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等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广泛开展探究性教学,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过程凸显出来,使教学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过程
1.公式、定理、概念的探究性教学过程。数学定理、公式和概念是数学推理的基础,也是学生构建数学思维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定理和公式以及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原理,掌握重要的数学概念。
案例1《直线的倾斜角》:笔者为让学生明确倾斜角的概念,理解直线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下探究性教学的方案:
(1)让学生思考对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它的位置由哪些条件确定?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得出可以由两点确定,也可以由一点外加方向确定。于是笔者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多条由一点P外加不同方向确定的直线,学生自主发现方向这一要素可以由角度来量化表达,由此笔者说明了引入倾斜角的必要性。
(2)笔者让学生自己讨论用那些角来量化方向,学生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有和 轴相交的夹角,也有和 轴相交的夹角。有和 轴正方向取角的也有和负方向取角的。最后由学生自己比较得出最优选择,即以 轴为基准,当直线与 轴相交时, 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3)笔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倾斜角的范围,而并不直接给出。学生自主讨论得出了范围是 ,并且其中有特殊的直线,直线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角度为0。最终得出倾斜角的具体概念:以 轴为基准,当直线与 轴相交时,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倾斜角的范围是 。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过直线,但没有给出倾斜角的具体概念,对这部分知识学生有所涉及但不明确。如用常规的讲授法教学,也能让学生记住,但通常是学生机械化学习,对知识似懂非懂,对倾斜角的应用往往会“懂而不会”。笔者通过上述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然的,并不是强加上去的,对所学的知识也就能合理应用、融会贯通。
2.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性教学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传统数学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思想方法的深入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性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事实的发现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当中凝聚思想和方法。
案例2《函数的思想方法专题课》
在课中笔者给出如下问题:
例1 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进行提问,由学生提供思路,得到的大部分的思路都是分类讨论去绝对值,由学生板演后发现难以清晰明了地得出答案,讨论过程较复杂。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对不等式进行研究、分析。学生由 联想到函数的自变量,再由猜想得到运用函数的思路,紧接着得出函数 ,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求函数最小值解决问题。最终学生通过画函数图像求出函数最小值,快速明确地解答问题。
在上述案例2中笔者设计的探究性教学过程由学生亲自参与了探索,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其探索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更能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大量的习题和练习,让学生牢记数学结论,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一般按照现成或常规的套路去解决。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更新、更快、更好的处理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案例3《向量应用》
在课中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在平面中求证 。由学生自由讨论,给出证明思路,并叫学生上來板演。最终笔者将学生所证思路进行总结,得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了学生各种困难、障碍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展示聪明才智、创新成果的过程。让学生深入参与这个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的创新能力。
二、结语
进行数学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规律,还能在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
一、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过程
1.公式、定理、概念的探究性教学过程。数学定理、公式和概念是数学推理的基础,也是学生构建数学思维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定理和公式以及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原理,掌握重要的数学概念。
案例1《直线的倾斜角》:笔者为让学生明确倾斜角的概念,理解直线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下探究性教学的方案:
(1)让学生思考对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它的位置由哪些条件确定?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得出可以由两点确定,也可以由一点外加方向确定。于是笔者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多条由一点P外加不同方向确定的直线,学生自主发现方向这一要素可以由角度来量化表达,由此笔者说明了引入倾斜角的必要性。
(2)笔者让学生自己讨论用那些角来量化方向,学生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有和 轴相交的夹角,也有和 轴相交的夹角。有和 轴正方向取角的也有和负方向取角的。最后由学生自己比较得出最优选择,即以 轴为基准,当直线与 轴相交时, 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3)笔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倾斜角的范围,而并不直接给出。学生自主讨论得出了范围是 ,并且其中有特殊的直线,直线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角度为0。最终得出倾斜角的具体概念:以 轴为基准,当直线与 轴相交时,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倾斜角的范围是 。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过直线,但没有给出倾斜角的具体概念,对这部分知识学生有所涉及但不明确。如用常规的讲授法教学,也能让学生记住,但通常是学生机械化学习,对知识似懂非懂,对倾斜角的应用往往会“懂而不会”。笔者通过上述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然的,并不是强加上去的,对所学的知识也就能合理应用、融会贯通。
2.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性教学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传统数学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思想方法的深入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性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事实的发现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当中凝聚思想和方法。
案例2《函数的思想方法专题课》
在课中笔者给出如下问题:
例1 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进行提问,由学生提供思路,得到的大部分的思路都是分类讨论去绝对值,由学生板演后发现难以清晰明了地得出答案,讨论过程较复杂。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对不等式进行研究、分析。学生由 联想到函数的自变量,再由猜想得到运用函数的思路,紧接着得出函数 ,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求函数最小值解决问题。最终学生通过画函数图像求出函数最小值,快速明确地解答问题。
在上述案例2中笔者设计的探究性教学过程由学生亲自参与了探索,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其探索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更能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大量的习题和练习,让学生牢记数学结论,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一般按照现成或常规的套路去解决。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更新、更快、更好的处理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案例3《向量应用》
在课中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在平面中求证 。由学生自由讨论,给出证明思路,并叫学生上來板演。最终笔者将学生所证思路进行总结,得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了学生各种困难、障碍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展示聪明才智、创新成果的过程。让学生深入参与这个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的创新能力。
二、结语
进行数学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规律,还能在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