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问题,学生反复诵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和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二、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⑴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此赛却赢了?⑵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⑶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竞争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作用的道理。
  三、质疑性阅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具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自学性的责任。开始,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以笑其肤浅、简单挫伤他们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得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拔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拔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获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歌唱祖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丰厚的声音效果。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语感就是人们对文本的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人们在阅读时,如果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表象,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较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如影视导演在阅读了剧本后,便能根据剧
期刊
七月下旬,我有幸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上海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活动。七月的上海虽热浪袭人,但参加培训的八十多人中没有一人舍得落下一堂课、少作一次笔记。许多教师还见机行事向讲学的专家讨教新经验、探讨新理论,都觉得机会难得,希望能充实自己、提高自我,都想把更多前卫的思想带回家乡,融入自己的学校,指导自己的教学。短短的两个星期里,教师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课堂外积极讨论、反思,收获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知识,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阅读技巧的运用能力。  一、阅读教学的地位  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而且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叶圣陶曾说过:
期刊
我是一位从事一年级语文教学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语文教师。对一年级语文教学有些许体会。撰成此文与同仁们交流,并期待共探最佳之法。  一、兴趣和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理已为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对初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显主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刚步入校园进入正规化的学习,可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各个方面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探讨却是容易忽略的板块。中职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们是中考落榜学生,基础和成绩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学制短,很快就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因此,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既严峻又紧迫的挑战,让学生成才,让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而且能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中职语文教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探讨尤为重要。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
期刊
高中课改在我省已推进5年多时间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骨髓。但在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这些新理念呢?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拙见。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一篇有针对性的导学案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牢记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导学案的设计既不能袭用只重视知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教学的补充,更是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2.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让学生会读书;3.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有书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数量、内容、质量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初中、小学课外阅读总
期刊
【摘要】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和成人比起来具有很多的优势。然而受到我们传统英语学习的影响,我们的英语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受到地方文化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偏见。通过在幼儿英语行业的学习,同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脑部开发的文献,得出语言的学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相当必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幼儿;早期学习;第二语言;必要性  一、当前中国幼
期刊
一、为什么要开展网络教研  学校传统的教研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仅仅将教研的目标停留在独立的年段和单一的学科上,探讨的话题也仅仅局限于本年段或本学科,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没有实质内容的集体备课、浅尝辄止的课堂评析,学校校本教研还处于较浅显的层面,整体教研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课程改革呼唤教研创新,由于专业支持力量不足,有限的教研资源——无限的教研需求;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