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的理论认知和实践形塑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和新样态,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但在实践过程中,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较严重,产教融不进去、深不下去的现象还较突出,有必要厘清产业学院设计的政策初衷,加强对产业学院本质特征的理论研究,才能通过这个“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打造产业学院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职业教育脱离了工作现场,需要寻求企业合作才能达成教育目标,造就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的技术技能人才。实体化是产业学院发展的理想状态,实体化发展意即推动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红利的递减,中国经济的发展动能也开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技能作为驱动创新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力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新制度主义的“技术—制度”分析框架中引入组织要素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技能形成体系,发现在解决企业培训市场失灵问题上的组织选择差异是英国滑入低技能均衡发展陷阱和德国形成高技能均衡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复兴史都表明,调动企业投资职业技能培训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对不同技能形成体系的创新绩效进行比较研究,有助
推进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责任缺位是目前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内在驱动不足、融合程度不深。共生理论为深化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责任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可以从强化共生理念、优化共生模式、营造共生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责任缺失难题的有效路径,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提供借鉴。
虚实融合实训环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环境类型。对不同教学环境之间的比对分析,发现虚实融合实训环境具有“多种技术渗透与融合”的技术特征、“多层次结构与丰富联接”的结构特征以及“全面支持学习者产出”的功能特征。解构已存的虚实融合实训教学环境,逐步抽象出典型的实训教学环境结构,发现其具有“操作层”“展演层”“交流层”“支持层”四个关键层级。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发现,虚实融合实训教学环境具有“支持任务生成”“支持操作体验”“支持多向互动”“支持过程记录”"支持素养提升
2020年这个春天,太不一般。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演讲中说:中国有两个职业是带“德”的,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医生要负责人们的肉体健康,而教师要负责人们的精神健康。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面对疫情期间的众生百相,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进一步叩问与思考:数学育人,要育怎样的人?数学育人,又怎样育人?带着疑惑,带着混沌,也带着期待,我读了华应龙老师的著作———《教育要给学
近几年,国家对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供给渐成体系,但在政策的理解与转化方面,尤其在成熟的产业学院模式构建方面,缺少实质性推进。以产业学院形式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中央顶层设计,还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研究产业学院建设新机制需求,特别是在政府多部门协调与产权制度明晰方面形成合力,促进新机制生产。除此以外,职业院校应深度挖掘资源禀赋,专注禀赋利用,潜心禀赋培植,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探索形成独特、成熟、富有成效的产业学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