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实施5年来,青岛市根据国家赋予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功能定位,努力拓展“带”的宽度,挺进“路”的纵深,积极作为担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推进措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成功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0个国际组织或机构负责人出席峰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果最多的一次峰会。青岛市抓住此次机遇布局“上合+X”全球经贸合作,以其开放性、多元性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青岛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全面推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公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努力打造“海”有青岛港、“铁”有中心站(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的“双轮驱动”模式,形成“港站一体化”架构,推动海铁联运突破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横贯东西”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海、陆、空交通运输效能实现全面提升,其中,海铁联运箱量持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2018年上半年完成51.6万标箱,同比增长54.6%。
海运方面,青岛港已与圣彼得堡港、迈阿密港等全球22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深化与缅甸皎漂港等重要港口合资合作,累计开辟海上航线175条,集装箱航线约160条,通航国家和地区180余个。
空运方面,青岛机场空中航线达到186条,通航城市106个,实现与欧美澳地区重要航空枢纽节点城市的空中对接。
陆运方面,2017年开通了“青岛号”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中欧班列、“东盟专线”5条国际班列。青岛市被列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胶州湾国际物流园获批全国首批示范项目。
多式联运方面,在山东省内、陕西、新疆等省市合资合作建设10余个内陆港,全市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达到37条;开行“胶黄小运转”班列、即黄班列,成立全国首家地方“多式联运发展联盟”;建立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进境集装箱放行时间由4小时缩短到5分钟;创新检验检疫通关模式,对清单外货物统一实施“三通两直”的便捷通关放行模式。
青岛市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拓展贸易领域,对外经贸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出台实施《金融合作组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行动方案》《关于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指导意见》等金融政策。2015年以来,青岛市与17家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4家,与英国、新加坡等全球18个国家、地区建立财富管理合作关系,达成合作意向50余项。青岛市银行机构累计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投资项目的84家大型企业授信860.3亿元,贷款余额445.1亿元,创新信贷产品12个、创新金融服务13项,支持3000余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开展贸易投资与建设合作。
从园区建设上看,青岛市在巴基斯坦、南非、印尼等沿线地区规划建设了17个经贸合作园区,其中,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成为我国唯一经商务部批准的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互动的合作园区,海尔—鲁巴工业园等6个境外合作区纳入商务部重点项目库,在全国、山东省分别占比5.8%和42.9%。
从发展机制看,青岛市首创境外工商中心,布局全球经贸合作“驿站”,为青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服务,促进双向投资贸易合作。目前,青岛市已在新加坡、德国、以色列等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运行,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培育了“青建+”融合发展创新模式,青建集团已带动150多家中小企业“走出去”,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青岛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与沿线国家的交往合作,着力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为了推进青岛市“一带一路”交流交往深入发展,青島市率先在山东省内加强组织建设。青岛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市51个部门共同组成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实施了《青岛市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总体实施方案》,组建了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中国海洋大学“海上丝路”研究院和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同时,青岛市将长期举办板桥论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青岛论坛等。
2015年以来,青岛市持续组织企业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合作。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柏林旅游展、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美国迈阿密国际邮轮展等17个国际知名展会;在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丝路对话”经贸活动45场,与韩国釜山、荷兰海牙63个城市或商务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赴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青岛旅游宣传活动,2017年共吸引海外游客近150万人次;在俄罗斯等国家建立26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活动30余场次。
2015年以来,青岛市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引智、引才,强化青岛影响力。青岛市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青岛峰会,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代表参与,并成立了国内首个国际化人才智力合作联盟;设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秘书处,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3个成员加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青岛向心力”;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在澳大利亚建成首个海外基地—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逐步构建起全球海洋科研协同网络。
2015年以来,青岛市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青岛市级领导赴匈牙利、毛里求斯、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访问达52批次,接待南非副总统、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等沿线重要来宾、团组来访530余批次,有效推动了商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青岛市已经与德国曼海姆、秘鲁卡亚俄等沿线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友城总数达到70个,遍及全球37个国家。
2015年以来,青岛市坚持向世界传递青岛声音,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播出《关注青岛》栏目,以中、英、德、法4种语言落地160多个国家的240多个城市,青岛声音广泛传播。2018年上合峰会期间,30余家西方主流媒体、67家上合组织国家媒体集中报道了青岛峰会盛事,“青岛声音”实现对外宣传精准覆盖。
未来,青岛市将坚持高点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动能转换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经贸合作先行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人文交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海洋发展中心,使青岛成为立足山东、面向全球的一颗明珠。
