广大企业请进学校,合作办学,开设特色专业,带动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徐舒宁,陈为旭.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