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活动课程”是我国高校课程现代化的产物,是高校搭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以广外南国商学院为例,从如何制定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包括哪些要素,如何加强活动课程的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活动课程”的综观结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校的学生活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活动课程综观结构活动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27-03
大学生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项目和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课程形态。大学活动课程实施既是知识与社会准则的内化过程,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那么,如何制定大学生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包括哪些要素,如何保证活动课程的质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探讨了大学生活动课程的综观结构。
一、“活动课程”的指导性计划
1.指导性计划编制的原则
大学生活动尽管丰富多彩,很有新意,但是每年随着灵感、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活动一直在变,这样导致活动缺乏持续性,缺少品牌活动。因此我们在开设大学生活动课程时,首先对大学生活动进行挑选,安排一些教学目的明确,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编制大学生“活动课程”指导性计划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制定大学生“活动课程”学分管理办法。将大学生活动纳入教育管理的范围,规定在校期间大学生必须参加相关活动,取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凸显活动的育人作用。
(2)根据活动的性质,对活动进行分类,有必修活动和选修活动。例如军训、毕业实习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的必修活动。而文体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学会活动等,学生可以选修。
(3)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活动的主题。我们在做大学生活动计划的时候,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例如低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是加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我们通过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来实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基础学习基本结束,急需提高专业素养,我们通过一些专业大赛、专业模拟活动或者是学术论坛等活动来实现。
(4)树立品牌活动,凸显活动的延续性。大学生活动在精不在多,所以要树立品牌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于一些在学生当中反馈比较好的活动,做到制度上有保障、组织上有规范、效果上有标准、活动开展有指导、活动经费有来源,使得活动有长期存在的理由,具有延续性,扩大影响力。
2.指导性计划的构成部分及说明
指导性计划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必修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学会活动、社会实践及服务、心理素质拓展、文艺创作、体育竞赛。
说明:①必修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必须参加。②专业实践、学会活动、社会实践、文艺创作、体育竞赛学生可自愿参加,但必须达到专业教学实践计划中规定的实践学分。③专业实践、学会活动、社会实践、文艺创作、体育竞赛中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改。④本指导性计划适用于管理系各专业及各年级。⑤由于活动具体情况不同,实践学分的记载除了专业教学有明确规定的之外,其他活动一般在一个月以上的计1学分,以下的计0.5学分,获奖者计1学分,入围者计0.5学分,参加者可在综合素质测评中适当加分。
二、“活动课程”的要素
“活动课程”的要素,实际上是指“活动课程”教育大纲的内容构成,以广外南国商学院管理系模拟商品贸易会为例,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活动的名称及教育目标
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及组织该活动应达成的教育目标。
活动名称:国际工商管理系第四届模拟商品贸易会。
活动目的:模拟商品贸易会的举办,旨在为我系学生搭建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平台,促进同学们深入学习管理、营销、财会等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检验同学们的英语水平,锻炼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真实的国际市场交易规则。同时让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有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和进步,凸显国际工商管理系学生落实素质教育目标,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
2.活动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活动在举办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第一阶段:模商宣讲会。
为提高同学们对模拟商品贸易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有意参加模商会的同学提供指导和经验帮助,我们在模商会报名前举行模商宣讲会,以PPT、视频以及往届优秀参赛选手经验交流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解模商各个环节的大致内容和操作流程。
第二阶段:竞投书的撰写与评比。
竞投书是参赛过程中唯一从写作层面反映参赛队专业知识灵活应用情况的方式。竞投书的内容设计以现场交易部分为导向,可操作性为主要评定指标,考查参赛队对所学专业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简介、产品介绍、促销环节”三大部分。竞投书设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分别由专业老师、英语老师从不同侧面进行评选。中文版占总分的60%,主要是从书面表达的层面反映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英文版占40%,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舞台展示。
竞投书撰写从写作层面考查各参赛队对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舞台展示则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延伸,它以舞台展示及现场问答的形式,重点考查参赛队员的表达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技巧,以及运用现代展示工具PowerPoint等能力。同时,它也为参赛队提供了一个与评委、观众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面对面接触交流的机会。
