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者,将其根据病情分为三组,分别使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MMC)术中敷贴以及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组采取单纯睫状体光凝术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值为24.16±1.22mmHg,大于22mmHg,其余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小于22mmHg。三组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眼压,但采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1wk内眼压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有视力的眼不适合采取此种治疗方式。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光凝术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7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49-0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较强的眼部疾病,在临床中很难治愈。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压升高,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的损害。本病常常继发于各种眼部或全身性的血管疾病中,病情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失明。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因此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者分别使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术中敷贴以及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三种治疗后对三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者,年龄22—70岁,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0人,组间患者无明显差异。1组患者40人,72只眼,采取单纯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2组患者40人,75只眼,采取小梁切除术+MMC敷贴结合治疗。3组患者40人,73只眼,采取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方式。120例患者中视网膜经脉阻塞33人,视网膜血管炎21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7人,高血压眼底病变29人。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
1.2治疗方式。2组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尽早完成光凝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根据术前眼压控制情况,眼压在35mmHg以下行180°范围睫状体光凝30~40点(避开3∶00,9∶00位);眼压在35mmHg以上行270°范围睫状体光凝50~60点(避开3∶00,9∶00位)[1]。
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常规准备散瞳,表面麻醉,前房放液0.1mL,于颞下角巩膜缘后4.0mm处垂直刺穿巩膜入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入avastin1.25mg/0.05mL,出针后湿棉签挤压进针口1~2min[2]。
小梁切除术+MMC敷贴: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用0.4g/LMMC溶液浸湿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4min,之后用生理盐水200mL反复冲洗角膜、结膜和滤过区残余药液。
引流阀植入术:将引流阀经固定孔缝合固定于角膜缘后8~10mm处上直肌与水平肌之间的巩膜,在同一象限的玻切手术穿刺口处将引流管由此口植入前玻璃体腔,以瞳孔区刚能观察到引流管口为佳。
1.3效果评定。根据正常人眼压标准进行评定:术后眼压>7mmHg,<22mmHg视为手术成功。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资料以X±S表示,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后统计数据如下:
表1治疗效果(120例)
患者组别治疗前眼压(mmHg)治疗后眼压(mmHg)P值1组(单纯睫状体光凝术)47.24±2.5824.16±1.22<0.052组(小梁切除术+MMC敷贴)48.62±3.3113.11±1.41<0.053组(引流阀植入术)49.16±4.4717.23±1.74<0.05注: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眼部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进而导致小梁网阻塞眼压升高,而此种眼压升高病变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状况[3]。本病患者中多数患者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阻塞两种类型,而其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多为手术治疗,为研究各种手术方式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疗效,本院在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发现:在1组采取单纯睫状体光凝术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值为24.16±1.22mmHg,大于22mmHg,2组采取小梁切除术+MMC敷贴的40例患者术后眼压为13.11±1.41mmHg,小于22mmHg,3组采取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方式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值为17.23±1.74mmHg,小于22mmHg。三组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较P值均小于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院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单纯睫状体光凝术的患者在术后1wk内眼内压的控制度较差,很难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多数患者均在3—12mo才能够达到正常值。此种持续性高眼压对眼睛以及视力的伤害非常大,因此我院认为有视力的眼不适合采取此种治疗方式。而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联合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效果较好,治疗术后几乎不会有由于引流管触碰角膜内皮细胞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或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情况发生,并且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切口离角膜较远不会损伤角膜的屈光状态。
总的来说,在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中,单纯睫状体光凝术、小梁切除术+MMC敷贴以及引流阀植入术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但对于有视力的眼不适合使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要尽量选取后两种治疗方式,保护眼睛的视功能。参考文献
[1]孙洪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1(32):24-26
[2]张俊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刊),2013,22(08):31-33
[3]蘇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2011,13(17):48-50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光凝术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7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49-0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较强的眼部疾病,在临床中很难治愈。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压升高,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的损害。本病常常继发于各种眼部或全身性的血管疾病中,病情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失明。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因此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者分别使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术中敷贴以及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三种治疗后对三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者,年龄22—70岁,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0人,组间患者无明显差异。1组患者40人,72只眼,采取单纯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2组患者40人,75只眼,采取小梁切除术+MMC敷贴结合治疗。3组患者40人,73只眼,采取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方式。120例患者中视网膜经脉阻塞33人,视网膜血管炎21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7人,高血压眼底病变29人。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
1.2治疗方式。2组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尽早完成光凝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根据术前眼压控制情况,眼压在35mmHg以下行180°范围睫状体光凝30~40点(避开3∶00,9∶00位);眼压在35mmHg以上行270°范围睫状体光凝50~60点(避开3∶00,9∶00位)[1]。
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常规准备散瞳,表面麻醉,前房放液0.1mL,于颞下角巩膜缘后4.0mm处垂直刺穿巩膜入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入avastin1.25mg/0.05mL,出针后湿棉签挤压进针口1~2min[2]。
小梁切除术+MMC敷贴: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用0.4g/LMMC溶液浸湿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4min,之后用生理盐水200mL反复冲洗角膜、结膜和滤过区残余药液。
引流阀植入术:将引流阀经固定孔缝合固定于角膜缘后8~10mm处上直肌与水平肌之间的巩膜,在同一象限的玻切手术穿刺口处将引流管由此口植入前玻璃体腔,以瞳孔区刚能观察到引流管口为佳。
1.3效果评定。根据正常人眼压标准进行评定:术后眼压>7mmHg,<22mmHg视为手术成功。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资料以X±S表示,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后统计数据如下:
表1治疗效果(120例)
患者组别治疗前眼压(mmHg)治疗后眼压(mmHg)P值1组(单纯睫状体光凝术)47.24±2.5824.16±1.22<0.052组(小梁切除术+MMC敷贴)48.62±3.3113.11±1.41<0.053组(引流阀植入术)49.16±4.4717.23±1.74<0.05注: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眼部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进而导致小梁网阻塞眼压升高,而此种眼压升高病变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状况[3]。本病患者中多数患者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阻塞两种类型,而其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多为手术治疗,为研究各种手术方式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疗效,本院在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患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发现:在1组采取单纯睫状体光凝术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值为24.16±1.22mmHg,大于22mmHg,2组采取小梁切除术+MMC敷贴的40例患者术后眼压为13.11±1.41mmHg,小于22mmHg,3组采取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方式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值为17.23±1.74mmHg,小于22mmHg。三组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较P值均小于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院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单纯睫状体光凝术的患者在术后1wk内眼内压的控制度较差,很难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多数患者均在3—12mo才能够达到正常值。此种持续性高眼压对眼睛以及视力的伤害非常大,因此我院认为有视力的眼不适合采取此种治疗方式。而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联合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效果较好,治疗术后几乎不会有由于引流管触碰角膜内皮细胞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或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情况发生,并且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切口离角膜较远不会损伤角膜的屈光状态。
总的来说,在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中,单纯睫状体光凝术、小梁切除术+MMC敷贴以及引流阀植入术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但对于有视力的眼不适合使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要尽量选取后两种治疗方式,保护眼睛的视功能。参考文献
[1]孙洪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1(32):24-26
[2]张俊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刊),2013,22(08):31-33
[3]蘇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2011,13(1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