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不愉悦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校及周边地区近200名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状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你希望怎样上语文课?”“你对什么样的语文课感兴趣,什么样的语文课不感兴趣,为什么?”“你们为什么只想读故事、讲故事,看课外书,不想读课文?”等问题。
  一、 对语文课不愉悦的成因分析
  1. 课堂压抑使学生语文学习无激情
  在问卷 “你希望怎样上语文课”一项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说:语文课本来应该快乐的,希望老师开心活泼地给我们上课,多些课外相关的东西,这样,我们会觉得很轻松。我们对老师一本正经的、低沉的、严肃的上课不感兴趣,这样感觉很有压力。
  从调查得知:语文课不愉悦主要来自教师。语文课本来应该快乐的,因为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很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语言优美,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学生课前也读得津津有味,而一到课堂,在教师“一本正经”的讲解下,课文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兴趣荡然无存。为什么呢?教师严厉,课堂严肃,这是教师以惯有“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偏重说教,轻视生动,遵守约定俗成的条文,造成了学生的课堂压抑。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需求,带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及对语文学习的美好渴望,这样才能逐步达提升学生到语文素养的目的。
  调查中15%的学生对话剧表演的语文课感兴趣,原因是表演时可以让其开怀大笑。他们对开放的语文课感兴趣,如习作课——捉西瓜虫、野炊等,因为同学们都想去玩,希望教师抓住这一心理来上好语文课。
  由此看来,学生心中“开放”的语文课,“活泼”的语文课,就是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的课堂”。带领学生到操场捉虫,捉蚂蚱,像“小豆豆”一样到田边去看油菜花,观察花粉传播过程。玩中学,学中玩,这是他们的需要,他们怎能不喜欢?
  2. 课堂单调使学生语文学习无兴趣
  调查中发现约10%的学生希望语文课上,老师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故事,这样可以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課文的作者和人物。整天就是读、讲、写字、默字,抄课文的语文课,他们很不喜欢。
  从调查得知:语文课堂不能就课论课。因为有许多课文学生对其前因后果,时代背景一无所知。如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组课文,学生如果不了解“二战”“抗战”时期的背景,对这组课文的理解就只能是支离破碎的,如果把本组课文放在“二战”“抗战”历史的大背景中学习,文本中人物形象会更加丰满,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会更加丰厚,情操陶冶就更加分明深刻。
  在“你为什么喜欢读故事,不喜欢读课文”一项调查中,学生说:因为我们喜欢新事物,不喜欢以前知道的事情。读故事想读哪个就读哪个,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任凭个人自由选择,而读课文还有人控制,一点自由也没有。
  的确,一堂课前后始终在围绕一篇文章进行,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不像读故事有选择性、新颖性。现有的教学中,往往不能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在每一课上将一些新故事、新资料呈现给学生,使语文课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故事书,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书籍资料中各取所需。
  调查中许多学生说:“不想读课文,是因为课文已经读腻了,而课外书就不一样了,读完一本就会有新的。”
  课文“读腻了”,什么情况下会“腻”?读得单调,遍数多,又不动脑筋。课文的大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独立阅读都能理解。因此,对于这样平白易懂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清晰简明的教学方法,无需总是领着学生反复咀嚼,也不需要过于繁复精巧的设计。与其让学生读腻,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如让学生以课文为本,拓展相关内容把书本读厚。
  二、 让语文课愉悦的对策
  1. 以“一”带“十”,拓宽学生视野。
  在调查中,学生希望语文学习要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多读书,而且能够有自己的选择,教师主要尽可能的给予尊重,就像“法国葡萄园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给人自由,让人自主选择”。现行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可以根据单元主题选择一篇文章带出一组文章。如学习《生命的壮歌》一课后,我们就给学生介绍了:《大象的责任》《报恩的蝴蝶》《沙漠之树》《高贵的秘密》《军犬黑子》等文章,分两天让学生分享了这些文章,使学生认识到动植物之间的义务合作精神,读厚课文的同时受到了人文方面的启发。其实,课本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许多与之匹配的课外文章。课前预习时,师生有目的地从网络、校内外图书室等搜集类似的文章,在课堂上直接指导学生阅读。源源不断的新文章,怎能会不激起学生的阅读期望?
  2. 以“写”代“讲”,促进学生内化。
  学生不喜欢反复读课文,不喜欢老师的“讲”,一些浅显的课文何不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以“写”代“讲”呢?让学生直接接触课内外语言材料,在其倾吐运用的基础上,促进内化、吸纳,在此静思冥想中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如学习苏教版四下第五单元“动物与人”这组课文,让学生以“——(动物)真值得——(谁)——(学习、敬佩、钦佩)”为题写一篇日记,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上的,学生很感兴趣。几乎每篇习作都流淌着他们真挚的情感。学生在读写的同时,历练了语言及思想!写,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人文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3. 以“演”代“悟”,激发学生外显。
  学生学习了《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之后,了解了课本剧的特点,并进行课本剧排演的综合性学习。此后,当学生读完《绿野仙踪》一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这部电影,而后安排学生分组分章编写剧本,根据小组里自己承担的角色做道具,表演,学生编演得像模像样。铁皮人头戴一顶银色的电光纸做成的高高的帽子,身穿一件银色电光纸围成的衬衫,胸口内部再塞一个圆圆的金属盒盖,多萝西救他时一敲打,就发出“砰砰砰”的声响,每当这时,同学们个个笑开了花,这样的学习多愉悦啊!
