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企业在外贸知识产权战略中要取得话语权,可借鉴国外知识产权战略,从三方面着手: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积极应付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知识产权管理竞争力。
关键词:中国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竞争力;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8/09—0060—04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际货物贸易大量增加,大量的货物附有知识产权,相应地就产生了知识产权争议。2002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企业技术评论》杂志发表了“经济萧条,企业兴旺”的专题文章,文章把美国企业在后COM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成一句话:“或有专利(Paten—torperish),或被淘汰”。在现代商战中,保护知识产权就等于保护市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外商有诸多反映,如中国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还没有达到《TRIPS》要求的威慑标准。今后知识产权不可避免地成为外国对付中国企业的主要非关税壁垒。
识时务者应当切记: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非发达国家“专利”,发展中国家更有必要研究、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术。企业关心知识产权,应该如同农民关心土地使用权。
眼下,中国企业在外贸知识产权战略中取得话语权,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海外扩张方面的一个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可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企业包括跨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长处和优势,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是取得话语权的基础
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作用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企业是实施专利战略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已成为共识。
由于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薄弱,国内企业深有体会的,当数DVD之痛:2002年,时代华纳、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6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6C联盟”诉我DVD生产厂商侵权,致使我国的生产厂商每生产一台DVD就要付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目前已赔付30亿元人民币,今后还将陆续赔付200亿元人民币。
距离bill gates说出那句“DVD10年之内被淘汰”的断言仅5个多月,中国的DVD制造商已经收缩战线,DVD行业全线撤退。事实上,2004年中国影碟机仍然拥有着超过6000万台的产能,但是这个巨大的数字对利润却没有任何正面影响,因为每台影碟机都必须缴纳12至18美元的专利费。
压力产生动力。要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企业的科研体制。国外科技创新由下而上,70%的科研人员在企业,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则只有27%。知识产权是种特殊的财产权,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在投入应用后,和市场结合起来,转化为生产力。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科研更能与市场进行紧密结合。早在2001年10月15日,美国知识产权工作指南中就指出,“发明和创新的速度似乎是以日来计算的,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公司的重要财产,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每个公司理念的最前沿。”因此改革科研体制已是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过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注重专利申请数和逐年的增长率。作为发明创造的成果,每年企业的专利申请当选和增加率就是衡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标准之一。作为支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美国的科技活动近十余年也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美国1993年的R&D投入为1174亿美元,2000年达到19985.5亿美元,同期,美国企业也大幅增加R&D投入,企业R&D投入占美国全部R&D的比重从58.3%上升为68.2%;美国企业在R&D执行结构中的比例也从70.8%上升为75.3%。美国的专利申请一直保持快速上升势头,特别是1995年以后呈加速趋势,每年的专利申请增加率接近或超过10%。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专利国,在巨大基数之上每年还有如此巨大的专利增量,只能解释为企业对知识产权战略话语权的把握得当。
三是处理好技术创新和技术仿制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企业学习和模仿他国技术的不可避免,但是这个阶段也只是个过程。企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做到迅速超越这个阶段,超越技术仿制而进入技术创新阶段,如何将技术仿制转换为技术创新,应该成为当前很多企业值得重视的问题。面对着日趋严峻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味地学习和模仿只会自投罗网,自掘坟墓。北京秀水街的变迁和清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大使馆处理此事的顾问Baker&Mckenzie律师事务所在当时举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秀水街每天销售的假冒美国商品价值在181159~301932美元之间,占市场总收入的90%以上。有人将秀水市场的假冒称之为“秀水痼疾”,此种局面直到政府最终下决心取缔这个市场才终告结束。
只有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知识产权方面掌握主动。以华为为例,虽然遭遇思科等的围堵,但由于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华为已经与多家世界跨国巨头建立了专利交叉许可就是如此。
二、积极应对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是取得话语权的前提
积极应付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是自己要具备一定的实力。国内企业应转变经营思想,树立品牌战略,不能只满足于做给跨国公司打工的装配者,而应做民族品牌的创造者,必须全面加快知识产权开发力度,走自主创新之路。这就是上述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问题。
其次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如果只做井底之蛙,只埋头搞科技创新,而不熟悉主要贸易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就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势必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海外扩展。商场如战场,古语说得好,只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不殆。以美国为例,据其统计,目前近50%的美国出口依赖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在50年代这一比例只有10%。
