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家里生活和成长;习惯在家里养成;教育从家里开始;情感、是非、好坏、善恶和信念,在家里奠定。家庭最初灌输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原则和习惯养成等,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如何做的父母
  1、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
  家庭中的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往往是父母言行的再现。做父母的要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自己首先得身体力行做孩子的表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的不是“言教”,而是“身教”。有关专家对100名三好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父母很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其中70名学生说自己受父亲影响大,26名说受母亲的影响大,4名说受爷爷奶奶的影响大。可见,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
  2、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进入小学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发生变化。首先,父母与孩子呆在一起和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白天关注孩子的时间也在减少;其次,父母在孩子教养方面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日常问题变成了学习和同伴交往问题。因此,父母要想更多的了解孩子,就要经常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学会经常与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稍差的孩子,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3、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从小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放学后首先要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像儿童节目、科普知识、新闻、开心词典等节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庭中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又丰富了课堂以外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统一,导致孩子不知该听谁的?在家长争吵纠缠不清的同时,孩子惶恐焦虑不安。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孩子既难以明辨是非,又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当孩子犯错或是有缺点时,父母要一起耐心引导和教育,接纳孩子的不足,懂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出现,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足,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当父母一方正在批评孩子,即使批评错了,父母的另一方也不要插嘴,要在私下里交流意见,不可对着孩子争吵,更不要因袒护和对方吵架,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认为是因自己不好,才导致父母争执,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有负罪感和自责感,最后让孩子变的自暴自弃,失去自信。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一致的态度。
  
  二、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每个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家长除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外,还有更多的的表现在对孩子学习过分的关注上。因此,有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系列话题。家长经常教育孩子的话题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个好工作,我们现在的辛苦,就是为了你。所以,家长就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需要,家长经常不经过孩子同意,就给孩子报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舞蹈班以及各种家长认为重要的学习班。长此以往,孩子觉得学习越来越枯燥和乏味,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科学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如果家长拔苗助长,为其所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现在的家庭教育大致分为两种状态:
  一是家长仅仅盯在孩子分数这根树枝上,而忽视其他的树枝。掐掉孩子画画的枝;掐掉喜欢课外活动的枝;掐掉爱音乐的枝,只剩下一根分数的枝,这颗扭曲的树还会美吗?
  二是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得不如别的孩子高,不如别的孩子快,便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惜拔苗助长,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树好像长高了,可是他的生命力却日渐衰落,因为家长拔掉了孩子无形生命的根。这一掐一拔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家庭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超前或滞后教育,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中常出现以下误区:
   1、 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忽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的智力指的是智商,也就是人的聪明度。人的聪明度具体表现在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这五种力的综合水平上,不是单独的哪一项。其中一项能力强,比如说他记忆能力特别强,并不能代表他整体的聪明度高,也不能代表他的智商高。现在各种传媒上很少单纯地去表扬某某孩子几岁就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这个意义并不大。那么这种综合水平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思维力,就是他会不会想问题,善于不善于想问题,这是智力的核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文科就是字、词、句;理科就是公式、定理、定义。第二个层次是基本技能,就是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第三个层次叫综合能力。给你出题,十道题常常包括这三个层面,有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有的就是基本技能;有的是综合能力。考试成绩拉开距离在哪儿呢?拉开距离常常在综合能力上。所以不要简单的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往往是许多家长最容易忽视的。
   2、家长按照自己的需要要求孩子,忽视孩子自己的需要
  家长经常根据自己的套路要求孩子,当孩子不能按照大人的意愿时,就会遭到家长的指责和批评。这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最不可取的。简单的责备不但于事无补,甚至事与愿违,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更要关心他们是否爱读书、是否爱提问、是否爱观察、是否会讨论……只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真正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家长应该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这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方法上的具体引导与帮助。
  要帮助孩子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关心孩子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之前发现他们的优点与潜能的萌芽,发现他们一切可以形成善良品性的好的行为与认知基础。教育研究者高登•斯多克斯曾说:“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就能解决那些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除非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差,需要非常特殊的帮助,其他大部分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在中下等、中上等还是上等,父母的鼓励态度可以大大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父母的否定态度则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而增加学习压力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孩子的成就需要降低。
