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而言,“改编曲的出现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开拓了“新路径”,《百鸟朝凤》则是众多中国钢琴改编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百鸟朝凤》原本是反映大自然勃勃生机的一首鼓吹乐曲,它最初诞生于民间,主要是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将《百鸟朝凤》改编为唢呐曲,利用唢呐粗犷、率真、灵活的特性,刻画并丰富了角色的艺术性。近代,钢琴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我国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王建中将传统乐曲《百鸟朝凤》改编为钢琴作品,用钢琴的旋律来重组《百鸟朝凤》的各种音色,并且从钢琴演奏的角度,重新设计和声与演奏方式,这让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赢得了国内众多听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钢琴曲之一。
◆关键词: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创作手法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作品概述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王建中先生,王建中先生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2016年在美国逝世。王建中先生的音乐作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便是将中国民族音乐特色融入到钢琴乐器之中,这种中西音乐融合的创作手法,既赋予了传统民族音乐新颖的演奏手法,同时也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百鳥朝凤》最初采用鼓吹乐的演奏形式,在氛围上烘托出热情欢快的音乐情绪,将大自然中百鸟齐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通过音乐的曲调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演奏的曲风粗犷而热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973年,王建中先生在唢呐版《百鸟朝凤》的基础上,创作出钢琴乐器的改编曲形式。在对《百鸟朝凤》改编的过程中,王建中先生注重保持唢呐版《百鸟朝凤》旋律的韵味,充分借鉴唢呐版《百鸟朝凤》的旋律特色。在以钢琴旋律改编时,进行大胆的创新,以全新的艺术形式描绘《百鸟朝凤》中的风土人情和自然之声。王建中先生运用钢琴颤音、泛音、倚音、滑音等独特的音色技法,模拟《百鸟朝凤》乐曲中所要展现的各种鸟鸣之声,用钢琴的旋律和音符展现百鸟争鸣之景。王建中先生所改编的《百鸟朝凤》,向听众描绘了一幅诉说大自然万物自由欢快、乡村老百姓质朴爽朗的生动画卷。
二、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创作手法
(一)作品结构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其在结构上与唢呐版的《百鸟朝凤》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循环交替式的结构形式以及三段插入的曲体结构,来进行绝妙的设计刻画音乐形象。
引子段落,由1—28小节构成。三句对话体的形式构成《百鸟朝凤》的引子段落,以2/4拍的中板沿用原唢呐的开场曲调,在左手加入柔和丰满的和声,用来模仿民间吹奏乐器—笙的独特音色。如谱例1中,运用轻巧的小二度装饰音与极具特色的四、五度和声进行,使得开篇就以热烈的音调与明显的强弱对比表现主题旋律,描绘乡间欢庆热闹的盛大场面。
A段落,由29—50小节构成。乐段开始就用倚音与八度结合,前两乐句以明显的“2+2”形式构成一问一答的a部分,而b部分的乐句打破了固有调性,如谱例2中,加入“#d”音构成短暂离调,以平行五度构成下方声部模仿笙的和声音响,并将第四乐句向外扩展6小节,以便连接插部1段落。
插部1,由51—133小节构成作品最长的乐段。88小节的前半部分采用“7+6”乐节的两个不对称乐句,成为“鸟鸣”前的铺垫阶段,巧妙运用短促弱音构成乐句间的连结。后半部分运用弹性节奏,如谱例3中,运用小二度的倚音技巧进行快速弹奏,用来模仿鸟儿们的鸣叫声,使得整个乐段情绪轻松、欢快。
A1段落,由134—173小节构成快板乐段。如谱例4中,沿用了鸟鸣段落的弹性节奏,以“8+6”乐节的对比乐句构成乐段,旋律声部分别在左右手中交替出现,伴奏声部则以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琶音进行。从乐段的161小节开始左手出现断奏,旋律活泼俏皮,巧妙连接下一个插部。
插部2段,由174—186小节构成,在作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弹性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灵活运用琶音、颤音等各种技巧使得音乐逐渐紧凑,将作品情绪推向高潮。
A2段落,由187—231小节构成。A2段落与A段落结构呼应,如谱例5中,加入“#d”音构成短暂离调,且不断变奏以E为主音旋宫转调,最中回归E徵调,丰富音乐织体。灵活运用断奏、轮指、八度等技巧,在3/4拍与2/4拍中进行交替演奏。
插部3段,仅有232—233两小节构成,是全曲结构中最小且最少的段落。运用倚音、颤音与双附点的结合,以及对音响由弱到强再到弱的控制,惟妙惟肖的模仿蝉鸣音效。