说到知识产权的调查与保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具有典型意义。“337调查”指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条款对进口相关的某些投诉进行调查,并作出裁决。大多数情况下,“337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可能不限于被列入投诉书的企业,对整个行业可能会有影响。
面对美国这种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337调查”,我国企业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对具体情况作认真地分析。在做出决定之前,应当充分考虑以下问题:1.“337调查”涉及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前景;2.“337调查”涉及的产品是否有替代品; 3.“337调查”涉及的产品被确认侵权的可能性;4.与对方和解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能的代价;5.抗辩的法律费用;6.应对时间的紧迫性。
通常积极的应对方式有两种:依程序抗辩;与对方达成和解。
据不完全统计,在被投诉人积极抗辩的“337调查”案件中,约有一半的抗辩取得成功。但由于“337调查”本身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其程序本身对非美国企业有客观上的不公平。中国企业一般存在语言困难和缺乏对美国法律服务市场的了解,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律师、准备答辩的证据和理由、准备好答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再者,“337调查”抗辩需要花费的律师费数额大,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
另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选择和解。在已经结案的“337调查”案中,约有一半左右的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当投诉方和被投诉方达成和解时,在行政法裁判官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和解与公众利益不相冲突时,才会终止调查。但从已经结案的“337调查”案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般会同意当事人的和解方案而裁决终止“337调查”。达成和解的前提往往必须是被投诉方自身确有实力,与投诉方同样拥有诱人的专利。这样,双方就有可能通过谈判,以“我也同意你使用我的专利权”的方式,达成和解。
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美国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的特色,在积极应付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采用和解方式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三、知识产权管理竞争力量是取得话语权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在提高外贸知识产权管理竞争力方面的无所作为是企业取得话语权的软肋。
在美国多数企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整体管理体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及实际职能,都具有重要地位,决策层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参照美、日、德三国企业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制定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主要有:专利进攻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专利发展战略、驰名商标战略等,品牌发展战略和忠诚营销战略也与知识产权战略有关。中国企业应把专利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的核心,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
树立保护意识是制定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保护意识包含二层意义: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即阻止国外同行进入;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海外扩张。
专利保护是有地域性的,如果只在中国国内申请专利而不在美国申请,当然就无法在美国受到专利保护。中国企业应该在开始考虑进军国外的潜在市场之前,就着手向该国申请专利保护,而不是等到产品进入之后。
目前中国商标已进入了被境外抢注的高峰期,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境外抢注的热门。目前,已有15%的内地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
据调查,在菲律宾你只能看见“美的”和“海尔”的家电产品,国内其他的家电品牌不能立足的原因是国内企业没有在菲律宾注册商标,而这些商标却被当地人抢注在先。由于很难证明这样的“抢注”行为是恶意的、无效的,国内企业自己创造的无形资产在这里变得一文不值。
海尔集团的知识产权比较好,它的专利申报数量非常多,它的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来说比较强。所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这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国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不要只想到将非常现代的、高精尖的东西在国外申请专利保护,像中药这样传统的东西也应该申请,以便让想生产中成药的外国人和外企为此付出专利费。
二是组织专门机构运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运作包括三个方面:
1.将知识产权推向市场,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管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德国西门子为例,它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着该公司各类知识产权约15万项。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也有约150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管理该公司的6.5万个专利、2.1万个商标和6000个外观设计。
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扩张,除了投入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外,更应注重投入技术、品牌、经营、商誉等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定牌加工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投放方式。例如美国可口可乐灌装厂遍布世界,它的主要投资无非是它的品牌、以商业秘密保护的“母液”以及经营、商誉等知识产权。
2.参与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处理,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法。一般知识产权诉讼案的目的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真正的维权,对侵犯权的行为进行斗争;而另一个则是利用诉讼打击竞争对手,诉讼不过是其虚张声势的一个幌子和借口。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知识产权诉讼本来就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无论在国外企业之间还是针对中国企业都是如此。没有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是没有人关心的。