第四阶段:摊位竞投。
为确保模商会的顺利进行,使模商会真正做到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摊位竞投真实模拟拍卖会现场,让参展商队伍根据自己产品的销售需求,以及现场地理优势对现场交易摊位进行竞拍。
第五阶段:产品广告宣传。
产品广告宣传是通过海报制作考察各参展商队伍的宣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主题表达能力。每支队伍根据其商品特点以及销售卖点,自行制作具有其队伍特色的宣传海报,统一交由主办方代为印刷及展示,通过专业老师评分,以及大众评分评定宣传海报分数。
第六阶段:现场交易。
由于模商会是广交会的化身,现场交易成为模商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中,现场交易又分为现场促销、虚拟交易、真实交易三个环节。现场促销是让各参展商队伍以表演的形式,对自己的商品进行促销。虚拟交易则是让同学们通过模拟扮演参展商、流动客商的角色,自由参与商品交易,最终通过模拟企业的营业成本与利润的计算,评选出优胜模拟公司,使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活动的进程表
它是学科课程中的教学日历,包括每一个阶段举办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见表2。
三、“活动课程”的质量保障
1.教研室与活动课程对接
为了提高活动课程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我们加强了专业教研室对活动的指导。例如,在开展模拟商品贸易会和广告视频大赛这两个活动时,我们就邀请了管理教研室和市营教研室及计算机
专业的老师,作为活动的评委和指导老师,在开展专业英语演讲大赛时,我们邀请了大学英语系和双语教研室的老师给予指导。通过教研室或者是专业教师与这些活动课程的对接,使活动质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2.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对接
为了实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对接,我们在2006年之后,陆续确定了“模拟商品贸易会”、“导游形象大赛”、“广告视频制作大赛”、“专业英语演讲比赛”、“经管论文竞赛”等系列活动,作为我系的活动课程。这些活动与管理系相关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有直接联系,例如模拟商品贸易会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管理、营销学等学科对接,广告视频大赛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对接,导游形象大赛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业务对接等,这些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十分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水平。
3.活动质量成效的评估
为了避免在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我们在活动课程的管理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活动质量成效的评价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活动课程的组织者,看他们活动的策划方案是否符合要求;第二,活动课程的参与者,看他们是否从该活动中有所收获;第三,活动课程的指导者,也就是我们的专业教师,看他们在活动中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准。因此,对于一些延续性比较强的活动,我们对活动提高要求,重视学生反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把活动做成品牌。
参考文献
1 邹艳平.对大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1(7):142~143
2 刘创.大学活动课程目标、特点及价值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0~73
3 叶杰.大学生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1(4):98~100
【关键词】高校活动课程综观结构活动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27-03
大学生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项目和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课程形态。大学活动课程实施既是知识与社会准则的内化过程,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那么,如何制定大学生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包括哪些要素,如何保证活动课程的质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探讨了大学生活动课程的综观结构。
一、“活动课程”的指导性计划
1.指导性计划编制的原则
大学生活动尽管丰富多彩,很有新意,但是每年随着灵感、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活动一直在变,这样导致活动缺乏持续性,缺少品牌活动。因此我们在开设大学生活动课程时,首先对大学生活动进行挑选,安排一些教学目的明确,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编制大学生“活动课程”指导性计划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制定大学生“活动课程”学分管理办法。将大学生活动纳入教育管理的范围,规定在校期间大学生必须参加相关活动,取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凸显活动的育人作用。
(2)根据活动的性质,对活动进行分类,有必修活动和选修活动。例如军训、毕业实习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的必修活动。而文体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学会活动等,学生可以选修。
(3)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活动的主题。我们在做大学生活动计划的时候,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例如低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是加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我们通过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来实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基础学习基本结束,急需提高专业素养,我们通过一些专业大赛、专业模拟活动或者是学术论坛等活动来实现。
(4)树立品牌活动,凸显活动的延续性。大学生活动在精不在多,所以要树立品牌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于一些在学生当中反馈比较好的活动,做到制度上有保障、组织上有规范、效果上有标准、活动开展有指导、活动经费有来源,使得活动有长期存在的理由,具有延续性,扩大影响力。
2.指导性计划的构成部分及说明
指导性计划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必修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学会活动、社会实践及服务、心理素质拓展、文艺创作、体育竞赛。
