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育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积极探究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力求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更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信息技术作为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良好的视听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呈现实验;扩展内容
科技的进步及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可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在课堂上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应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课堂教学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快速注意力,使其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中回味过来,将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上。而运用信息技术具有的情境性、趣味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导入新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积极主动参与。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知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以“地球上的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为例,在课堂伊始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展示桂林山水的视频,一时间,碧绿、清澈的漓江水形象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我也趁机向学生说到:“好多风景名胜都与山水有关,尤其是水。它不仅把大自然打扮得靓丽多姿,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那么你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吗?”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激趣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我也趁机引入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实验,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重要特征的学科。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然而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这样比较费时费力,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演示实验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摆脱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实验仪器的限制,使实验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
例如,以“研究磁铁”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磁铁的性质,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几个演示实验。首先是测验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品的实验。视频展示了磁铁在靠近塑料盘、铁屑、大头针、塑料杯等物体时,很快将铁屑、大头针等吸引了过来,而一些塑料制品则完全没有反应。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验证条形磁铁磁力、磁极以及磁性可以传递的实验。实验演示了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回形针,发现两端吸起的回形针最多;磁铁一个接一个的吸大头针,可以吸好多个……充分验证了磁铁的传递性、两极磁力最强等特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此,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演示实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件课前制作出来,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便于教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还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将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内容渗透进来,从而增长学生的见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以“登月之旅”这部分内容为例,我在课前制作了关于本课主要知识的课件,如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环形山成因的视频以及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讲解本课知识时播放给学生观看。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認识我国探索月球的活动,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我国“嫦娥三号”发射升空、成功落月的信息,以及我国为了更好地探索月球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拓展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小学科学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姚志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信息(教学教研),2013
[2] 陆黎峰.初探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微课”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呈现实验;扩展内容
科技的进步及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可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在课堂上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应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课堂教学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快速注意力,使其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中回味过来,将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上。而运用信息技术具有的情境性、趣味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导入新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积极主动参与。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知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以“地球上的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为例,在课堂伊始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展示桂林山水的视频,一时间,碧绿、清澈的漓江水形象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我也趁机向学生说到:“好多风景名胜都与山水有关,尤其是水。它不仅把大自然打扮得靓丽多姿,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那么你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吗?”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激趣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我也趁机引入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实验,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重要特征的学科。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然而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这样比较费时费力,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演示实验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摆脱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实验仪器的限制,使实验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
例如,以“研究磁铁”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磁铁的性质,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几个演示实验。首先是测验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品的实验。视频展示了磁铁在靠近塑料盘、铁屑、大头针、塑料杯等物体时,很快将铁屑、大头针等吸引了过来,而一些塑料制品则完全没有反应。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验证条形磁铁磁力、磁极以及磁性可以传递的实验。实验演示了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回形针,发现两端吸起的回形针最多;磁铁一个接一个的吸大头针,可以吸好多个……充分验证了磁铁的传递性、两极磁力最强等特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此,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演示实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件课前制作出来,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便于教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还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将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内容渗透进来,从而增长学生的见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以“登月之旅”这部分内容为例,我在课前制作了关于本课主要知识的课件,如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环形山成因的视频以及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讲解本课知识时播放给学生观看。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認识我国探索月球的活动,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我国“嫦娥三号”发射升空、成功落月的信息,以及我国为了更好地探索月球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拓展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小学科学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姚志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信息(教学教研),2013
[2] 陆黎峰.初探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微课”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