结尾段落,由234—293小节构成。如谱例6中,在快速的急板速度中运用大量重复音以及单音到八度的交替进行,使得乐曲情绪在层层递进中迎来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以四五度叠置的主音E作为结束音符戛然而止,使得听众充满意犹未尽之感。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整体架构,体现了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思维与审美趣味,段落之间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万物共鸣的勃勃生机画面。
(二)装饰音
装饰音在音乐作品中是对旋律进行装饰或辅助的音符,多被作曲家用来丰富曲调以及为作品增辉添色的作用。常用的装饰音有颤音、倚音、波音等类型,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创作中,为了增强钢琴音色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表达,引用了大量装饰音润饰旋律。
1.倚音。倚音,在主要音符前使用,并与主要音符构成级进或跳进关系。王建中在作品中使用了上倚音与下倚音两种类型,在作品第一个旋律乐段的开头,便采用了旋律音上方二度的上倚音。
下倚音在作品中也同样频繁,《百鸟朝凤》的第一个小节就有出现比旋律音低小二度的下倚音,作品中典型的下倚音如60、62、64小节,用以模仿鸟儿的一唱一和,衬托出轻快活泼的音乐氛围。
2.波音。波音是在两个主音之间快速加入上下辅助音所形成的音符。王建中的作品共使用了14个波音,波音可以分为上波音与下波音,作品中仅使用了上波音,为旋律乐句增添了色彩感,使得鸟鸣画面更加活灵活现。 3.颤音。颤音是一种主音与上下方音快速均匀的弹奏技巧。作品中运用了11处颤音。其中最为典型的颤音出现在第三段鸟鸣声中,使用九个连续的颤音用以模仿蝉鸣叫声,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
(三)调式和声
调式与和声是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是体现音乐作品风格、表现民族特色的组成因素。《百鸟朝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它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叠置和弦做铺垫,共同串联整首音乐主题。
1.调式。调式是人类所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以乐句中的其中一个音为主音,并以其为起点与终点,其他音按照顺序依次排列,构成调式音阶。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大多音乐作品都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王建中在创作《百鸟朝凤》中,沿留了原曲的五声调式,并且作品中的大量乐句皆由五声音阶构成。作品开始于“E徵”调式,并且结尾也最终回归主音E上。
2.和声。和声是在音乐中,使用和声技巧手法,能够有效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同时也能增强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和声演奏手法的使用,会使音乐从总体上显得更加紧凑,逻辑脉络也更加明晰。值得注意的是,成长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声演奏手法,它们在体系的构成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的和声演奏手法是在平均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中国和声演奏手法以五声性民族和声为主,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韵味。
由于中国传统和声调式与西洋和声调式的这种差异,使得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和声运用上更为灵活,作品主要体现在二度音程与四、五度叠置和弦的和声运用上。
二度音程因其紧张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大二度音程与小二度音程。 大二度在民族音色上被认为是不和谐中的“温和”,作品中将大二度运用到二段“鸟鸣”之前,用以铺垫热烈、繁盛的氛围,同时大二度音程的运用,使得作品更添民族化色彩。
小二度音程在民族音色中被认为是不和谐中的“尖锐”。更适合表现生活中较为紧张、神秘的特定场景与氛围。王建中在《百鸟朝凤》中采用小二度的震音、颤音的交替进行,用来表现第三乐段中“百鸟争鸣”的场面。
四、五度结构在作品中不仅可以采用单独的四、五度音程出现,也可以采用四、五度叠置而成的和弦结构出现作曲家王建中在《百鸟朝凤》中更多的采用平行手法用来模拟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直接将听众拉入自然空旷的景色中。
(四)音色运用
不同的乐器由于其制作材料与结构的不同,所发出的音色自然也不同。《百鸟朝凤》从鼓吹乐改编为唢呐曲,再到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形式,都各有其独特韵味。钢琴曲《百鸟朝凤》在改编的过程中,继承了唢呐浓郁的地方旋律特色,同时又结合了钢琴的乐器特征。
节奏是表达音乐的最早形式之一,音乐的各项构成内容,都是通过节奏来相互联接的,由此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运用了大量的散拍节奏,这种节奏虽较为自由,但却“形散而神不散”。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节拍的理解进行使用,王建中为了表达民间生活的自由惬意,将三个“鸟鸣”段落都作为散拍节奏进行处理,描绘鸟儿争相鸣叫、热闹自由之景。鸟鸣II部分,整个段落都以散拍形式模仿鸟叫,运用自由的节奏模仿鸟儿唱和争鸣,场面极为生动鲜活。在钢琴演奏中,触键的恰当处理对于音色极为重要,根据强弱音的不同,所运用的具体触键方式也不同。合理的触键方法除了决定音量大小,也能帮助演奏者弹出更好的音色。《百鸟朝凤》中的弱音由于需要大量模仿鳥鸣声,因而不能慢下键,演奏者应胳膊放松以手腕带动手指进行快速下键,要求瞬间且快速的发力从而获得清脆明朗的音色。相较于演奏弱音而言,强音的触键不止需要手腕的带动力量,更要整个身体如后背、大臂、小臂的支撑,将全部力量在触键的一刹那瞬间爆发,从而达到强音的音色效果。