   3、刻苦学习不等于痛苦学习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不少劝学的名篇名句,告诫青少年要刻苦努力地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谚语,“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故事,就是如此。但是,我们认为,古人强调苦学,主要是指体力上的劳苦,不是指精神上的痛苦。学习虽然有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艰苦是指学习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学生应该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但是,这种刻苦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学生应该从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只有这样,才能越学越有劲,才能坚持下去,收到好的成效。如果学习变成了一个让学生精神上痛苦、心理上厌恶的过程,那么,它就变成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这样的苦学只有消极作用。一些家长不是在引导孩子刻苦地学习,而是在强迫孩子痛苦地学习。这样一来,学习负担就变成了精神负担,对孩子的危害更加严重。
  4、创造宽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条件,家庭心理氛围好,人际关系和谐,孩子心里踏实,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和睦的家庭中,三好学生会出现97%的比例。这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参照。因此,孩子在家里学习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学习时干扰他,孩子的房间不要布置得很花哨,父母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安静的学习环境。
  从以上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既要科学又要合理。做父母谁都有资格,但是否合格却不能断言。很多的家长自认为在工作上可以领导千军万马,在家里却被孩子折磨的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并非我们做不了好家长,而是我们把教育孩子看的太复杂。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很多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忽视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和个性特征,或者用自己的高期望赋予孩子更多的要求,因此,孩子越要求的多问题也就越多,要想教育好孩子,我们的家长就要放低期待,让孩子在快乐和自然的状态下成长。特别是良好的家庭关系与和谐氛围是滋养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心灵营养。所以,我们期待所有的父母能够尊重孩子本身的特点,让孩子在真正的爱和关注中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案例中的女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自己感到难受,又遭到母亲的埋怨,心理压力更大,想要离家出走,但又自知不对,感到痛苦而求助。在咨询中,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了其心中的焦虑与压抑,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指导她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咨询后的追踪回访,求助者情况稳定,证明此次咨询案例是成功的。  关键词:焦虑 人际交往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期刊
摘要:一名孤独症二年级的女孩由于在学校的不适应,所以被送来心理咨询。咨询师以来访者中心的态度,对来访者进行陪伴,同时用沙盘治疗和游戏治疗相结合,通过自己扮演来访者心目中依恋玩具的方式,和来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来访者在这样的互动中锻炼了语言能力,同时收获了一份人际安全的经验,这样的咨询陪伴过程,将会一直坚持到孩子毕业。  关键词:孤独症 沙盘治疗 游戏治疗     一、个案基本情况  刘小齐(化名
期刊
【内容摘要】本课题从全面调查和分析宣武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发并实践了健康心理教育的区本课程,形成了立足学生发展需要,针对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关键点进行突破,虽有内容上的大致分类,又各自独立成节,可灵活选用的区本健康心理教育活页教材;探索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努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情境体验—感知式”“活动体验—感知式”“问题体验—感知式”3种“
期刊
摘要:在简要分析“90后”高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围绕家庭教育这一主线,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关于家源性成因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包括家教态度、团队精神、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方法等。基于,“90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应当努力探索家庭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不断深入分析家源性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关键词: 90后,家源性,个性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教育阶段是联系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或
期刊
我校于2009年参与了了“生命教育”这个课题,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学习和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清晰了生命教育的内涵,通过问卷、研讨等等方式,学校上下对生命教育理念和实践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生命教育也对我们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们在研究中逐步构建了学校教育文化特色。  一、我们的思考  教育是一种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并镶嵌在生命发展过程之中的活动。生命教育的定位完美地体现了教
期刊
内容提要: 为规范发展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心理工作的开展,需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根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区里的教研资源,尝试将“工作坊”团体辅导模式引入教研活动。开设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摘要:《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范唱是培养学生自信歌唱的关键;唱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自信主动地歌唱;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准确把握歌唱难点,为唱好歌曲做准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学习音乐的桥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
期刊
在心理学上,人们通常把用斯坦福比奈量表测出IQ分数在140及140以上的儿童称为天才。到了70年代,美国的教育专员提出,天才的定义不但包括了创造力,还包括领导能力以及表演和视觉艺术方面的能力。在我校历年来的新生入学心理测验中,绝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都在常模以上,更是有为数众多的学生显著高于常模,因此,我们虽然还不能称我们的学生为天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属于“优质生源”。这当中也不乏具有领导能力
期刊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方式:  调查目的:我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子课题《中学生心理问题预防的研究》开展前测工作,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出现的问题。同时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压力、学习适应性共五个方面。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2009年5---2009年6月。  调查对象:对我校初一、
期刊
内容摘要  本课题在三所实验校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研究。本研究探索了高中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内容体系;提出了基于学校资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普通高中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课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编写的32万字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一书已于2010年9月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我国部分地区高中学校使用。本课题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效,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