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紫砂印象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elyns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改革开放至今。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俊,生于斯,长于斯,1990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学艺,两年后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从艺20年,在紫砂领域铸造着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人生。
  人自出生之日起,便浸淫在“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文化空间中。高俊的紫砂壶作品,很早就表现出一种能力:使茶文化生出光辉的能力。紫砂壶的制作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技艺,同样造型的壶,因表现了艺人发自内心的某种状态、信念和修养而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精神。
  高俊深谙文化底蕴对创作高度的影响,所以他选择了代表中国五千年文化之一的玉器,作为滋养其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玉质坚贞而温润,色泽空灵幻美,领导着中国的玄思,趋向精神人格之美的表现——不但古之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书画、瓷器、书法、诗文、七弦琴等,都以其精光内敛、温润如玉的美为审美意象。”虽然紫砂壶属陶器,本与“玉之美”相去甚远,但由于紫砂材质的特殊性和文人的不断参与,使它有不凡的美誉。紫砂砂而不涩,细而不腻,入手摩挲有温润如玉的“近人”感。高俊正是把握了这个“近人”的玉感,逐渐步入紫砂创作的“类玉”期,进而让“玉的精神”和“玉的美”提升了自己紫砂壶艺的美学境界!
  高俊曾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点拨,他知道顾老“宁可要程寿珍一天三把,也不要俞国良三天一把”的创作理念。力求“一流的就是神品”,神品并不是做得太精致、太周到,而要反映“细微和零散的统一”以及“不可重复或还原性”的整体精神。
  随着技艺的日趋成熟,高俊深感文化在紫砂领域中的断层和缺失。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感受性不同,且有更加广阔的视觉观。中国的艺术观是用“俯仰自得”和“澄怀观道”的精神来欣赏宇宙,进而跃入大自然的节奏中去“游心太玄”。紫砂创作的气韵生动是高俊追求的心灵境界。悟道壶正是这种心境的代表作。紫砂创作的规范性是一种工艺的束缚,所以成熟的技艺往往需要逾越“规范”。紫砂同样要求“无法之法”来体现一种价值追求。
  十年前的高俊,还在因某一部位的不完美、某个处理的不完善而寝食难安,如今的他用作品诠释了紫砂壶的整体精神和技艺要领,也在实现传统需要创造性的转化但又不能背离传统的创作宗旨。高俊能保持一种思维开放的求新兴趣,正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强调过硬的技术和文化精神的感受力。
其他文献
自宋以降,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标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中国瓷器的走向。文人们乐于将瓷器赋予一种他们所认同的美学标准、拟人的审美情趣以及高尚的精神品格。无论是颜色还是质地,都被要求达到充满思想灵性和人文情怀。白菜纹瓷器的应运而生也就再恰如其分不过了。中国文人历来对白菜这种蔬菜极具好感,除了与其质朴不娇柔的特性有关,更大的原因还是来源于白菜青叶白茎,符合文人们清白无瑕、磊落坦白的精神寄托。古人常将
期刊
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活跃着一批画家,他们在“浙派”风靡一时之后,继承元末江南地区文人画的传统,创立具有时代气息的文人画新潮流,后世称之为“吴门画派”,沈周即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沈周画艺精博,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各科,尤以山水画成就最著。他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同时,建立起明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新的审美类型反映出他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气质、理想和感情。  苏州为吴门画派的发祥地,此次苏州博物馆汇聚
期刊
拙著《日本蓬莱纹铜镜研究》于2008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藏日本和镜》于2011年4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拙文《唐镜与唐诗中的蓬莱仙镜》(下称前文)于《中国收藏》的2009年第1期刊载。几年过去,在新资料与新发现的“催促”下,笔者深感有必要对中日铜镜蓬莱纹研究作出若干补遗。  唐镜蓬莱仙境纹  前文图1(即本文图1)问世于盛唐(现为日本正仓院南仓1号镜),这是盛唐至今惟一一面作
期刊
白菜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菜品之一,如此朴素无华的平民家常菜在中国先贤圣哲鬲甑匏革的俗世生活中演绎出丰富多姿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文化的常态,也是历代文人骚客的专利之一。  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时令蔬果界限的模糊与消失,使得白菜在当下的生活中毕显清淡之本态,但在古代先民生活中,其境遇当与今日大不相同,无论是餐桌还是雅颂中都有着较高的待遇。苏轼说“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蟠”;范成大也有诗曰:“拨雪挑来踏地菘,
期刊
在集钞过程中,1945年发行的苏联红军司令部钞票是经常能遇到的,也是集钞的入门品种之一。  苏联红军司令部钞票实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军用钞票,票面上印的发行方为“苏联红军司令部”,实际上它是由前苏联红军随军远东银行发行。  作为典型的军用钞票,苏联红军司令部钞票也称为苏军票、红军票。我们抛开其他一切因素,单纯从收藏的角度来研究苏联红军票可以发现,其版式还是比较丰富的。  从文字来看,苏联红
期刊
刻铜文房珍品因为书画家的亲笔写绘,赋予了它们形式与内容上的艺术美感,而刻铜高手精湛的刻工又为它们平添了浓浓的金石韵味,极富传统文人所追求的清逸、精巧、古朴、自然之雅趣。  刻铜文房用具是指镌刻有图案、文字的铜质文房用品,以刻铜墨盒、刻铜镇尺为大宗,亦有少量的刻铜水盂、刻铜印章盒、刻铜笔架、刻铜墨(砚)屏等。它们诞生于清代中晚期,是中国文房用具中最晚出现的品种,消逝于上世纪50年代,延绵百余年,因之
期刊
点心签儿,作为糕点美食的漂亮“外衣”,作为糕点店或食品店的一纸广告,对中老年朋友来说可谓记忆犹新。点心签儿约兴起于清代中叶,最初以仿单的简单形式出现,又俗称为“门票”。  天津老字号桂顺斋具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津门美食文化与糕点业的代表。桂顺斋始终注重保持传统风味,注重包装宣传,不仅让百姓享受佳味,还通过外化的塑造,给顾客带来美食在精神层面的喜乐内涵。于此,历年印行的花花绿绿的点心签儿便扮演着鲜活灵
期刊
端砚老坑以其优越的发墨性及观赏性历来被公认为砚石之首,其在如今的收藏价值自然也遥遥领先于其他端砚坑口的砚石,更是远胜于其他砚种的砚石。正因如此珍贵,所以对端砚老坑如何认定与鉴别历来是砚台收藏爱好者的胸中块垒。  不过,笔者认为,能够准确地断定端砚的坑口,分清哪个是老坑哪个不是,虽然并非易事,但将大量的实物观察与认真的研究相结合,胸中块垒也就自然化解。但这绝不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更不能将端砚老坑口
期刊
“党代会”报纸是不少红色收藏者涉足的一个专题。在这一张张发黄而充满油墨味的报纸里,可以从中看到祖国前进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变迁。在此,以“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三届党代会报纸为例。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了报道好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等报纸均推出了“十
期刊
说起土耳其,不能不提古代的突厥。突厥在南北朝时期是北方一个很大的国家,其疆域超过南北朝的总和。后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然后又先后被唐朝所灭。有一部分突厥人迁到中亚一带,现在的中亚诸国许多人是其后裔。  从14世纪起,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帝国兴起,在14世纪至15世纪中不断扩张,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国都,延续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从此灭亡。之后先后征服埃及、匈牙利等,建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