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诗词意境去美化课堂气氛,熏陶感染学生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意;熏陶感染;美化情感
一部中国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诗史,自最早的《诗经》开始,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特别是唐宋时期所兴盛的近体诗和词,构成了中国历史丰富的诗词文化,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学习中华诗词是提高小学生人文修养、陶治情操的重要途径,对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对诗词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在学生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重在熏陶感染。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想把诗词教好,必须使课堂教学本身充满诗意,使学生整节课都浸润在诗意之中,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1.用丰富的情感导入课题,感染诗意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探索积极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拓展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们传统的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情氛围教学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充分尝试。
教师一开口就要把诗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诗意,找到诗的感觉。如笔者曾经讲过一课关于秋天的诗,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是一幅七彩的画,秋天是一首无言的诗,秋天是一曲悠扬的歌,秋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秋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瓢香、大雁南飞、叠翠流金……,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秋的意境、去倾听秋的诉说……诗意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诗境之中,满脑子秋的意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并形成语感。
2.“亲密接触”美感朗诵,溢满诗意
诗的特点就是有意境美,而对意境的触摸就是要通过诵读来进行。让诗词教学弥散诗意的芬芳,就应该“直面语言”。主要采用“美感朗诵”的方法,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沉入言语,一遍一遍地与言语“直接接触”“亲密接触”。进而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主体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行进。美感朗诵可以老师范读,可以放录音,可以配乐诵读,听诵读时最好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朗诵声或如小溪潺潺,或如大江澎湃,或如鸟语花香,或如历尽沧桑,如泣如诉,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以下子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诗意溢满课堂,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深深体味到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意。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透视宏旨,感悟玄机的智能。
3.用丰富的巧妙音乐媒质,烘托诗意
音乐是最美妙的诗篇,音乐使人陶醉、使人感染、使人想象。诗词教学中,巧用音乐,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强烈地烘托诗意,使学生的心灵浸润在诗意中,能使学生受到更强烈的感染。如果范读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时也配上音乐,优美的旋律烘托出诗意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会通过个人的丰富想象而各不相同,达到特有的效果,可以强烈地烘托出诗意,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更容易地进入诗境,感悟诗意。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诗。让学生选用恰当的曲调去唱诗,使学生把曲意词意融会贯通,增强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充分利用音乐媒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画面,丰富诗意
古人作诗讲究“诗情画意”。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有时理解诗意有难度,这时如果用国画或多媒体显示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形成的意像会更丰富,更有诗意。如果用音乐配以流动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会使课堂的诗意更浓,使学生的身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加深印象。此外,还可以利用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利用传统节日,利用当地人文、地理及课文内容进行诗词教学,入情入境,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用心灵去解读“诗眼”,感悟诗意
解读诗词,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诗词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须抓住“诗眼”解读诗词的内含、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诗词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创作世界”中去,去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悟时代的脉搏,去感悟历史的潮流和变迁,让学生去品尝背景“诗意”、感悟“诗意”下的背景,进而熏陶“诗性”陶冶情操。
用诗意情感美化语文诗词课堂教学,能使形式和内容一脉相承,意境和情感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梁东.诗教,是主流文化回归的必然.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06,(2):4-7
[2]王建平,徐萍.高职《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卢瑛,女,1975-,本科,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中心小学教师,“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路桥区德育先进工作者”,“路桥区优秀教师”。)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意;熏陶感染;美化情感
一部中国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诗史,自最早的《诗经》开始,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特别是唐宋时期所兴盛的近体诗和词,构成了中国历史丰富的诗词文化,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学习中华诗词是提高小学生人文修养、陶治情操的重要途径,对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对诗词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在学生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重在熏陶感染。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想把诗词教好,必须使课堂教学本身充满诗意,使学生整节课都浸润在诗意之中,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1.用丰富的情感导入课题,感染诗意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探索积极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拓展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们传统的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情氛围教学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充分尝试。
教师一开口就要把诗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诗意,找到诗的感觉。如笔者曾经讲过一课关于秋天的诗,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是一幅七彩的画,秋天是一首无言的诗,秋天是一曲悠扬的歌,秋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秋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瓢香、大雁南飞、叠翠流金……,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秋的意境、去倾听秋的诉说……诗意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诗境之中,满脑子秋的意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并形成语感。
2.“亲密接触”美感朗诵,溢满诗意
诗的特点就是有意境美,而对意境的触摸就是要通过诵读来进行。让诗词教学弥散诗意的芬芳,就应该“直面语言”。主要采用“美感朗诵”的方法,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沉入言语,一遍一遍地与言语“直接接触”“亲密接触”。进而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主体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行进。美感朗诵可以老师范读,可以放录音,可以配乐诵读,听诵读时最好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朗诵声或如小溪潺潺,或如大江澎湃,或如鸟语花香,或如历尽沧桑,如泣如诉,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以下子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诗意溢满课堂,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深深体味到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意。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透视宏旨,感悟玄机的智能。
3.用丰富的巧妙音乐媒质,烘托诗意
音乐是最美妙的诗篇,音乐使人陶醉、使人感染、使人想象。诗词教学中,巧用音乐,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强烈地烘托诗意,使学生的心灵浸润在诗意中,能使学生受到更强烈的感染。如果范读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时也配上音乐,优美的旋律烘托出诗意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会通过个人的丰富想象而各不相同,达到特有的效果,可以强烈地烘托出诗意,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更容易地进入诗境,感悟诗意。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诗。让学生选用恰当的曲调去唱诗,使学生把曲意词意融会贯通,增强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充分利用音乐媒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画面,丰富诗意
古人作诗讲究“诗情画意”。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有时理解诗意有难度,这时如果用国画或多媒体显示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形成的意像会更丰富,更有诗意。如果用音乐配以流动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会使课堂的诗意更浓,使学生的身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加深印象。此外,还可以利用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利用传统节日,利用当地人文、地理及课文内容进行诗词教学,入情入境,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用心灵去解读“诗眼”,感悟诗意
解读诗词,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诗词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须抓住“诗眼”解读诗词的内含、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诗词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创作世界”中去,去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悟时代的脉搏,去感悟历史的潮流和变迁,让学生去品尝背景“诗意”、感悟“诗意”下的背景,进而熏陶“诗性”陶冶情操。
用诗意情感美化语文诗词课堂教学,能使形式和内容一脉相承,意境和情感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梁东.诗教,是主流文化回归的必然.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06,(2):4-7
[2]王建平,徐萍.高职《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卢瑛,女,1975-,本科,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中心小学教师,“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路桥区德育先进工作者”,“路桥区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