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熱爱艺术、热爱生活。让美妙的音乐净化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心灵;美的环境;过程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作为我们身处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是不是应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反思呢?为此,我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美的环境
音乐课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氛围中的互动来感悟音乐、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让学生体验音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需要营造恰当的音乐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总体性美的布置
学校设有专用音乐教室。室内的布置应具有人性化与音乐性的特点,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舒适、轻松和愉悦,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浓浓的音乐氛围。例如我们学校音乐室的布置:凳子的色彩缤纷;教室的四周墙壁张贴了各种类型的图片,有世界音乐大师,有音乐大师们形容音乐的美好句子,有色彩鲜艳的京剧脸谱,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音符;教室的后面有童话小屋形状的陈列柜,里面摆放了各种音乐作品和乐器;就连教室的顶上也悬挂了各种手工艺品。这样的布置,营造了浓厚的音乐氛围,让环境成为一种教学资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针对性创设美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还根据每一课或每一个单元的不同内容来布置环境。
例如,教学高中鉴赏模块的《黄河大合唱》时,把音乐教室的课桌摆放成黄河的流向图“几”字形,引起学生自发的“质疑”和联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摆放成这个形状?学生以黄河的儿女坐在“黄河”两岸,也能渗透对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再如在欣赏少数民族音乐之前,老师先播放关于少数民族的一些风土人文的图片再配上同学们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就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好的基础。
二、设计美的教学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历来都是沿用音乐学院的欣赏课模式。即:乐曲整体欣赏,继而分段欣赏,到介绍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以及作品风格,学生再好学也会在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中厌倦和消沉。再加上音像资料的缺乏和器材的落后,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渠道,要提高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素质培养;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因势利导地提高他们的综合鉴赏水平。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目标。
如在给学生欣赏《澧水船夫号子》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缩短与音乐的距离感,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船夫与风浪搏斗的画面,同时让学生随着旋律作一领众和的划船律动。随着音乐速度、力度、情绪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音乐中。再如给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时,多媒体展示地图与学生分析,再展示出诗人写的赞美长江的诗句,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想象,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美的体验。
三、体验美的过程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艺术,音乐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感受美的过程。
1.走近生活,体验情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增加学生的情感和真实体验,以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巧的掌握。
例如在鉴赏《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时,老师可以借助电脑动画展现一幅美丽的苗岭晨景图: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淌。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的唱起了歌,几位苗族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这样通过“图画”辅助聆听,使学生能进一步地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音乐能带给人一种意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实现人的理智生活、道德生活和美感生活的统一。
2.多向思维,体验创新
例如在《阳关三叠》一课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以下学习目标:①学会演唱琴歌《阳关三叠》第一部分,体验乐曲所表现的人们送别友人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境美;②通过聆听、演唱、表演乐曲,理解音乐节奏、旋律与诗歌情感表达的联系,并能按照乐曲的意境有表情地演唱;③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意境创编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再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歌曲《魔王》时,让学生通过音乐展开联想,扮演其中的几位主人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音乐课堂上尽量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合教学的实际。在音乐的参与创造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人格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10期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6期
[3]《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第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心灵;美的环境;过程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作为我们身处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是不是应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反思呢?为此,我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美的环境
音乐课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氛围中的互动来感悟音乐、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让学生体验音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需要营造恰当的音乐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总体性美的布置
学校设有专用音乐教室。室内的布置应具有人性化与音乐性的特点,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舒适、轻松和愉悦,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浓浓的音乐氛围。例如我们学校音乐室的布置:凳子的色彩缤纷;教室的四周墙壁张贴了各种类型的图片,有世界音乐大师,有音乐大师们形容音乐的美好句子,有色彩鲜艳的京剧脸谱,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音符;教室的后面有童话小屋形状的陈列柜,里面摆放了各种音乐作品和乐器;就连教室的顶上也悬挂了各种手工艺品。这样的布置,营造了浓厚的音乐氛围,让环境成为一种教学资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针对性创设美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还根据每一课或每一个单元的不同内容来布置环境。
例如,教学高中鉴赏模块的《黄河大合唱》时,把音乐教室的课桌摆放成黄河的流向图“几”字形,引起学生自发的“质疑”和联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摆放成这个形状?学生以黄河的儿女坐在“黄河”两岸,也能渗透对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再如在欣赏少数民族音乐之前,老师先播放关于少数民族的一些风土人文的图片再配上同学们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就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好的基础。
二、设计美的教学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历来都是沿用音乐学院的欣赏课模式。即:乐曲整体欣赏,继而分段欣赏,到介绍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以及作品风格,学生再好学也会在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中厌倦和消沉。再加上音像资料的缺乏和器材的落后,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渠道,要提高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素质培养;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因势利导地提高他们的综合鉴赏水平。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目标。
如在给学生欣赏《澧水船夫号子》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缩短与音乐的距离感,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船夫与风浪搏斗的画面,同时让学生随着旋律作一领众和的划船律动。随着音乐速度、力度、情绪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音乐中。再如给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时,多媒体展示地图与学生分析,再展示出诗人写的赞美长江的诗句,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想象,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美的体验。
三、体验美的过程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艺术,音乐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感受美的过程。
1.走近生活,体验情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增加学生的情感和真实体验,以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巧的掌握。
例如在鉴赏《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时,老师可以借助电脑动画展现一幅美丽的苗岭晨景图: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淌。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的唱起了歌,几位苗族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这样通过“图画”辅助聆听,使学生能进一步地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音乐能带给人一种意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实现人的理智生活、道德生活和美感生活的统一。
2.多向思维,体验创新
例如在《阳关三叠》一课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以下学习目标:①学会演唱琴歌《阳关三叠》第一部分,体验乐曲所表现的人们送别友人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境美;②通过聆听、演唱、表演乐曲,理解音乐节奏、旋律与诗歌情感表达的联系,并能按照乐曲的意境有表情地演唱;③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意境创编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再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歌曲《魔王》时,让学生通过音乐展开联想,扮演其中的几位主人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音乐课堂上尽量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合教学的实际。在音乐的参与创造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人格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10期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6期
[3]《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第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