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关专利技术进行梳理和统计,对国内外相关专利的申请趋势、申请人、专利技术构成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氯虫苯甲酰胺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专利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4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4-0094-03
Patent Technology Analysis of Insecticide Chlorantraniliprole
GAO Lvtong TANG Jiangang SUN Mengli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Guangdong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5)
Abstract: This article sorts out and makes statistics on the related patent technologies of chlorantranilipro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trends, applicants, and patent technology composition of related pat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lorantraniliprole.
Keywords:chlorantraniliprole; patent technology;analysis
1 氯虫苯甲酰胺简介
1998年日本Nihon Nohyaku与德国Bayer成功从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中发现了氟虫酰胺,此类杀虫剂主要防治蔬菜、水果、水稻和棉花等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其不仅对成虫和幼虫都有优良的活性,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1-2]。继日本农药公司发现氟虫酰胺后,美国杜邦公司以氟虫酰胺结构为先导,进行结构修饰以及构效研究筛选出的一种全新的邻酰胺基苯甲酞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 [3]。该化合物与氟虫酰胺结构相似,而且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并于2008年投入中国市场。
氯虫苯甲酰胺对哺乳动物具有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对多种害虫例如螟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蛀果蛾科、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均有较好的防效,还能有效控制象甲科、双潜蝇科、叶甲科、烟粉虱等害虫。此外,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与现有的常用杀虫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氯虫苯甲酰胺不但可作为抗性治理的替代品种,又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4]。
2 氯虫苯甲酰胺及其衍生物的专利分析
本文采用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辅以分类号(A01N、A01P)对全球相关专利申请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有CNABS数据库、VEN数据库、Incopat数据库,检索的专利申请公开时间为数据库最早收录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检索发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内外氯虫苯甲酰胺专利申请总量为2 208件,其中国外申请1 298件,国内申请910件。
2.1 国内外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由图2中可知,2001—2005年,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剂的申请仅有1件(UA94694C2),其公开了用于防治无脊椎害虫的混合物和组合物,包含(a)氯虫苯甲酰胺及其N-氧化物和合适的盐和组分(b)的组合,组分(b)为至少一种选自新烟碱类的化合物或试剂;还公开了防治无脊椎害虫的方法,包括使所述无脊椎害虫或其环境与生物学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接触。2006—2013年,每年的申请量开始快速增长;从2014—2018年,申请量有轻微波动,但平均申请量在200件/年左右;2019—2020年申请量呈下降趋势。
2.2 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分析
从国内外申请人分析来看,其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德国巴斯夫、美国杜邦、瑞士先正达等国外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外申请人排名中占据第7位。
2.3 国内专利动态分析
2.3.1 我国专利量趋势分析。由图3中可知,氯虫苯甲酰胺中国申请趋势与全球申请趋势基本吻合;其中国内首件专利申请(CN101305726A)为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包括增效有效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
2.3.2 我国专利申请人类型及重要申请人分析。氯虫苯甲酰胺根据申请人的性质类型,可分为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个人和机关团体。其中,企业申请量居多,占比61%;其次是科研院校单位,占比18%。由此可见,我国有关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如图4所示。
国内申请人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如图5所示。其中,排名前三位申请人的相关专利分析如下。
①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共申请专利42件,為公司类申请人中主要申请人;该公司主要集中在超低容量液剂复配领域,其中杀虫剂可选自氯虫苯甲酰胺,而针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仅有2件,其中分别为CN102379290A一种含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CN102657175A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热雾剂。 ②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共申请20件,该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研究相对集中在含氯虫苯甲酰胺农药组合物或杀菌组合物,其中先后申请的专利有氯虫苯甲酰胺与螺虫乙酯(CN 102308816A)、苏云金杆菌(CN102805105A)、氟嘧菌酯(CN105284833A)、烯丙苯噻唑(CN105961408A)等;制剂方面:该公司有2件关于悬浮种衣剂的研究,其分别为CN105394068A,一種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以及噻虫胺的悬浮种衣剂。CN105494410A,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以及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经分析,这两种农药组合物可以有效预防花生播种后至成苗阶段害虫的为害,提高播种成苗。
