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治疗床对原发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及靶区边界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锥体束CT(CBCT)联合HexaPOD evo RT 6D床分析原发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推算临床靶区(CTV)的外放边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顺序入组16例原发宫颈癌患者,采用Elekta AXESSE™影像引导立体定向治疗系统,分别于校正前、6D床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行kV-CBCT扫描,获得X线容积影像与计划CT图像自动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得出3个平移方向左右(X)、头脚(Y)、前后(Z)以及3个绕轴旋转方向Rx、Ry、Rz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分次内摆位误差及CTV外放边界。

结果

CBCT联合6D床在线校正明显降低了分次间X(t=3.87, P=0.000)、Z(t=–7.92,P=0.000)、Rx(t=3.05, P=0.003)、Ry(t=–6.87,P=0.000)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y方向摆位误差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2)。考虑分次内摆位误差影响,6D床校正后CTV外扩边界在平移方向分别为2.74、3.90、2.87 mm。

结论

CBCT联合6D床在线校正明显减小原发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平移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缩小靶区外放边界,减小正常组织受量,提高放疗精确性。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血浆锁链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北京医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慢阻肺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根据慢阻肺全球策略的评估标准,将慢阻肺组分为慢阻肺低风险组和慢阻肺高风险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全部受试者的血浆锁链素水平,比较各组受试者锁链素水平的差异。结果共入选健康对照组50名(其中健康非吸烟组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166例患者行HIFU治疗,于治疗后1、3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及超声复查;观察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情况、MRI平扫病灶体积大小等指标。结果HIFU治疗后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全部恢复正常,痛经等临床症状明显改
期刊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组织因子(TF)及癌前促凝物质(CP)在非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NT–DVT)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且排除肿瘤性疾病的患者(NT–DVT组)17例,男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为20名无偿献血者,男10名,女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象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至2014年收治的77例HPS患者,对77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77例患者男女比例相当,诊断HPS时年龄3个月~85岁。原发HPS 5例。继发HPS 72例,其中单纯感染28例,血液系统肿瘤25例,自身免疫病11例,另有8例病因未明。近一半HP
期刊
目的评价七氟醚在不同呼气末浓度下对脊髓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s)监测的影响,探索此类手术应用七氟醚麻醉的可行性,并为临床麻醉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需择期行脊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32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对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0%、0.5%、1.0%、1.5%时的SSEPs波幅和潜伏期进行测量和比较。全麻期间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分析疾病危险因素对CRBSI预后的影响,为早期判断及干预创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内CRBSI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本次调查患者共987例,发生CRBSI者共67例(6.8%),住院期间共死亡24例(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