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上很多人对政治课存在成见,一说起你是政治老师,他们会哑然失笑,那种不屑已经溢于言表,他们认为政治课“假大空”,除了说教就是“唱高调”。我也经常听到学生谈到最不喜欢的课是政治课,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什么我们把一门能点燃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激情的学科变得如此索然无味,把对学生的一生有极其重要影响的道理变得如此苍白?究其原因,是政治课教学空洞、乏味,除了条条框框,就是死记硬背。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 理论的把握要有深度
政治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主要任务就是“说理”。我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要做到“以理服人”,既不是靠拔高声音,也不是靠强行压制,而是要通过充分的说理让我们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心服口服。例如,在讲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原因”时,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紧迫性,于是我引用了专家的观点: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公民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底线伦理崩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些人内心深处耻辱感和罪恶感这种意识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耻辱感,一些人对任何羞辱的事情就会无所谓;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干了。例如,虐猫女、虐兔女的出现,她们为了赚取几千块钱,对一些弱小的动物施暴,丧失了起码的人性,她们的“时尚”行为背后体现的是灵魂的迷失和嘴脸的丑陋。所以,人一旦丧失了起码的耻辱感,是可怕的。与此同时,耻辱观的混乱,也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有些人将廉洁奉公、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视为不合时宜的“傻冒”行为,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则被认为是出自“人的天然本性”,具有“合理性”;更有少数人以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甚至违法乱纪来显示其拥有的“特权”与“显赫”的地位;我们的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以用名牌为荣,以节俭为“寒酸”,等等。这些都成为塑造社会主义公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清除的障碍。通过对上述社会现象的剖析,加之从科学的理论到实践的论证,把道理说清、讲透,让同学们明了什么是美丽的、什么是丑恶的,在美与丑、荣与辱面前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做,学生的疑惑和抵触情绪会慢慢消失,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除了要加强法制建设,还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肤浅走向深刻,这个过程没有深厚的科学理论功底是无法完成的。
二、 热点的解读要把握好角度
我们面对的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当中思想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开始了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并渴望有人能帮助自己正确认识社会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焦点事件,正确理解许许多多正常的或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政治课不能把握方向、扣住热点,那么在学校里谁还能够担负起这个责任呢?现实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件,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哪一件不与我们的政治学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呢?如果我们在政治学科中放弃了对历史的追问、对现实的反思、对世界的思考,放弃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与他们思想的碰撞,那么我们政治课教学就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必须用鲜活的社会实例丰富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时空跨度。例如,在学习政府要依法行政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频频将社会的关注点聚焦到中国能否依法行政,如何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针对这些情况,2010年1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我及时用这样一段话实施有效点拨:一方面,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一个法治国家中,公民尊重法律,尊重司法公正判决,这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正确态度。这样,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就在情理交融中实现升华,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 典型材料的选择要有力度
我们政治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的,但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材料的选择必须有典型性、针对性。例如,我在体育班讲到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时,针对体育生重视专业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的现状,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作为情境:材料一:邹春兰,14岁开始运动员生涯,她的最好成绩是在1990年获得全国女子举重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1993年,23岁的邹春兰在体工队的食堂打杂三年后,没能得到安置,告别了十年的举重生涯,虽然得到了8万元的伤病补偿,但由于文化水平太低,不善谋生,很快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在一家大众浴池靠搓澡谋生,每月收入不足500元。邹春兰说:“回首痛苦的往事是一种折磨。” 材料二:邓亚萍,前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被誉为“乒乓皇后”,是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现任人民搜索总裁。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8年,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而当时,24岁的邓亚萍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她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面对如此困境,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一直保持1.5的好视力也降到了0.6。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她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得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讲完这两则有针对性的材料,教室里安静了很多,邓亚萍华丽转身与邹春兰惨淡度日的鲜明对比,相信给予同学们的触动已经足以触及灵魂了。那么我们所要进行的说理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 教师要有风度和魅力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他肩负着极强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谨慎。虽然我们不是明星,但是我们的所作所为同样会被几百名学生放大几百倍,不管你有怎样的身体不适,你有怎样的烦恼,抑或你有怎样的不幸,当你站在讲台上,就要像士兵来到战场,像演员登上舞台,当你面对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学生失望,你就必须以百倍的精神,镇定自若地指挥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搏杀。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充实和完善自己,作为政治教师,我们的年龄可以逐渐增长,我们的容颜可以逐渐变老,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必须保持年轻。我们要看报纸、听新闻,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世界的纷争,洞察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抓方向、扣热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讲台上时而妙语连珠,时而神采飞扬,时而痛心疾首,时而语重心长,有时甚至会拍案而起,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被你的思路紧紧地吸引着,这样的政治老师怎么会没有风度,怎么会不让人折服?尊其师信其道,这是政治老师应有的人格魅力。