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申请17件,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制剂类型的制备方法;例如:氯虫苯甲酰胺与印楝素/鱼藤酮复配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1971829A、CN101971830A)、氯虫苯甲酰胺与印楝素/鱼藤酮复配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氯虫苯甲酰胺与鱼藤酮/印楝素/天然除虫菊酯复配杀虫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1961016A、CN1019718-32A、CN101971866A);氯虫苯甲酰胺与乙基多杀菌素/天然除虫菊酯/鱼藤酮/甲维盐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2599167A、CN102578161A、CN102550573A、CN10-2524276A)。
2.4 专利申请技术构成分析
通过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技术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看出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多在农药复配组合物领域,辅以制备方法和用途,而有关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和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如图6所示。这显示了国内外有关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多在复配层面上平行扩展,有关其结构改造,衍生物或类似物的研究较少。
目前,国外关于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的新产品主要集中于杜邦公司(WO0316300A1、WO0316284A1、WO0315518A1)、石原公司(WO2006803114A1、WO2005-77934A1)、先正达公司(WO2006003494A2、WO2006062-00A1、WO2005115146A1)。国内中国中化集团公司(CN101298435A)公开了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并对研究了其相应化合物合成、制剂类型、杀虫活性;沈阳化工研究院(CN101333213A)公开的1-取代吡啶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江苏省农药研究做股份有限公司(CN101570534A)公开了邻杂环甲酰肼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邻杂环甲酰苯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氯虫苯甲酰胺作为一种低风险的农药,其可以用来作为生物活性成分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型农药组合使用。分析发现,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复配领域,对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或制剂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在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也相对较少,随着害虫抗药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有机合成技术的成熟,改造得到具有更高活性的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TOBNISHI M, NAKAO H, FURUYA T. et al. Flubendiamide, a novel insecticide highly active against Lepidopterous insect pests[J]. Pestic Sci, 2005(30):354-360.
[2] 张翼翾.双酞胺类杀虫剂的开发沿革[J].世界农药,2013(3):1-7.
[3] LAHM G P, CORDOVA D,BARRY J D. New and selective ryanodine receptor activators for insect activators for insect control[J]. Bioois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12):4127-4133.
[4] 孙颖,王向阳.植物保护技术手册[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5):288.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专利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4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4-0094-03
Patent Technology Analysis of Insecticide Chlorantraniliprole
GAO Lvtong TANG Jiangang SUN Mengli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Guangdong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5)
Abstract: This article sorts out and makes statistics on the related patent technologies of chlorantranilipro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trends, applicants, and patent technology composition of related pat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lorantraniliprole.
Keywords:chlorantraniliprole; patent technology;analysis
1 氯虫苯甲酰胺简介
1998年日本Nihon Nohyaku与德国Bayer成功从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中发现了氟虫酰胺,此类杀虫剂主要防治蔬菜、水果、水稻和棉花等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其不仅对成虫和幼虫都有优良的活性,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1-2]。继日本农药公司发现氟虫酰胺后,美国杜邦公司以氟虫酰胺结构为先导,进行结构修饰以及构效研究筛选出的一种全新的邻酰胺基苯甲酞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 [3]。该化合物与氟虫酰胺结构相似,而且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并于2008年投入中国市场。
氯虫苯甲酰胺对哺乳动物具有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对多种害虫例如螟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蛀果蛾科、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均有较好的防效,还能有效控制象甲科、双潜蝇科、叶甲科、烟粉虱等害虫。此外,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与现有的常用杀虫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氯虫苯甲酰胺不但可作为抗性治理的替代品种,又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4]。
2 氯虫苯甲酰胺及其衍生物的专利分析
本文采用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辅以分类号(A01N、A01P)对全球相关专利申请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有CNABS数据库、VEN数据库、Incopat数据库,检索的专利申请公开时间为数据库最早收录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检索发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内外氯虫苯甲酰胺专利申请总量为2 208件,其中国外申请1 298件,国内申请910件。