踏板是演奏者在学习钢琴技巧中的必然环节,而踏板的运用也直接影响着演奏者所弹奏出的音色与风格。《百鸟朝凤》主要运用了直踩踏板、抖动踏板等技巧。乐曲开篇便运用了直踩踏板,去增强恢宏壮丽的音响效果与旋律间的连贯性。所谓抖动踏板就是一拍一换,作品中对于布谷鸟、百灵鸟、燕子甚至雄鸡报晓等叫声的模仿,就是通过抖动踏板的运用来保持音色的清脆响亮。
三、结语
《百鸟朝凤》无论是唢呐曲还是钢琴曲,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国内都广受欢迎,也都体现出了中西方艺术形式在相互交融中的发展和进步。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虽叫改编曲,更是另一种创作,它将东方思想文化与西方技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创造新风格、新作品的道路上不仅保留了我国的传统风格,更拓宽了中国的民族发展道路。它的成功,既是我国民族音乐历久弥新的表现,也体现出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创作手法与艺术审美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新一代音乐研究者深入学习和借鉴的。今后在钢琴音乐创作需要遵守自身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的发展,更要继续保留我国独有的民族风格。在吸取优秀作曲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懂得创新与改革,使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道路更具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何川,传统“雅”文化与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D],四川戏剧,2017,(10).
[4]徐敏,钢琴版《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及其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0,(09).
[5]郑爽,中国风格钢琴曲《百鸟朝凤》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6(1):85.
[6]缪艺娇,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民族化语言[J],艺术科技,2017(12).
[7]张颖韬,从中国钢琴改编曲看钢琴音乐民族化[J],艺术教育,2018(1):85-86.
[8]于倩,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分析化艺术教育[J],2008(4).
[9]李江霞,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传统音乐元素分析町学术探讨[J],2010(1).
本文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科研课题,项目编号:CWYB202014。
◆关键词: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创作手法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作品概述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王建中先生,王建中先生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2016年在美国逝世。王建中先生的音乐作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便是将中国民族音乐特色融入到钢琴乐器之中,这种中西音乐融合的创作手法,既赋予了传统民族音乐新颖的演奏手法,同时也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百鳥朝凤》最初采用鼓吹乐的演奏形式,在氛围上烘托出热情欢快的音乐情绪,将大自然中百鸟齐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通过音乐的曲调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演奏的曲风粗犷而热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973年,王建中先生在唢呐版《百鸟朝凤》的基础上,创作出钢琴乐器的改编曲形式。在对《百鸟朝凤》改编的过程中,王建中先生注重保持唢呐版《百鸟朝凤》旋律的韵味,充分借鉴唢呐版《百鸟朝凤》的旋律特色。在以钢琴旋律改编时,进行大胆的创新,以全新的艺术形式描绘《百鸟朝凤》中的风土人情和自然之声。王建中先生运用钢琴颤音、泛音、倚音、滑音等独特的音色技法,模拟《百鸟朝凤》乐曲中所要展现的各种鸟鸣之声,用钢琴的旋律和音符展现百鸟争鸣之景。王建中先生所改编的《百鸟朝凤》,向听众描绘了一幅诉说大自然万物自由欢快、乡村老百姓质朴爽朗的生动画卷。
二、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创作手法
(一)作品结构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其在结构上与唢呐版的《百鸟朝凤》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循环交替式的结构形式以及三段插入的曲体结构,来进行绝妙的设计刻画音乐形象。