当许多学生把政治课当成他们的最爱,当过去冷漠麻木的眼神开始充满笑意,当下课铃响同学们还不愿离开教室,当他们发自内心敬重和信服你时,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
一、 理论的把握要有深度
政治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主要任务就是“说理”。我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要做到“以理服人”,既不是靠拔高声音,也不是靠强行压制,而是要通过充分的说理让我们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心服口服。例如,在讲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原因”时,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紧迫性,于是我引用了专家的观点: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公民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底线伦理崩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些人内心深处耻辱感和罪恶感这种意识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耻辱感,一些人对任何羞辱的事情就会无所谓;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干了。例如,虐猫女、虐兔女的出现,她们为了赚取几千块钱,对一些弱小的动物施暴,丧失了起码的人性,她们的“时尚”行为背后体现的是灵魂的迷失和嘴脸的丑陋。所以,人一旦丧失了起码的耻辱感,是可怕的。与此同时,耻辱观的混乱,也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有些人将廉洁奉公、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视为不合时宜的“傻冒”行为,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则被认为是出自“人的天然本性”,具有“合理性”;更有少数人以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甚至违法乱纪来显示其拥有的“特权”与“显赫”的地位;我们的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以用名牌为荣,以节俭为“寒酸”,等等。这些都成为塑造社会主义公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清除的障碍。通过对上述社会现象的剖析,加之从科学的理论到实践的论证,把道理说清、讲透,让同学们明了什么是美丽的、什么是丑恶的,在美与丑、荣与辱面前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做,学生的疑惑和抵触情绪会慢慢消失,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除了要加强法制建设,还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肤浅走向深刻,这个过程没有深厚的科学理论功底是无法完成的。
二、 热点的解读要把握好角度
我们面对的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当中思想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开始了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并渴望有人能帮助自己正确认识社会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焦点事件,正确理解许许多多正常的或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政治课不能把握方向、扣住热点,那么在学校里谁还能够担负起这个责任呢?现实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件,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哪一件不与我们的政治学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呢?如果我们在政治学科中放弃了对历史的追问、对现实的反思、对世界的思考,放弃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与他们思想的碰撞,那么我们政治课教学就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必须用鲜活的社会实例丰富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时空跨度。例如,在学习政府要依法行政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频频将社会的关注点聚焦到中国能否依法行政,如何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针对这些情况,2010年1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我及时用这样一段话实施有效点拨:一方面,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一个法治国家中,公民尊重法律,尊重司法公正判决,这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正确态度。这样,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就在情理交融中实现升华,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 典型材料的选择要有力度
我们政治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的,但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材料的选择必须有典型性、针对性。例如,我在体育班讲到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时,针对体育生重视专业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的现状,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作为情境:材料一:邹春兰,14岁开始运动员生涯,她的最好成绩是在1990年获得全国女子举重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1993年,23岁的邹春兰在体工队的食堂打杂三年后,没能得到安置,告别了十年的举重生涯,虽然得到了8万元的伤病补偿,但由于文化水平太低,不善谋生,很快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在一家大众浴池靠搓澡谋生,每月收入不足500元。邹春兰说:“回首痛苦的往事是一种折磨。” 材料二:邓亚萍,前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被誉为“乒乓皇后”,是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现任人民搜索总裁。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8年,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而当时,24岁的邓亚萍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她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面对如此困境,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一直保持1.5的好视力也降到了0.6。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她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得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讲完这两则有针对性的材料,教室里安静了很多,邓亚萍华丽转身与邹春兰惨淡度日的鲜明对比,相信给予同学们的触动已经足以触及灵魂了。那么我们所要进行的说理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 教师要有风度和魅力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他肩负着极强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谨慎。虽然我们不是明星,但是我们的所作所为同样会被几百名学生放大几百倍,不管你有怎样的身体不适,你有怎样的烦恼,抑或你有怎样的不幸,当你站在讲台上,就要像士兵来到战场,像演员登上舞台,当你面对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学生失望,你就必须以百倍的精神,镇定自若地指挥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搏杀。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充实和完善自己,作为政治教师,我们的年龄可以逐渐增长,我们的容颜可以逐渐变老,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必须保持年轻。我们要看报纸、听新闻,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世界的纷争,洞察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抓方向、扣热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讲台上时而妙语连珠,时而神采飞扬,时而痛心疾首,时而语重心长,有时甚至会拍案而起,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被你的思路紧紧地吸引着,这样的政治老师怎么会没有风度,怎么会不让人折服?尊其师信其道,这是政治老师应有的人格魅力。
当许多学生把政治课当成他们的最爱,当过去冷漠麻木的眼神开始充满笑意,当下课铃响同学们还不愿离开教室,当他们发自内心敬重和信服你时,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