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渠道,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创新教育工作方法方式。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8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络己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渠道,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因此,因此关注高校网络舆情, 把握舆情发展动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多数民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带倾向性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言论和态度的综合。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校内外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等的刺激下,大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对刺激性事件的情感、态度、认知以及行为倾向的综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深入,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参与各类事件的讨论,大学生针对某些事件的观点与看法会逐渐向某种特定的观点或意见靠拢,进而产生比较清晰的舆情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此为高校网络舆情。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如今,大学生依然是网络的主体,通过微信等方式是大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主要的方式。互联网信息内容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黄色的内容。加之互联网因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这就为某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提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由此看来,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思路。一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全新的阵地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网络来开辟新阵地与新领域。二是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覆盖领域,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显著扩大其影响范围,提高其影响力。三是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媒体技术等更多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借助网络的力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网络舆情进行防控是十分必要的。
三、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1)加强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在网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导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使校园网成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为学生提供健康新颖、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强化队伍建设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当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例外,这项工作的开展和策略创新必须要有一批真正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又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团队,所以一方面队伍成员的构成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比较完善成熟的网络技术,还需要有创新开拓精神,能够真正的渗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和学生的思想接轨,真正的传播正能量,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逐步的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3)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方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同意传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这项工作需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所以要积极主动的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起作用,强化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质教育,同时要强化大学生对于外界诱惑的抗干扰能力,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是政治污染的接受方,同时又是信息污染的接受者,当然这种所谓的政治污染以及信息污染的源头也可能是大学生本身,他们也有可能成为这种污染的传播者,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一方面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政治敏感性特点,积极的引导学生团体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合理的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
(4)建立高效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高效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不便表达的真实意愿,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高校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预警干涉,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分析动态、预测走向,以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提高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5)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关注大学生自身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提升,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接触网络信息的过程中自觉辨别网络信息,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和教育,强化大学生作为信息传递者的责任感等。此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还要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的支持。只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免疫力,使其能够辨别真伪、善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从主观上杜绝虚假、非法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
总之,网络舆情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高校网络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积极引导,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力.论网络舆情监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2]叶凯.刍议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5):94.
[3]王栋.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5):68-69.
[4]张华荣.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8):90.
作者简介:朱瑞(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陕西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G1824);2018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SGH18H150);陕西理工大学2018年度党建研究校级项目。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8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络己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渠道,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因此,因此关注高校网络舆情, 把握舆情发展动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多数民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带倾向性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言论和态度的综合。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校内外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等的刺激下,大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对刺激性事件的情感、态度、认知以及行为倾向的综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深入,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参与各类事件的讨论,大学生针对某些事件的观点与看法会逐渐向某种特定的观点或意见靠拢,进而产生比较清晰的舆情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此为高校网络舆情。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如今,大学生依然是网络的主体,通过微信等方式是大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主要的方式。互联网信息内容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黄色的内容。加之互联网因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这就为某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提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由此看来,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思路。一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全新的阵地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网络来开辟新阵地与新领域。二是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覆盖领域,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显著扩大其影响范围,提高其影响力。三是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媒体技术等更多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借助网络的力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网络舆情进行防控是十分必要的。
三、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1)加强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在网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导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使校园网成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为学生提供健康新颖、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强化队伍建设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当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例外,这项工作的开展和策略创新必须要有一批真正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又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团队,所以一方面队伍成员的构成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比较完善成熟的网络技术,还需要有创新开拓精神,能够真正的渗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和学生的思想接轨,真正的传播正能量,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逐步的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3)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方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同意传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这项工作需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所以要积极主动的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起作用,强化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质教育,同时要强化大学生对于外界诱惑的抗干扰能力,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是政治污染的接受方,同时又是信息污染的接受者,当然这种所谓的政治污染以及信息污染的源头也可能是大学生本身,他们也有可能成为这种污染的传播者,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一方面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政治敏感性特点,积极的引导学生团体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合理的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
(4)建立高效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高效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不便表达的真实意愿,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高校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预警干涉,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分析动态、预测走向,以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提高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5)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关注大学生自身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提升,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接触网络信息的过程中自觉辨别网络信息,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和教育,强化大学生作为信息传递者的责任感等。此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还要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的支持。只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免疫力,使其能够辨别真伪、善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从主观上杜绝虚假、非法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
总之,网络舆情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高校网络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积极引导,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力.论网络舆情监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2]叶凯.刍议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5):94.
[3]王栋.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5):68-69.
[4]张华荣.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8):90.
作者简介:朱瑞(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陕西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G1824);2018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SGH18H150);陕西理工大学2018年度党建研究校级项目。