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影响

来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反复+Gz暴露对脑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1h组和6h组三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3次+10Gz/3min(两次之间间歇30min)作用。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分别于暴露后1h及6h将大鼠麻醉后原位固定,完整取脑,利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与染色强度的变化。

结果

NOS阳性神经元在脑内的一些特殊核团出现。+Gz重复暴露3次后大鼠脑组织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的形态特点与对照组相似。暴露后1h,大鼠顶叶皮层、海马CA1区及纹状体内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0.0%、250.0%及45.0%(P<0.05);暴露后6h,顶叶皮层、海马CA1区及纹状体内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则分别增加30.0%、300.0%及55.0%(P<0.05)。梨状皮层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上述区域内NOS阳性神经元的灰度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0Gz/3min重复暴露3次可引起大鼠顶叶皮层、海马及纹状体等部位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Gz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解+Gz暴露对血浆及肾脏内皮素(ET-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D 4组(n=12)。A:地面未受离心机+Gz暴露;B:+1Gz;C、D:+10Gz。每次暴露3min,共3次,每次间隔40min。B、C组在+Gz暴露后10min,D组在+Gz暴露后24h,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肾脏匀浆中的ET-1含量。结果+10Gz暴露组较+
目的为了阐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运动能力降低的机制。方法观察了16名高原健康人和15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液粘滞性及运动前后心搏指数、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变化,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病人的血液粘滞性、血压及外周阻力增加,而心搏指数和心指数降低。心搏指数与血球比积呈负相关。病人运动时耐受时间缩短,心指数和血压增加的程度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健康人。结论红细胞和血液粘滞性增加,可能在降低心
目的探讨人体位置改变对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逐跳动脉血压测定技术(Finapres),观察10名男性青年头高位倾斜65°前后动脉压及心率的反应。血压信号长度为6min,将朝同一方向变化(均增大或减小)的连续3个以上心跳的收缩压值和相应延迟1次心跳的心跳间期值进行线性回归,求出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回归线斜率值作为1次自发性动脉压力反射反应的斜率(PRS)。结果平均PRS值
目的探讨招飞体检中进行对比敏感性检查的方法和标准,改进现行视觉功能检查方法。方法用CSF-Ⅰ型对比敏感性检查仪,检查了305名应招男青年在5个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性。结果视力合格组(n=239)和视力不合格组(n=66)的对比敏感性水平,经统计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视力合格组优于视力不合格组。进一步分析了视力合格组的对比敏感性分布,选取了淘汰3%的正常值界限。另外,视力不合格组(VA>0.8)中有些人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为深入研究前庭错觉的发生机制,探讨椭圆囊和球囊在线加速度前庭知觉中的相互作用。方法8名健康青年参加试验。用GL-2000型空间定向障碍模拟器产生的向心加速度模拟线性加速度。用自制的仪器检测前庭知觉。通过调整旋转速度和座舱倾斜角度在冠状平面使椭圆囊和球囊受不同的切线力作用,并测定前庭知觉量(VPV)。分析前庭知觉量与椭圆囊、球囊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当球囊切线力(Ss)固定为1G时,前庭知觉量随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