说明:①必修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必须参加。②专业实践、学会活动、社会实践、文艺创作、体育竞赛学生可自愿参加,但必须达到专业教学实践计划中规定的实践学分。③专业实践、学会活动、社会实践、文艺创作、体育竞赛中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改。④本指导性计划适用于管理系各专业及各年级。⑤由于活动具体情况不同,实践学分的记载除了专业教学有明确规定的之外,其他活动一般在一个月以上的计1学分,以下的计0.5学分,获奖者计1学分,入围者计0.5学分,参加者可在综合素质测评中适当加分。
二、“活动课程”的要素
“活动课程”的要素,实际上是指“活动课程”教育大纲的内容构成,以广外南国商学院管理系模拟商品贸易会为例,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活动的名称及教育目标
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及组织该活动应达成的教育目标。
活动名称:国际工商管理系第四届模拟商品贸易会。
活动目的:模拟商品贸易会的举办,旨在为我系学生搭建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平台,促进同学们深入学习管理、营销、财会等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检验同学们的英语水平,锻炼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真实的国际市场交易规则。同时让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有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和进步,凸显国际工商管理系学生落实素质教育目标,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
2.活动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活动在举办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第一阶段:模商宣讲会。
为提高同学们对模拟商品贸易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有意参加模商会的同学提供指导和经验帮助,我们在模商会报名前举行模商宣讲会,以PPT、视频以及往届优秀参赛选手经验交流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解模商各个环节的大致内容和操作流程。
第二阶段:竞投书的撰写与评比。
竞投书是参赛过程中唯一从写作层面反映参赛队专业知识灵活应用情况的方式。竞投书的内容设计以现场交易部分为导向,可操作性为主要评定指标,考查参赛队对所学专业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简介、产品介绍、促销环节”三大部分。竞投书设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分别由专业老师、英语老师从不同侧面进行评选。中文版占总分的60%,主要是从书面表达的层面反映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英文版占40%,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舞台展示。
竞投书撰写从写作层面考查各参赛队对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舞台展示则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延伸,它以舞台展示及现场问答的形式,重点考查参赛队员的表达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技巧,以及运用现代展示工具PowerPoint等能力。同时,它也为参赛队提供了一个与评委、观众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面对面接触交流的机会。
第四阶段:摊位竞投。
为确保模商会的顺利进行,使模商会真正做到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摊位竞投真实模拟拍卖会现场,让参展商队伍根据自己产品的销售需求,以及现场地理优势对现场交易摊位进行竞拍。
第五阶段:产品广告宣传。
产品广告宣传是通过海报制作考察各参展商队伍的宣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主题表达能力。每支队伍根据其商品特点以及销售卖点,自行制作具有其队伍特色的宣传海报,统一交由主办方代为印刷及展示,通过专业老师评分,以及大众评分评定宣传海报分数。
第六阶段:现场交易。
由于模商会是广交会的化身,现场交易成为模商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中,现场交易又分为现场促销、虚拟交易、真实交易三个环节。现场促销是让各参展商队伍以表演的形式,对自己的商品进行促销。虚拟交易则是让同学们通过模拟扮演参展商、流动客商的角色,自由参与商品交易,最终通过模拟企业的营业成本与利润的计算,评选出优胜模拟公司,使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活动的进程表
它是学科课程中的教学日历,包括每一个阶段举办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见表2。
三、“活动课程”的质量保障
1.教研室与活动课程对接
为了提高活动课程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我们加强了专业教研室对活动的指导。例如,在开展模拟商品贸易会和广告视频大赛这两个活动时,我们就邀请了管理教研室和市营教研室及计算机
专业的老师,作为活动的评委和指导老师,在开展专业英语演讲大赛时,我们邀请了大学英语系和双语教研室的老师给予指导。通过教研室或者是专业教师与这些活动课程的对接,使活动质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2.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对接
为了实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对接,我们在2006年之后,陆续确定了“模拟商品贸易会”、“导游形象大赛”、“广告视频制作大赛”、“专业英语演讲比赛”、“经管论文竞赛”等系列活动,作为我系的活动课程。这些活动与管理系相关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有直接联系,例如模拟商品贸易会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管理、营销学等学科对接,广告视频大赛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对接,导游形象大赛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业务对接等,这些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十分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水平。
3.活动质量成效的评估
为了避免在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我们在活动课程的管理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活动质量成效的评价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活动课程的组织者,看他们活动的策划方案是否符合要求;第二,活动课程的参与者,看他们是否从该活动中有所收获;第三,活动课程的指导者,也就是我们的专业教师,看他们在活动中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准。因此,对于一些延续性比较强的活动,我们对活动提高要求,重视学生反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把活动做成品牌。
参考文献
1 邹艳平.对大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1(7):142~143
2 刘创.大学活动课程目标、特点及价值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0~73
3 叶杰.大学生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1(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