引子段落,由1—28小节构成。三句对话体的形式构成《百鸟朝凤》的引子段落,以2/4拍的中板沿用原唢呐的开场曲调,在左手加入柔和丰满的和声,用来模仿民间吹奏乐器—笙的独特音色。如谱例1中,运用轻巧的小二度装饰音与极具特色的四、五度和声进行,使得开篇就以热烈的音调与明显的强弱对比表现主题旋律,描绘乡间欢庆热闹的盛大场面。
A段落,由29—50小节构成。乐段开始就用倚音与八度结合,前两乐句以明显的“2+2”形式构成一问一答的a部分,而b部分的乐句打破了固有调性,如谱例2中,加入“#d”音构成短暂离调,以平行五度构成下方声部模仿笙的和声音响,并将第四乐句向外扩展6小节,以便连接插部1段落。
插部1,由51—133小节构成作品最长的乐段。88小节的前半部分采用“7+6”乐节的两个不对称乐句,成为“鸟鸣”前的铺垫阶段,巧妙运用短促弱音构成乐句间的连结。后半部分运用弹性节奏,如谱例3中,运用小二度的倚音技巧进行快速弹奏,用来模仿鸟儿们的鸣叫声,使得整个乐段情绪轻松、欢快。
A1段落,由134—173小节构成快板乐段。如谱例4中,沿用了鸟鸣段落的弹性节奏,以“8+6”乐节的对比乐句构成乐段,旋律声部分别在左右手中交替出现,伴奏声部则以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琶音进行。从乐段的161小节开始左手出现断奏,旋律活泼俏皮,巧妙连接下一个插部。
插部2段,由174—186小节构成,在作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弹性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灵活运用琶音、颤音等各种技巧使得音乐逐渐紧凑,将作品情绪推向高潮。
A2段落,由187—231小节构成。A2段落与A段落结构呼应,如谱例5中,加入“#d”音构成短暂离调,且不断变奏以E为主音旋宫转调,最中回归E徵调,丰富音乐织体。灵活运用断奏、轮指、八度等技巧,在3/4拍与2/4拍中进行交替演奏。
插部3段,仅有232—233两小节构成,是全曲结构中最小且最少的段落。运用倚音、颤音与双附点的结合,以及对音响由弱到强再到弱的控制,惟妙惟肖的模仿蝉鸣音效。
结尾段落,由234—293小节构成。如谱例6中,在快速的急板速度中运用大量重复音以及单音到八度的交替进行,使得乐曲情绪在层层递进中迎来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以四五度叠置的主音E作为结束音符戛然而止,使得听众充满意犹未尽之感。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整体架构,体现了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思维与审美趣味,段落之间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万物共鸣的勃勃生机画面。
(二)装饰音
装饰音在音乐作品中是对旋律进行装饰或辅助的音符,多被作曲家用来丰富曲调以及为作品增辉添色的作用。常用的装饰音有颤音、倚音、波音等类型,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创作中,为了增强钢琴音色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表达,引用了大量装饰音润饰旋律。
1.倚音。倚音,在主要音符前使用,并与主要音符构成级进或跳进关系。王建中在作品中使用了上倚音与下倚音两种类型,在作品第一个旋律乐段的开头,便采用了旋律音上方二度的上倚音。
下倚音在作品中也同样频繁,《百鸟朝凤》的第一个小节就有出现比旋律音低小二度的下倚音,作品中典型的下倚音如60、62、64小节,用以模仿鸟儿的一唱一和,衬托出轻快活泼的音乐氛围。
2.波音。波音是在两个主音之间快速加入上下辅助音所形成的音符。王建中的作品共使用了14个波音,波音可以分为上波音与下波音,作品中仅使用了上波音,为旋律乐句增添了色彩感,使得鸟鸣画面更加活灵活现。 3.颤音。颤音是一种主音与上下方音快速均匀的弹奏技巧。作品中运用了11处颤音。其中最为典型的颤音出现在第三段鸟鸣声中,使用九个连续的颤音用以模仿蝉鸣叫声,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
(三)调式和声
调式与和声是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是体现音乐作品风格、表现民族特色的组成因素。《百鸟朝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它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叠置和弦做铺垫,共同串联整首音乐主题。
1.调式。调式是人类所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以乐句中的其中一个音为主音,并以其为起点与终点,其他音按照顺序依次排列,构成调式音阶。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大多音乐作品都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王建中在创作《百鸟朝凤》中,沿留了原曲的五声调式,并且作品中的大量乐句皆由五声音阶构成。作品开始于“E徵”调式,并且结尾也最终回归主音E上。
2.和声。和声是在音乐中,使用和声技巧手法,能够有效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同时也能增强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和声演奏手法的使用,会使音乐从总体上显得更加紧凑,逻辑脉络也更加明晰。值得注意的是,成长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声演奏手法,它们在体系的构成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的和声演奏手法是在平均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中国和声演奏手法以五声性民族和声为主,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韵味。