  语文学习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发掘文本内在的情趣因子,还语文学习的丰富与多彩,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愉悦的感受,进而热爱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并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三堡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创设情境,感受北风的冷  (上课后,教师轻轻地推开北边的窗户,呼呼的北风吹进来,同学们不由得缩起了头,奇异地看着老师)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用这样的眼神看着老师呢?  生:今天的北风这么大,老师为什么还要开窗户?  生:我的脸摸上去冷冰冰的,小手已经冰凉了。  生:冷风直往我脑后灌,我快受不了了。  师:这北风真厉害,我们还是将窗户关上,把北风挡在外面吧。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北风有关。
期刊
一、 赏识激励——点亮习作心灯  不少知名人士在回忆自己写作的经历时,时常会提及儿时激起自己写作兴趣、领自己进入文学之门的老师。教师在给学生点评时,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习作中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使之获得写作前进的动力,点亮习作心灯。  如在点评学生习作《难忘茶香》时,我这样写道:“读着文章,仿佛闻到了那一阵茶香,依稀看到了那一片绿色的茶山,耳边回荡着《采茶曲》,这是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的浓浓
期刊
一、 复习导入,呈现整体  1. 听写词语  瑞典机械爆炸艰苦逝世实验  毫不气馁 荒山野岭 劈山筑路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尽量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  二、 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书,看看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失败和痛苦,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 交流
期刊
【片段一】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很多陌生的字眼对柳树进行描述,请你找到这些词句,好好品味,你感受到了什么?  3. 交流,相机进行读说训练。  “生铁铁锭”——把自己的身躯当做与环境抗争的武器。  “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苍郁的绿,深沉的绿。理解“锻”“铸”: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就像巨大的熔炉,它
期刊
一、 互动交流读书的三重境界  (一) 体验读书的第一重境界  1. 看图片,猜书名。(《鲁滨逊漂流记》)  这堂课,老师就同大家一起伴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同走进这本世界名著。  2. 听说有几位同学已读过这本书了,还想读吗?(想!)名著是百读不厌的。大家都知道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那么,读书还有三重境界,知道吗?(不知道)  3. 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体验读书第一重境界:“吞”
期刊
一、 明确阅读意义  我在班级通过下发阅读倡议书,明确读书带给我们的益处,邀请家长参与儿童课外阅读活动。在动员会上,我把搜集的关于亲子阅读的一些相关资料,做成PPT,播放给家长看。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分享其中乐趣;一起交流,能催生孩子的读书热情。  二、 呵护阅读天性  儿童的思维趋于形象、直观,他们更乐于阅读一些生动的、形象的、符合儿童思维的书籍。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儿童对于阅读的心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组织下,小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和学习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课堂学习和学科学习,没有特定的教材框架,也没有专家的预先规划,更没有特定的知识体系。如何确定真正能让学生得到锻炼,提高能力的活动主题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提出鲜活的、有价值的活动主题来开展活动。  一、 源于学生生活,提出活动主题  生活是丰富的、重要的教
期刊
茉莉,平淡无奇;茉莉,洁白纯净;茉莉,清香无比。课文《爱如茉莉》如同茉莉,幽香袅袅,沁人心脾。    一、 文如茉莉    课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没有华丽的辞藻,全文似清丽的水墨画,似清澈的山泉,似清香的绿茶,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照看妈妈”这件小事娓娓道来。  作者在开头就给我们呈现一幅温馨的画面:妈妈在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修剪茉莉花枝,给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当作者
期刊
教育应当是“爱与意志”的教育。美国哲学家罗洛·梅说过:“爱与意志之所以相提并论,是因为两者是人的存在感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是面临选择的行为。”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懂得对知识和技能的热爱,并因此磨练顽强的意志,为今后人生的发展积累可贵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教育的基本意义之一。  我曾经作为嘉宾参加过苏州教育台“心灵成长”栏目的拍摄,话题为“孩子参加课外各类考级项目的是与非”,印象比
期刊
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十四节课,十四场精彩;十四位老师,十四种风格。各有各的独特,各有各的专长,令人倾羡,令人折服。  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章婧老师,她一上台,一说话,一笑,一语,瞬间便把学生们引入了“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中。那些天然的、活泼的、富有野趣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们深深陶醉,连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也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有着浓浓的文学色彩,也有着浓浓的儿童意韵,这应该就是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