2.1 国内外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由图2中可知,2001—2005年,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剂的申请仅有1件(UA94694C2),其公开了用于防治无脊椎害虫的混合物和组合物,包含(a)氯虫苯甲酰胺及其N-氧化物和合适的盐和组分(b)的组合,组分(b)为至少一种选自新烟碱类的化合物或试剂;还公开了防治无脊椎害虫的方法,包括使所述无脊椎害虫或其环境与生物学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接触。2006—2013年,每年的申请量开始快速增长;从2014—2018年,申请量有轻微波动,但平均申请量在200件/年左右;2019—2020年申请量呈下降趋势。
2.2 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分析
从国内外申请人分析来看,其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德国巴斯夫、美国杜邦、瑞士先正达等国外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外申请人排名中占据第7位。
2.3 国内专利动态分析
2.3.1 我国专利量趋势分析。由图3中可知,氯虫苯甲酰胺中国申请趋势与全球申请趋势基本吻合;其中国内首件专利申请(CN101305726A)为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包括增效有效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
2.3.2 我国专利申请人类型及重要申请人分析。氯虫苯甲酰胺根据申请人的性质类型,可分为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个人和机关团体。其中,企业申请量居多,占比61%;其次是科研院校单位,占比18%。由此可见,我国有关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如图4所示。
国内申请人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如图5所示。其中,排名前三位申请人的相关专利分析如下。
①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共申请专利42件,為公司类申请人中主要申请人;该公司主要集中在超低容量液剂复配领域,其中杀虫剂可选自氯虫苯甲酰胺,而针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仅有2件,其中分别为CN102379290A一种含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CN102657175A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热雾剂。 ②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共申请20件,该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研究相对集中在含氯虫苯甲酰胺农药组合物或杀菌组合物,其中先后申请的专利有氯虫苯甲酰胺与螺虫乙酯(CN 102308816A)、苏云金杆菌(CN102805105A)、氟嘧菌酯(CN105284833A)、烯丙苯噻唑(CN105961408A)等;制剂方面:该公司有2件关于悬浮种衣剂的研究,其分别为CN105394068A,一種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以及噻虫胺的悬浮种衣剂。CN105494410A,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以及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经分析,这两种农药组合物可以有效预防花生播种后至成苗阶段害虫的为害,提高播种成苗。
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申请17件,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制剂类型的制备方法;例如:氯虫苯甲酰胺与印楝素/鱼藤酮复配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1971829A、CN101971830A)、氯虫苯甲酰胺与印楝素/鱼藤酮复配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氯虫苯甲酰胺与鱼藤酮/印楝素/天然除虫菊酯复配杀虫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1961016A、CN1019718-32A、CN101971866A);氯虫苯甲酰胺与乙基多杀菌素/天然除虫菊酯/鱼藤酮/甲维盐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2599167A、CN102578161A、CN102550573A、CN10-2524276A)。
2.4 专利申请技术构成分析
通过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技术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看出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多在农药复配组合物领域,辅以制备方法和用途,而有关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和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如图6所示。这显示了国内外有关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多在复配层面上平行扩展,有关其结构改造,衍生物或类似物的研究较少。
目前,国外关于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的新产品主要集中于杜邦公司(WO0316300A1、WO0316284A1、WO0315518A1)、石原公司(WO2006803114A1、WO2005-77934A1)、先正达公司(WO2006003494A2、WO2006062-00A1、WO2005115146A1)。国内中国中化集团公司(CN101298435A)公开了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并对研究了其相应化合物合成、制剂类型、杀虫活性;沈阳化工研究院(CN101333213A)公开的1-取代吡啶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江苏省农药研究做股份有限公司(CN101570534A)公开了邻杂环甲酰肼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邻杂环甲酰苯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氯虫苯甲酰胺作为一种低风险的农药,其可以用来作为生物活性成分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型农药组合使用。分析发现,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复配领域,对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或制剂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在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也相对较少,随着害虫抗药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有机合成技术的成熟,改造得到具有更高活性的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TOBNISHI M, NAKAO H, FURUYA T. et al. Flubendiamide, a novel insecticide highly active against Lepidopterous insect pests[J]. Pestic Sci, 2005(30):354-360.
[2] 张翼翾.双酞胺类杀虫剂的开发沿革[J].世界农药,2013(3):1-7.
[3] LAHM G P, CORDOVA D,BARRY J D. New and selective ryanodine receptor activators for insect activators for insect control[J]. Bioois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12):4127-4133.
[4] 孙颖,王向阳.植物保护技术手册[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