如2005年我国企业碰到的知识产权第一案:英特尔委托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称“深圳东进通讯技术公司(被告)未经英特尔(原告)许可,复制、发行以及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原告的软件Intel Dialogie SystemRelease5.1.1版本的头文件,其行为构成了对原告知识产权的侵权。东进公司董事长李如江在公司遭到起诉后表示,并非是因为东进公司真正侵犯了英特尔的知识产权,而是掉进了英特尔精心布置的知识产权诉讼陷阱。英特尔意在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将其阻止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将会面临更多与国外企业对簿公堂的泥潭,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每个企业都应作好充分的准备,专门机构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遇到突然知识产权诉讼时,它的功能类似于应急机制,面临不同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知识产权诉讼,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依靠实践和经验,令自己的利益受损最小化。
3.对专利信息进行研究,并提供给决策层。美国全国基金会调查了日本日立、三菱、松下等许多公司,调查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都极为重视专利信息的研究和利用;在美国研究院所和大学建有上千个情报站,收集美国发明和专利信息。当前国外专利指标研究的热点更集中在发明专利的质量评价上,他们关注专利质量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研究专利发展问题。有报道说,日本特许厅甚至呼吁要采取措施减少专利申请数量。
其次,为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日本、德国、美国的大公司都建立了知识产权数据库。例如,阿尔卡特一阿尔斯通公司建有交通和能源专利文献数据库;法国宇航公司建有宇航专利文献提供给科研人员,督促科研人员在高起点上创新。另外,利用专利文献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竞争对手的研究情况。其工作程序是,确定主要竞争对手,检索竞争对手的专利文献,将检出的文献交给研究人员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等等。
三是知识产权机构人才培训。与上述专门机构相配套的是在这个专门机构内工作的知识产权人才。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在人才的分工和培训方面,可借鉴德国企业的模式。(1)对专利工作者的培训。首先参加国家规定内容的培训,然后参加专利局举办的企业专利工作者资格考试,最后参加专利局举办的专利工作者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专利法等法律知识和处理专利工作实际能力。(2)对专利工程师的培训。专利工程师必须是技术领域的专家,才易于了解该专业的发明创造,容易同科技人员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熟悉现有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掌握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有利于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总之,只有顺利完成对知识产权机构人才的培训,才能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专门机构更高效地运作。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耕 夫
关键词:中国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竞争力;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8/09—0060—04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际货物贸易大量增加,大量的货物附有知识产权,相应地就产生了知识产权争议。2002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企业技术评论》杂志发表了“经济萧条,企业兴旺”的专题文章,文章把美国企业在后COM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成一句话:“或有专利(Paten—torperish),或被淘汰”。在现代商战中,保护知识产权就等于保护市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外商有诸多反映,如中国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还没有达到《TRIPS》要求的威慑标准。今后知识产权不可避免地成为外国对付中国企业的主要非关税壁垒。
识时务者应当切记: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非发达国家“专利”,发展中国家更有必要研究、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术。企业关心知识产权,应该如同农民关心土地使用权。
眼下,中国企业在外贸知识产权战略中取得话语权,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海外扩张方面的一个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可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企业包括跨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长处和优势,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是取得话语权的基础
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作用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企业是实施专利战略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已成为共识。
由于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薄弱,国内企业深有体会的,当数DVD之痛:2002年,时代华纳、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6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6C联盟”诉我DVD生产厂商侵权,致使我国的生产厂商每生产一台DVD就要付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目前已赔付30亿元人民币,今后还将陆续赔付200亿元人民币。
距离bill gates说出那句“DVD10年之内被淘汰”的断言仅5个多月,中国的DVD制造商已经收缩战线,DVD行业全线撤退。事实上,2004年中国影碟机仍然拥有着超过6000万台的产能,但是这个巨大的数字对利润却没有任何正面影响,因为每台影碟机都必须缴纳12至18美元的专利费。
