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既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也要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笔者根据所在工作单位的一些经验做法,探索当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把传承工匠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突破点,充分发挥齐鲁大地中国工匠精神重要发源地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鲁班、墨子等工匠大师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培养高素质“工匠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根据所在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思考当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建立工匠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成立以校级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推进师生人人皆知、全员参与;把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与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及各专业文化有机结合,全方位构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打造人才培养的鲜明特征和文化品牌。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院校应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探索并提出构建“政、校、企、行联动,课、岗、证、标贯通,做、学、教、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高素质“工匠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坚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课程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设《礼仪之邦》、《大国工匠》等课程,加强学生诚信守礼教育;成立工匠精神研究会,深度挖掘鲁班、墨子等名人工匠精神的发源、传承,收集整理史料及实物的历史遗存;组织编写工匠精神校本教材,开设介绍历史名人工匠文化的校本课程,培育学生严守规矩、艰苦卓绝的职业精神,树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夯实技艺精湛、勇于创新的职业技能,并使这些价值追求内化为学生孜孜以求的职业品质。
三、重塑工匠校园文化,以“工匠精神”塑造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
培育“工匠精神”重在营造“工匠文化”。坚持以工匠文化为抓手,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开设专题网站,开展工匠文化论坛、征文大赛,引导师生积极讨论、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建造文化景观园和文化长廊,传承工匠精神历史文化,讲述工匠名人故事和创造发明;社会服务中也积极发扬“工匠精神”,通过顶岗实习、“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四、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工匠精神”继承和发扬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艺、塑造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牵头成立山东省冶金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以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为突破口,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山东钢铁集团联合成立商学院、钢研院,实现了从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再到合作办学的跨越式发展。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与师傅双导师教学,构建学校教师和企业大师共同任教机制,发挥行业企业“老匠人”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五、搭建技能强化平台,提升“工匠精神”境界
(一)搭建技能比武平台
技能实践、技术打磨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课堂。技能大赛是师生参与实践、交流技能、切磋技艺、展示才智的大擂台,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舞台。积极完善“课堂有组赛、期中有单项、期末有综合,积极参加国赛、省赛”的良性机制,把培育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渗透到大赛之中,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考、以赛促管”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二)搭建技能提升平台
新建、改建和扩建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教学实践提供必要条件;实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一专多证。
(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的培养跟工匠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建设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引入创业大学,全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建设工坊、创客空间、创新工作室,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孵化器,创造条件。
六、突出“名师名匠”培养,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师德的感染影响。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第一,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评选“名师名匠”,树立工匠文化践行者的先进典型。搭建“名师名匠”带徒传艺平台,推广“端茶拜师”的传统工匠文化传承仪式,拓展技能“ 传、帮、带”的形式和途径,积极营造“师爱徒真心授技术、徒拥师全心学经验”的良好氛围;
第二,通过现场演示、巡回交流、成果展览、网上展播等展示名师高徒的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推广先进经验,激发广大师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当好工匠的内生动力;
第三,邀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走进课堂,成立“大师工作站”,請他们定时到实习基地,手把手教学生学习技能。
七、结语
与国家发展同向偕行,承担社会责任是高校的时代使命。李克强总理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也要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使之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且能够承担社会使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卓慧.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学校培养“工匠精神”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5)
[2] 黄国庆,田拥军.高职院校建设校园“工匠文化”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7(8)
课题项目:
2017年度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7-241)。
作者简介:
程旭(1983.3-),男,汉族,山东淄博人,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讲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务处教学科副科长。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把传承工匠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突破点,充分发挥齐鲁大地中国工匠精神重要发源地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鲁班、墨子等工匠大师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培养高素质“工匠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根据所在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思考当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建立工匠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成立以校级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推进师生人人皆知、全员参与;把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与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及各专业文化有机结合,全方位构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打造人才培养的鲜明特征和文化品牌。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院校应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探索并提出构建“政、校、企、行联动,课、岗、证、标贯通,做、学、教、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高素质“工匠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坚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课程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设《礼仪之邦》、《大国工匠》等课程,加强学生诚信守礼教育;成立工匠精神研究会,深度挖掘鲁班、墨子等名人工匠精神的发源、传承,收集整理史料及实物的历史遗存;组织编写工匠精神校本教材,开设介绍历史名人工匠文化的校本课程,培育学生严守规矩、艰苦卓绝的职业精神,树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夯实技艺精湛、勇于创新的职业技能,并使这些价值追求内化为学生孜孜以求的职业品质。
三、重塑工匠校园文化,以“工匠精神”塑造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
培育“工匠精神”重在营造“工匠文化”。坚持以工匠文化为抓手,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开设专题网站,开展工匠文化论坛、征文大赛,引导师生积极讨论、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建造文化景观园和文化长廊,传承工匠精神历史文化,讲述工匠名人故事和创造发明;社会服务中也积极发扬“工匠精神”,通过顶岗实习、“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四、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工匠精神”继承和发扬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艺、塑造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牵头成立山东省冶金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以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为突破口,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山东钢铁集团联合成立商学院、钢研院,实现了从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再到合作办学的跨越式发展。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与师傅双导师教学,构建学校教师和企业大师共同任教机制,发挥行业企业“老匠人”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五、搭建技能强化平台,提升“工匠精神”境界
(一)搭建技能比武平台
技能实践、技术打磨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课堂。技能大赛是师生参与实践、交流技能、切磋技艺、展示才智的大擂台,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舞台。积极完善“课堂有组赛、期中有单项、期末有综合,积极参加国赛、省赛”的良性机制,把培育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渗透到大赛之中,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考、以赛促管”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二)搭建技能提升平台
新建、改建和扩建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教学实践提供必要条件;实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一专多证。
(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的培养跟工匠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建设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引入创业大学,全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建设工坊、创客空间、创新工作室,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孵化器,创造条件。
六、突出“名师名匠”培养,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师德的感染影响。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第一,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评选“名师名匠”,树立工匠文化践行者的先进典型。搭建“名师名匠”带徒传艺平台,推广“端茶拜师”的传统工匠文化传承仪式,拓展技能“ 传、帮、带”的形式和途径,积极营造“师爱徒真心授技术、徒拥师全心学经验”的良好氛围;
第二,通过现场演示、巡回交流、成果展览、网上展播等展示名师高徒的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推广先进经验,激发广大师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当好工匠的内生动力;
第三,邀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走进课堂,成立“大师工作站”,請他们定时到实习基地,手把手教学生学习技能。
七、结语
与国家发展同向偕行,承担社会责任是高校的时代使命。李克强总理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也要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使之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且能够承担社会使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卓慧.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学校培养“工匠精神”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5)
[2] 黄国庆,田拥军.高职院校建设校园“工匠文化”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7(8)
课题项目:
2017年度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7-241)。
作者简介:
程旭(1983.3-),男,汉族,山东淄博人,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讲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务处教学科副科长。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