由于中国传统和声调式与西洋和声调式的这种差异,使得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和声运用上更为灵活,作品主要体现在二度音程与四、五度叠置和弦的和声运用上。
二度音程因其紧张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大二度音程与小二度音程。 大二度在民族音色上被认为是不和谐中的“温和”,作品中将大二度运用到二段“鸟鸣”之前,用以铺垫热烈、繁盛的氛围,同时大二度音程的运用,使得作品更添民族化色彩。
小二度音程在民族音色中被认为是不和谐中的“尖锐”。更适合表现生活中较为紧张、神秘的特定场景与氛围。王建中在《百鸟朝凤》中采用小二度的震音、颤音的交替进行,用来表现第三乐段中“百鸟争鸣”的场面。
四、五度结构在作品中不仅可以采用单独的四、五度音程出现,也可以采用四、五度叠置而成的和弦结构出现作曲家王建中在《百鸟朝凤》中更多的采用平行手法用来模拟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直接将听众拉入自然空旷的景色中。
(四)音色运用
不同的乐器由于其制作材料与结构的不同,所发出的音色自然也不同。《百鸟朝凤》从鼓吹乐改编为唢呐曲,再到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形式,都各有其独特韵味。钢琴曲《百鸟朝凤》在改编的过程中,继承了唢呐浓郁的地方旋律特色,同时又结合了钢琴的乐器特征。
节奏是表达音乐的最早形式之一,音乐的各项构成内容,都是通过节奏来相互联接的,由此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运用了大量的散拍节奏,这种节奏虽较为自由,但却“形散而神不散”。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节拍的理解进行使用,王建中为了表达民间生活的自由惬意,将三个“鸟鸣”段落都作为散拍节奏进行处理,描绘鸟儿争相鸣叫、热闹自由之景。鸟鸣II部分,整个段落都以散拍形式模仿鸟叫,运用自由的节奏模仿鸟儿唱和争鸣,场面极为生动鲜活。在钢琴演奏中,触键的恰当处理对于音色极为重要,根据强弱音的不同,所运用的具体触键方式也不同。合理的触键方法除了决定音量大小,也能帮助演奏者弹出更好的音色。《百鸟朝凤》中的弱音由于需要大量模仿鳥鸣声,因而不能慢下键,演奏者应胳膊放松以手腕带动手指进行快速下键,要求瞬间且快速的发力从而获得清脆明朗的音色。相较于演奏弱音而言,强音的触键不止需要手腕的带动力量,更要整个身体如后背、大臂、小臂的支撑,将全部力量在触键的一刹那瞬间爆发,从而达到强音的音色效果。
踏板是演奏者在学习钢琴技巧中的必然环节,而踏板的运用也直接影响着演奏者所弹奏出的音色与风格。《百鸟朝凤》主要运用了直踩踏板、抖动踏板等技巧。乐曲开篇便运用了直踩踏板,去增强恢宏壮丽的音响效果与旋律间的连贯性。所谓抖动踏板就是一拍一换,作品中对于布谷鸟、百灵鸟、燕子甚至雄鸡报晓等叫声的模仿,就是通过抖动踏板的运用来保持音色的清脆响亮。
三、结语
《百鸟朝凤》无论是唢呐曲还是钢琴曲,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国内都广受欢迎,也都体现出了中西方艺术形式在相互交融中的发展和进步。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虽叫改编曲,更是另一种创作,它将东方思想文化与西方技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创造新风格、新作品的道路上不仅保留了我国的传统风格,更拓宽了中国的民族发展道路。它的成功,既是我国民族音乐历久弥新的表现,也体现出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创作手法与艺术审美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新一代音乐研究者深入学习和借鉴的。今后在钢琴音乐创作需要遵守自身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的发展,更要继续保留我国独有的民族风格。在吸取优秀作曲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懂得创新与改革,使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道路更具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何川,传统“雅”文化与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D],四川戏剧,2017,(10).
[4]徐敏,钢琴版《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及其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0,(09).
[5]郑爽,中国风格钢琴曲《百鸟朝凤》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6(1):85.
[6]缪艺娇,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民族化语言[J],艺术科技,2017(12).
[7]张颖韬,从中国钢琴改编曲看钢琴音乐民族化[J],艺术教育,2018(1):85-86.
[8]于倩,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分析化艺术教育[J],2008(4).
[9]李江霞,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传统音乐元素分析町学术探讨[J],2010(1).
本文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科研课题,项目编号:CWYB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