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成功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0个国际组织或机构负责人出席峰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果最多的一次峰会。青岛市抓住此次机遇布局“上合+X”全球经贸合作,以其开放性、多元性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交通网络多维扩展
青岛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全面推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公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努力打造“海”有青岛港、“铁”有中心站(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的“双轮驱动”模式,形成“港站一体化”架构,推动海铁联运突破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横贯东西”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海、陆、空交通运输效能实现全面提升,其中,海铁联运箱量持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2018年上半年完成51.6万标箱,同比增长54.6%。
海运方面,青岛港已与圣彼得堡港、迈阿密港等全球22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深化与缅甸皎漂港等重要港口合资合作,累计开辟海上航线175条,集装箱航线约160条,通航国家和地区180余个。
空运方面,青岛机场空中航线达到186条,通航城市106个,实现与欧美澳地区重要航空枢纽节点城市的空中对接。
陆运方面,2017年开通了“青岛号”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中欧班列、“东盟专线”5条国际班列。青岛市被列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胶州湾国际物流园获批全国首批示范项目。
多式联运方面,在山东省内、陕西、新疆等省市合资合作建设10余个内陆港,全市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达到37条;开行“胶黄小运转”班列、即黄班列,成立全国首家地方“多式联运发展联盟”;建立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进境集装箱放行时间由4小时缩短到5分钟;创新检验检疫通关模式,对清单外货物统一实施“三通两直”的便捷通关放行模式。
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青岛市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拓展贸易领域,对外经贸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出台实施《金融合作组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行动方案》《关于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指导意见》等金融政策。2015年以来,青岛市与17家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4家,与英国、新加坡等全球18个国家、地区建立财富管理合作关系,达成合作意向50余项。青岛市银行机构累计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投资项目的84家大型企业授信860.3亿元,贷款余额445.1亿元,创新信贷产品12个、创新金融服务13项,支持3000余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开展贸易投资与建设合作。
从园区建设上看,青岛市在巴基斯坦、南非、印尼等沿线地区规划建设了17个经贸合作园区,其中,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成为我国唯一经商务部批准的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互动的合作园区,海尔—鲁巴工业园等6个境外合作区纳入商务部重点项目库,在全国、山东省分别占比5.8%和42.9%。
从发展机制看,青岛市首创境外工商中心,布局全球经贸合作“驿站”,为青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服务,促进双向投资贸易合作。目前,青岛市已在新加坡、德国、以色列等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运行,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培育了“青建+”融合发展创新模式,青建集团已带动150多家中小企业“走出去”,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对外交往成果丰硕
青岛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与沿线国家的交往合作,着力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为了推进青岛市“一带一路”交流交往深入发展,青島市率先在山东省内加强组织建设。青岛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市51个部门共同组成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实施了《青岛市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总体实施方案》,组建了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中国海洋大学“海上丝路”研究院和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同时,青岛市将长期举办板桥论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青岛论坛等。
2015年以来,青岛市持续组织企业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合作。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柏林旅游展、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美国迈阿密国际邮轮展等17个国际知名展会;在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丝路对话”经贸活动45场,与韩国釜山、荷兰海牙63个城市或商务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赴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青岛旅游宣传活动,2017年共吸引海外游客近150万人次;在俄罗斯等国家建立26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活动30余场次。
2015年以来,青岛市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引智、引才,强化青岛影响力。青岛市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青岛峰会,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代表参与,并成立了国内首个国际化人才智力合作联盟;设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秘书处,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3个成员加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青岛向心力”;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在澳大利亚建成首个海外基地—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逐步构建起全球海洋科研协同网络。
2015年以来,青岛市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青岛市级领导赴匈牙利、毛里求斯、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访问达52批次,接待南非副总统、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等沿线重要来宾、团组来访530余批次,有效推动了商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青岛市已经与德国曼海姆、秘鲁卡亚俄等沿线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友城总数达到70个,遍及全球37个国家。
2015年以来,青岛市坚持向世界传递青岛声音,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播出《关注青岛》栏目,以中、英、德、法4种语言落地160多个国家的240多个城市,青岛声音广泛传播。2018年上合峰会期间,30余家西方主流媒体、67家上合组织国家媒体集中报道了青岛峰会盛事,“青岛声音”实现对外宣传精准覆盖。
未来,青岛市将坚持高点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动能转换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经贸合作先行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人文交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海洋发展中心,使青岛成为立足山东、面向全球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