压力产生动力。要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企业的科研体制。国外科技创新由下而上,70%的科研人员在企业,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则只有27%。知识产权是种特殊的财产权,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在投入应用后,和市场结合起来,转化为生产力。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科研更能与市场进行紧密结合。早在2001年10月15日,美国知识产权工作指南中就指出,“发明和创新的速度似乎是以日来计算的,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公司的重要财产,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每个公司理念的最前沿。”因此改革科研体制已是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过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注重专利申请数和逐年的增长率。作为发明创造的成果,每年企业的专利申请当选和增加率就是衡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标准之一。作为支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美国的科技活动近十余年也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美国1993年的R&D投入为1174亿美元,2000年达到19985.5亿美元,同期,美国企业也大幅增加R&D投入,企业R&D投入占美国全部R&D的比重从58.3%上升为68.2%;美国企业在R&D执行结构中的比例也从70.8%上升为75.3%。美国的专利申请一直保持快速上升势头,特别是1995年以后呈加速趋势,每年的专利申请增加率接近或超过10%。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专利国,在巨大基数之上每年还有如此巨大的专利增量,只能解释为企业对知识产权战略话语权的把握得当。
三是处理好技术创新和技术仿制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企业学习和模仿他国技术的不可避免,但是这个阶段也只是个过程。企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做到迅速超越这个阶段,超越技术仿制而进入技术创新阶段,如何将技术仿制转换为技术创新,应该成为当前很多企业值得重视的问题。面对着日趋严峻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味地学习和模仿只会自投罗网,自掘坟墓。北京秀水街的变迁和清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大使馆处理此事的顾问Baker&Mckenzie律师事务所在当时举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秀水街每天销售的假冒美国商品价值在181159~301932美元之间,占市场总收入的90%以上。有人将秀水市场的假冒称之为“秀水痼疾”,此种局面直到政府最终下决心取缔这个市场才终告结束。
只有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知识产权方面掌握主动。以华为为例,虽然遭遇思科等的围堵,但由于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华为已经与多家世界跨国巨头建立了专利交叉许可就是如此。
二、积极应对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是取得话语权的前提
积极应付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是自己要具备一定的实力。国内企业应转变经营思想,树立品牌战略,不能只满足于做给跨国公司打工的装配者,而应做民族品牌的创造者,必须全面加快知识产权开发力度,走自主创新之路。这就是上述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问题。
其次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如果只做井底之蛙,只埋头搞科技创新,而不熟悉主要贸易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就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势必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海外扩展。商场如战场,古语说得好,只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不殆。以美国为例,据其统计,目前近50%的美国出口依赖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在50年代这一比例只有10%。
说到知识产权的调查与保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具有典型意义。“337调查”指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条款对进口相关的某些投诉进行调查,并作出裁决。大多数情况下,“337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可能不限于被列入投诉书的企业,对整个行业可能会有影响。
面对美国这种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337调查”,我国企业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对具体情况作认真地分析。在做出决定之前,应当充分考虑以下问题:1.“337调查”涉及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前景;2.“337调查”涉及的产品是否有替代品; 3.“337调查”涉及的产品被确认侵权的可能性;4.与对方和解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能的代价;5.抗辩的法律费用;6.应对时间的紧迫性。
通常积极的应对方式有两种:依程序抗辩;与对方达成和解。
据不完全统计,在被投诉人积极抗辩的“337调查”案件中,约有一半的抗辩取得成功。但由于“337调查”本身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其程序本身对非美国企业有客观上的不公平。中国企业一般存在语言困难和缺乏对美国法律服务市场的了解,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律师、准备答辩的证据和理由、准备好答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再者,“337调查”抗辩需要花费的律师费数额大,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
另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选择和解。在已经结案的“337调查”案中,约有一半左右的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当投诉方和被投诉方达成和解时,在行政法裁判官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和解与公众利益不相冲突时,才会终止调查。但从已经结案的“337调查”案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般会同意当事人的和解方案而裁决终止“337调查”。达成和解的前提往往必须是被投诉方自身确有实力,与投诉方同样拥有诱人的专利。这样,双方就有可能通过谈判,以“我也同意你使用我的专利权”的方式,达成和解。
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美国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的特色,在积极应付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采用和解方式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三、知识产权管理竞争力量是取得话语权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在提高外贸知识产权管理竞争力方面的无所作为是企业取得话语权的软肋。
在美国多数企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整体管理体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及实际职能,都具有重要地位,决策层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参照美、日、德三国企业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制定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主要有:专利进攻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专利发展战略、驰名商标战略等,品牌发展战略和忠诚营销战略也与知识产权战略有关。中国企业应把专利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的核心,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
树立保护意识是制定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保护意识包含二层意义: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即阻止国外同行进入;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海外扩张。
专利保护是有地域性的,如果只在中国国内申请专利而不在美国申请,当然就无法在美国受到专利保护。中国企业应该在开始考虑进军国外的潜在市场之前,就着手向该国申请专利保护,而不是等到产品进入之后。
目前中国商标已进入了被境外抢注的高峰期,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境外抢注的热门。目前,已有15%的内地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
据调查,在菲律宾你只能看见“美的”和“海尔”的家电产品,国内其他的家电品牌不能立足的原因是国内企业没有在菲律宾注册商标,而这些商标却被当地人抢注在先。由于很难证明这样的“抢注”行为是恶意的、无效的,国内企业自己创造的无形资产在这里变得一文不值。
海尔集团的知识产权比较好,它的专利申报数量非常多,它的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来说比较强。所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这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国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不要只想到将非常现代的、高精尖的东西在国外申请专利保护,像中药这样传统的东西也应该申请,以便让想生产中成药的外国人和外企为此付出专利费。
二是组织专门机构运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运作包括三个方面:
1.将知识产权推向市场,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管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德国西门子为例,它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着该公司各类知识产权约15万项。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也有约150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管理该公司的6.5万个专利、2.1万个商标和6000个外观设计。
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扩张,除了投入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外,更应注重投入技术、品牌、经营、商誉等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定牌加工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投放方式。例如美国可口可乐灌装厂遍布世界,它的主要投资无非是它的品牌、以商业秘密保护的“母液”以及经营、商誉等知识产权。
2.参与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处理,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法。一般知识产权诉讼案的目的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真正的维权,对侵犯权的行为进行斗争;而另一个则是利用诉讼打击竞争对手,诉讼不过是其虚张声势的一个幌子和借口。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知识产权诉讼本来就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无论在国外企业之间还是针对中国企业都是如此。没有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是没有人关心的。
如2005年我国企业碰到的知识产权第一案:英特尔委托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称“深圳东进通讯技术公司(被告)未经英特尔(原告)许可,复制、发行以及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原告的软件Intel Dialogie SystemRelease5.1.1版本的头文件,其行为构成了对原告知识产权的侵权。东进公司董事长李如江在公司遭到起诉后表示,并非是因为东进公司真正侵犯了英特尔的知识产权,而是掉进了英特尔精心布置的知识产权诉讼陷阱。英特尔意在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将其阻止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将会面临更多与国外企业对簿公堂的泥潭,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每个企业都应作好充分的准备,专门机构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遇到突然知识产权诉讼时,它的功能类似于应急机制,面临不同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知识产权诉讼,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依靠实践和经验,令自己的利益受损最小化。
3.对专利信息进行研究,并提供给决策层。美国全国基金会调查了日本日立、三菱、松下等许多公司,调查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都极为重视专利信息的研究和利用;在美国研究院所和大学建有上千个情报站,收集美国发明和专利信息。当前国外专利指标研究的热点更集中在发明专利的质量评价上,他们关注专利质量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研究专利发展问题。有报道说,日本特许厅甚至呼吁要采取措施减少专利申请数量。
其次,为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日本、德国、美国的大公司都建立了知识产权数据库。例如,阿尔卡特一阿尔斯通公司建有交通和能源专利文献数据库;法国宇航公司建有宇航专利文献提供给科研人员,督促科研人员在高起点上创新。另外,利用专利文献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竞争对手的研究情况。其工作程序是,确定主要竞争对手,检索竞争对手的专利文献,将检出的文献交给研究人员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等等。
三是知识产权机构人才培训。与上述专门机构相配套的是在这个专门机构内工作的知识产权人才。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在人才的分工和培训方面,可借鉴德国企业的模式。(1)对专利工作者的培训。首先参加国家规定内容的培训,然后参加专利局举办的企业专利工作者资格考试,最后参加专利局举办的专利工作者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专利法等法律知识和处理专利工作实际能力。(2)对专利工程师的培训。专利工程师必须是技术领域的专家,才易于了解该专业的发明创造,容易同科技人员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熟悉现有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掌握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有利于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总之,只有顺利完成对知识产权机构人才的培训,才能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专门机构更高效地运作。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耕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